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在医学院校的专业理论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当前解剖学教学效果较差,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面对当代中专生的特点、专业的需求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找寻有效途径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改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分专业调整教材、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等多条路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解剖学 教学效果 有效途径
解剖学是医科院校重要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不仅是基础医学课的基础,更是临床专业学科的基础。如何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为其他医学课程的教学做好铺垫,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技术型的专业人员,是当前中等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1.教师的观念应与时俱进
教师在面对中专生这个群体时,如何才能搞好中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要太苛刻,在“易懂、易记、实用”的前提下,多表扬同学,用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洞悉学生的心理需求,赢得学生信任。这样,师生距离缩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学习效果才会得以提高。
2.教师的业务水平需不断提升
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步丰富。这就要求解剖学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时刻关注临床技术的进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调整是适应专业教学的重要前提
当前,中职卫校的解剖学教材往往是多个专业通用的,主要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内容多而且覆盖面广。这样虽然可以满足各专业、各学科知识的需求,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能充分反映专业特点,由此导致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多而不精,广而不深,因此,我们需在授课前根据专业的需求,进行分专业处理,体现本专业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如在进行运动系统授课时,护理专业不需要对全身各个骨以及骨骼肌全部详细讲解,而应侧重于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的认识,因为它们是判断血管神经走行、准确定位穿刺的依据;神经系统授课时,药剂专业要对植物神经多安排一些学时,让学生学会分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起止、走行、分布等,因其与药物的作用机理关系密切。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刚刚接触医学解剖课程的学生,面对繁多枯燥的解剖学内容和专业名词,肯定会手足无措。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调控教学课堂、优化教法上下功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
1.指导预习、设立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科任老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对每次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地设计每节课的预习内容,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如“耳”,从功能上理解为什么又叫“前庭蜗器”,因为它是“前庭器”和“蜗器”的组合,如何组合,如何行使功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教材,翻阅资料。又比如“人体屈肘关节时,哪些肌肉在协调运动、共同完成动作?”。这样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预习臂部肌肉时强调前群肌与后群肌的各自连接点和相互配合的拮抗功能。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此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2.渲染气氛、优化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不好,直接决定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把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抓好、抓牢,顺利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并达到预期目的呢?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树立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教师在授课时尽量抓住机会,多设置启发式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以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肝硬化病人出现门静脉高压时,为何会出现呕血、便血等现象?”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门静脉系统组成、功能以及收集范围之后,进一步理解了肝门静脉系统的侧支循环,帮助学生明白肝硬化病人呕血、便血的原因。
(2)以框架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联系的观点。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引导学生建立解剖学的框架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如讲授运动系统骨骼时,在分部位介绍了各块骨头的组成和名称之后,最终要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人体206块骨的由来,这样既帮助学生回顾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又在其脑海中形成了完整的人体骨骼的印象;在讲授泌尿系统时,先分别介绍系统中的器官结构,再把贯穿全部器官的功能介绍给学生,使整个泌尿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其功能的分工、配合一目了然。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对解剖学的知识形成条框式的框架思维,便于理清思路,系统记忆。
(3)以直观的教学吸引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在授课过程中,解剖学是形态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利用大量的挂图、模型、标本进行讲解,同时也要启发学生联系临床实际和生活实例,穿插讲解相关的临床疾病,使解剖学知识达到“临床有用、实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增加实验教学的机会,充分利用模型标本进行示教,让学生对已学过的解剖学知识有个形象的理解和牢固的记忆。而且通过与实践相联系,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小问题或临床操作原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趣味性。
(4)以愉快的气氛吸引学生,加速提高记忆效果。解剖学理解、记忆的内容非常繁多。为了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快速记忆,我们通过愉快的歌诀记忆法和形象的体态记忆法与学生寓教于乐。
①愉快的歌诀记忆法,可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体解剖学内容较多、名词专业且难以记忆。教师此时可将部分知识以解剖学歌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如对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蜗)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如对食管狭窄的描述;食管狭窄有三处,起始左主穿膈处,异物肿瘤好发部,距牙十五二十五,四十厘米穿膈处,临床插管心有数。这样就对所学的解剖知识进行了总结概括,并降低了记忆难度,提高了记忆效果。
②形象的体态记忆法,可使学生的记忆过程充满乐趣。
解剖学又是一门形态学,学生学习时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这样才能把器官的形态、位置理解清楚并加以记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自身,用自己的体态来演示。例如:讲授“子宫的固定装置”时,教师以自身为例,帮助学生首先理解前倾、前屈的概念,进而进一步理解固定子宫的四对韧带的连接点及其功能。通过演示,学生对子宫的固定装置有了形象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
