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寒之争看公共知识分子定位等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初,韩寒陷入一遍质疑声中,先是知名博主麦田发难,“称韩寒之所以能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完全是他父亲和出版人‘人造’、‘包装’的结果”,随后“打假斗士”方舟子加入质疑,把这场质疑秀推向高潮。一时间,众多名人纷纷加入论战,发表各自观点,对“韩寒现象”的争论,迅速扩散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一次“社会性讨论”。
  韩寒背后到底有无“代笔人”,这不太重要,我们不想陷入“真伪韩寒”之争,但由韩寒现象所引起的对公共知识分子的思考,当是时下不容回避的话题。
  在质疑韩寒的同时,已经将其定位为公共知识分子。有意思的是,韩寒本人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个角色,他说自己只是由着性子来,想什么就说什么而已,何谓“公共知识分子”?1987年,美国哲学家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首提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专业,放眼天下,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广义地说,所有针对公共话题发表自己的深刻见解,并进而引起社会关注、唤起他人作理性思考的人都可称作是“公共知识分子”。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公共知识分子,因为公共空间、公共舆论都需要他们的理性引导。
  然而,当下中国,一些所谓的精英、专家、意见领袖,有时连起码的公众信任都难以获得,就更别谈什么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了。前不久,微博上流行的公共知识分子互相“约架”,试图以拳头而不是辩论来寻求真理,更是让人笑掉大牙。因而,韩寒坚拒“公共知识分子”,自有其考虑。
  这里必须厘清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在争议韩寒时,聚焦点针对的是其身份,还是其思想?毕竟韩寒有几个身份,公众人物、赛车手、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倘若大家在争议韩寒时只是纠缠于其身份,而不是思考其博文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和启发性,这充其量是在“消费”韩寒。
  像发博文质疑韩寒的麦田,其行为本身也受到了“利用韩寒炒作自己”的质疑。把公众人物、明星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相混淆,甚至把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娱乐化为公众人物的明星效应,这种倾向无疑值得警惕。遗憾的是,从目前韩寒所引起的争议来看,身份关注似乎多过了思想关注,娱乐解读多过了理性思考。
  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不会因为身份、职业而丢失责任担当,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以对公共话题的思考,进而启发公众的理性反思,推进社会的进步,都值得公众推崇,但公共知识分子首先不能以错误的身份定位误导公众。同时,公众也须明白,公共知识分子不是明星,不需要盲目崇拜,只需要思想的共鸣,以及对其思想的理性思考。“累死冯小刚”是一种商业模式
  著名导演冯小刚日前因为不堪连续三个月的艰苦拍摄,发微博透露心生倦意:“对电影的爱越来越淡,对这样的生活也开始感到厌恶,也许真的到了要和它说分手的时候了。想想还有近两个月才能收工,想想合约里还有四部影片要拍,怎么捱过去?”他的退意一时引发广泛关注。
  在奉行丛林法则的商业社会,早日成功、获得财务自由是每个角逐者的梦想。不过,冯小刚不行——即使他已经名震中华,身家过亿。或许,他唯一的牵挂是如何在有生之年拍出中国的《辛德勒名单》或《阿甘正传》,但都需要内心的宁静与全情投入。
  但他却沦为电影圈最忙的亿万富豪,像印钞机一样昼夜开动。对华谊兄弟公司来说,他太重要了,冯小刚累了。
  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累死冯小刚”的模式在影视圈比比皆是。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在市场化的初期,整个影视创作基本被商业主导,票房和收视收益成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创作一味迎合大众和流俗,以至于披着大投入、大制作外衣的烂片层出不穷。
  由于常年忽视创作,故事性、艺术性的匮乏成为中国影视的通病。最近,《阿凡达》制片人乔恩·兰道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说:“即使面对商业化、高科技的冲击,好莱坞多数制作人仍在坚持这样的理想:为梦想而创作。”这无疑是一个深切的提醒。
  当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30亿、电视剧单集成本过230万之际,雄霸电影市场的仍是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老前辈,没有投资人敢于拿新人轻易试错。这直接影响了影视圈正常的新陈代谢,甚至一些女艺人不发裸照或接受潜规则竟永无出头之日。
  冯小刚便成了独孤求败式的商业大片之王,被商业资本牢牢绑架,短时难觅接班人。这样下去,真担心他将很快成为被人民缅怀的人,不是由于艺术,而是因为健康。
  是解放冯小刚的时候了。
  人生需要的是方向而不是“目标”
  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了死亡。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巨石太重,推上去掉下来,推上去掉下来,生命就在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听起来是多么绝望,这并不是神话,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命运。
  我们生未就“无缘无故”,到这个世界也并非自己的选择。人生过程中的种种“目标”都是我们强加给生命的,如果说真的有“目标”,那么就是死亡。
  很多人失败后就天黑黑地黑黑,好像一切都完了,万千沮丧也罢了,甚至还会极度悲伤或者愤怒。其实,何必强求一个特定的目标。自从有记忆以来,只要是长辈教育,一定离不开“目标”、“明天”、“未来”等等关键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嘛。
  我们努力,我们奋斗,永远是为了实现目标。人人都在往前;中,你歇一会儿就被人赶超啦,可是前面究竟有什么呢?反正就得快快跑,全民皆如此,到街上看看,不光汽车着急,自行车和行人也着急,都急着实现人生的目标。
  生而为人是被动的,世界也没有谜底,行行都能出人才,何必为强求各种各样世俗意义的“目标”而痛不欲生?