总之,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面对当前中专生特点、专业需求和社会竞争, 解剖学教学任务艰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解剖学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出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竞争力强的医学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解剖教研组)
关键词:解剖学 教学效果 有效途径
解剖学是医科院校重要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不仅是基础医学课的基础,更是临床专业学科的基础。如何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为其他医学课程的教学做好铺垫,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技术型的专业人员,是当前中等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1.教师的观念应与时俱进
教师在面对中专生这个群体时,如何才能搞好中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要太苛刻,在“易懂、易记、实用”的前提下,多表扬同学,用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洞悉学生的心理需求,赢得学生信任。这样,师生距离缩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学习效果才会得以提高。
2.教师的业务水平需不断提升
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步丰富。这就要求解剖学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时刻关注临床技术的进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调整是适应专业教学的重要前提
当前,中职卫校的解剖学教材往往是多个专业通用的,主要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内容多而且覆盖面广。这样虽然可以满足各专业、各学科知识的需求,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能充分反映专业特点,由此导致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多而不精,广而不深,因此,我们需在授课前根据专业的需求,进行分专业处理,体现本专业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如在进行运动系统授课时,护理专业不需要对全身各个骨以及骨骼肌全部详细讲解,而应侧重于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的认识,因为它们是判断血管神经走行、准确定位穿刺的依据;神经系统授课时,药剂专业要对植物神经多安排一些学时,让学生学会分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起止、走行、分布等,因其与药物的作用机理关系密切。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刚刚接触医学解剖课程的学生,面对繁多枯燥的解剖学内容和专业名词,肯定会手足无措。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调控教学课堂、优化教法上下功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
1.指导预习、设立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科任老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对每次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地设计每节课的预习内容,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如“耳”,从功能上理解为什么又叫“前庭蜗器”,因为它是“前庭器”和“蜗器”的组合,如何组合,如何行使功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教材,翻阅资料。又比如“人体屈肘关节时,哪些肌肉在协调运动、共同完成动作?”。这样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预习臂部肌肉时强调前群肌与后群肌的各自连接点和相互配合的拮抗功能。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此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2.渲染气氛、优化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不好,直接决定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把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抓好、抓牢,顺利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并达到预期目的呢?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树立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教师在授课时尽量抓住机会,多设置启发式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以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肝硬化病人出现门静脉高压时,为何会出现呕血、便血等现象?”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门静脉系统组成、功能以及收集范围之后,进一步理解了肝门静脉系统的侧支循环,帮助学生明白肝硬化病人呕血、便血的原因。
(2)以框架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联系的观点。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引导学生建立解剖学的框架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如讲授运动系统骨骼时,在分部位介绍了各块骨头的组成和名称之后,最终要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人体206块骨的由来,这样既帮助学生回顾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又在其脑海中形成了完整的人体骨骼的印象;在讲授泌尿系统时,先分别介绍系统中的器官结构,再把贯穿全部器官的功能介绍给学生,使整个泌尿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其功能的分工、配合一目了然。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对解剖学的知识形成条框式的框架思维,便于理清思路,系统记忆。
(3)以直观的教学吸引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在授课过程中,解剖学是形态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利用大量的挂图、模型、标本进行讲解,同时也要启发学生联系临床实际和生活实例,穿插讲解相关的临床疾病,使解剖学知识达到“临床有用、实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增加实验教学的机会,充分利用模型标本进行示教,让学生对已学过的解剖学知识有个形象的理解和牢固的记忆。而且通过与实践相联系,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小问题或临床操作原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趣味性。
(4)以愉快的气氛吸引学生,加速提高记忆效果。解剖学理解、记忆的内容非常繁多。为了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快速记忆,我们通过愉快的歌诀记忆法和形象的体态记忆法与学生寓教于乐。
①愉快的歌诀记忆法,可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体解剖学内容较多、名词专业且难以记忆。教师此时可将部分知识以解剖学歌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如对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蜗)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如对食管狭窄的描述;食管狭窄有三处,起始左主穿膈处,异物肿瘤好发部,距牙十五二十五,四十厘米穿膈处,临床插管心有数。这样就对所学的解剖知识进行了总结概括,并降低了记忆难度,提高了记忆效果。
②形象的体态记忆法,可使学生的记忆过程充满乐趣。
解剖学又是一门形态学,学生学习时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这样才能把器官的形态、位置理解清楚并加以记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结合自身,用自己的体态来演示。例如:讲授“子宫的固定装置”时,教师以自身为例,帮助学生首先理解前倾、前屈的概念,进而进一步理解固定子宫的四对韧带的连接点及其功能。通过演示,学生对子宫的固定装置有了形象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
总之,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面对当前中专生特点、专业需求和社会竞争, 解剖学教学任务艰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解剖学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出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竞争力强的医学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解剖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