其他文献
随着气温一天天回升,编辑部里也一天天热腾起来。小编们更是吃饭倍儿香,精神倍儿棒。瞧,小cool龙和乐乐姐姐开始上演春季时装秀,看得波比都觉得自己跟不上潮流了,老编更觉得自己老喽。于是,小编老编们约好周末去轰炸服装店呢!  除了编辑部的天气和人气在升温,还有一个地方也在一天天升温,那就是乐乐姐姐的QQ。瞧,乐乐姐姐一上QQ,就有N个可爱的头像在不停地闪动,闪得乐乐姐姐心花怒放,急切地打开头像,想和K
这是一直残存于我少年时代的梦境。  车窗外陌生的村庄上空飘荡着一只纸风筝,白色衬衣的少年安静地站在麦田间,火车驶过时巨大的声响激起无序而飞的鸟群。一瞬间,恍如看到一支精美的MV。  那年我十二岁。当一路向北的火车驶过天津这座城市的边缘时,从火车窗口看到的这一幕,差点让我惊出了泪水。就像多年出游的游子归家时的感觉一样,心里充塞着满满的欣喜,握紧拳头的那瞬间,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座城市。  火车的隆隆声
北京奥运会上的第一美女非巴拉圭的标枪运动员莱琳·弗朗哥莫属。26岁的莱琳在巴拉圭甚至南美洲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2004年参加完雅典奥运会后,莱琳被经纪公司相中,成为模特,并在2006年获得“世界小姐”称号。莱琳说模特是她实现体育逐梦的一种方式,她把走秀所赚的钱攒作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费用。虽然莱琳在资格赛中就被淘汰,但她身上融合的运动与性感两大致命魅力,倾倒了无数人。    美国学生开始过“苦日子”
亲爱的姐姐对我说: “你留长发不好看。”  亲密的朋友说: “我更喜欢你短发的样子。”  我妈说,你自己看着办。  我在犹豫着是否要留长发时,身边的人给了我这样的建议。由此可见,反对者占大多数。有人认为,高中时期学习太忙,时间珍贵,长发要用许多时间去打理,因此留长发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表现。可我却不能认同这样的观点。每当在校园中,在街道上,看到那些长发飘飘的女孩时,别提有多羡慕了。漂亮的长发,简单地
我是个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与音乐结缘的人。早在9岁的一个初春。妈妈就送我去学小提琴。在我的印象中,乐谱上形状各异的“豆芽”和琴弦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都让我充满好奇,因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小提琴,并喜欢上了音乐。  但一直以来,我都是把音乐作为我的业余爱好来对待的,直到2006年我以古筝为专业考入师范大学的音乐系,我的音乐生活才正式开始。因为在这以后,音乐就将作为我的专业而存在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
乘坐世界顶级奢华邮轮,遍览全球最美海域,吃住行一切免费,还有工资和小费拿。这不是电影,不是小说,而是一个普通的“80后”女大学生的工作。也许这就是宿命  一直以来,郑昱蓝都觉得自己和大海有着宿命般的因缘。  1981年,郑昱蓝出生在安徽合肥,父母都是地道的合肥人,但是她却从出生起眼睛就带着微微的蓝色,于是爸妈给她取名时用了一个“蓝”字。  从知道大海是蓝色那天开始,郑昱蓝小小的脑袋里,便穿针引线似
洋快餐 西式快餐在中国逐渐失宠    一家美国市场调查公司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8%的中国消费者感到,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大约一半的人说,他们有可能会减少去西式快餐店吃饭的次数。  在上海的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快餐店,花一美元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  西方的快餐食品在中国的城里算不上是最便宜的,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西式快餐并不健康。随着日渐富足和生活方式的
这天终将来临——在一所出生和死亡接踵而来的医院内,我的身躯躺在一块洁白的床单上。床单的四角整齐地塞在床垫里。在某一时刻,医生将确诊我的大脑已经停止思维,我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到此结束。  当这一时刻来临时,请不必在我身上安置起搏器,人为地延长我的生命。请不要把这床叫做临终之床,把它称为生命之床吧。请把我的躯体从这张生命之床上拿走,去帮助他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把我的双眼献给一位从未见过一次日出,从
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同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若把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比作两位学生的话,那么,这两位学生都是偏工科的天才。然而,共同的一点是,两位偏科的学生都努力在走全面发展的道路。如今,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和艺术学已经处于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准,而东北大学的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排名也比较靠前。那么,我们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