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光之下已无一事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照海岸。图/GETTY 图片编辑/董洁旭

  最后一艘渔船从大海深处归来,身后拖着涟漪,近港湾时便熄了火,任其滑到岸边。船家扛着鱼筐上岸,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声中,消失了。
  下午从万平口搬来港湾里的酒店时,看着进进出出的渔船,担心晚上会吵。没想到,此时竟已寂静无声。
  在这胶东半岛的小城里,晚九点,灯塔下已没几个人了。一位出租小沙丁车的老大爷蹲在长椅上,习惯性地保持着讨好人的笑脸。灯塔的光映照在他久经海风的脸庞上,让人一眼就看到了他的此生。
  我付了钱,笨拙地开了两圈沙丁车,就跟他说,还有事。他说,那你明天再来玩,可好玩呢。我连连称好,向海边走去。他追过来喊,记得涨潮的时间啊。
  海水,涌过来,退下去。不远处有三两对恋人,喁喁细语。海风不时送来他们的笑声。我感觉疲惫极了,睡意像从洪荒年代袭来。于是回房间去了。
  凌晨一点多醒来,满屋子破碎的月光,像撒了一层玻璃渣。一只蚊子顺着光线飞来,小翅膀一振一振的,伺机咬我。秋光易逝,大约它也没几天日子了。
  披衣下楼,沿着木栈道走到海水与港湾交界的高台上。高台凸出去,三面是海水。向下看去,近前的海水消失无影。白天时还深不可测,现在水落石出,显现出北方海域罕见的天然礁石群。裸露的礁石发着冷光,像海怪一样。
  这里是日照。
  山东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在曲阜孔庙时我问朋友,日照可远?在威海时,我问,日照在哪个方向?在潍坊,在烟台,在济南……我问,日照怎么走?
  每一次,朋友都说,不远,可惜没飞机,没火车。山东都快走遍了,日照便成了一块心病。有人问,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说,日照。
  凡你不能抵达之所,便是你灵魂所在地。终其一生,你不过就是在肉身的图腾里眺望着想往之地。
  心系于日照,起初是因为她的名字。日照得名自北宋,意为“日出初光先照之地”。这名字的浪漫程度浩荡无边,比“上帝之城”都慈悲温柔。
  有一阵,我奔突南北,不得其所。一天早上赶往宜昌,到机场,通知航班取消。不甘心再拖着行李箱回家,即赶到火车站向青岛去。午后,走出青岛站,在对面的长途客运站买了去日照的票。那是9月底,车站附近海风鼓荡。
  十几年前来过青岛。那时候我在做报纸,到青岛拜访两家都市报。从发行站排着长队的发行员,可以感受到报业的生机勃发。这样的时代转瞬即失。我拜访过的其中一家报纸的老总,随着报社债台高筑而人间蒸发了。
  车上了跨海大桥。这座桥全长近36公里,其中海上段26公里多。我一会儿看左面的海水,一会儿看右面的海水。
  车下高速后,经过一段未铺沥青的尘土飞扬的公路。不久,前方出现了一座破落的小城。
  正如中国很多海滨城市一样,日照的海边和内城完全是两个世界,海边有多漂亮,内城就有多脏乱,像一位在日常的琐事里未老先衰的妇人。
  好在游客很快就能遗忘掉内城,当大海乍现眼前。
  内陆人第一次看见大海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仪式感。去过很多城市的海边,每个城市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富贵,有的热烈,有的雄阔,而日照的海,则像孤独自足的谦谦君子,涨潮时羞于大声喧哗,潮去时也不看别人一眼。海水紧靠新建的城市群,新城像寂寞少年,穿一件耀眼而尚不合体的白衬衣。潮水一层层卷上来,带着青涩的柔情。
  电影《云上的日子》最后一个故事里,一个自以为是的男子搭讪即将进入修道院的女孩,女孩说他“就像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点燃了一枝蜡烛”。只要尚存一丝欲望,你永远不可能复归于海水一般的静谧自足。
  大半年里,我在无聊的路途中常常剖析人之欲念。一层层执着,一层层剥离,越到深处,执念越顽强坚韧,被视为安身立命之本,让人探不清其源自的幽暗处。
  就像这幽暗的木栈道。我走过它,站在海风鼓动的凸出海面的岩石上,向海望去。海暗黑无边,广大无边。凡无期待,便无嘈杂。谤积丘山,寂通大海。
  不知过了多久,潮声渐隆。低头,发现远处的海水,每次冲来时似乎都近了一些。冲一次,退一次,不出半小时,渐次来到脚下,开始冲击裸露的黑黝黝的礁石。先是冲正面,浪花飞溅,继而绕过两旁,将礁石团团围住。很快,海水填满了刚才的海滩,只剩下礁石的顶部。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将礁石兜头吞没。
  不远处的潮汐塔眨着眼睛,似乎对一切了然于胸。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涨潮,虽知潮水必不至于冲上来,但仍感惊悸。
  这有节奏的潮声,让人几乎迷失心性。想起在普陀山上看到的传说,观世音菩萨正是听着潮声打坐入定的。在市井中欲望重重,在枯山中也思虑繁杂,无论闹静,人很难仅靠自律就能制服心中的魔咒,潮音当算是方便法门。像我等凡夫俗子,潮水也有催眠之效,怪不得各种催眠的软件中会植入潮水涨落的声音。
  明天是不可能早起了。不能看日出之初的海面,但有幸看到了月亮之下的潮汐。以前听德彪西的《月光》时,不能理解其中的激越处,现在看到波浪遇到礁石时不容置疑的冲撞,看到月光轻抚着重归平静的海面,突然似乎就算懂了。那耸峙的坚硬的礁石,就像人心中没来由的执念,有时露出来,有时被淹没。但即便大海,一时也解决不了礁石的问题,只能靠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冲撞和洗刷,直至几百年几千年后将其化为乌有,化为海水的一部分。
  我想,日光之下,已无一事,明天不早起也罢。
其他文献
牛市到了,身边谈股票的人就多起来。颇有一些人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甚至全职当一个“投资人”的。他们的论据是:我当初其实看准了,可惜没敢多投,就投了几万块,现在就赚了一万多。要是当初投个几十万呢?一年工资岂不是就赚出来了!  在心理学里,这类想法叫做“反事实思维”,有点像英文里的“虚拟语气”。逻辑上是否成立姑且不论,内容上也完全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要是当初……”假如这句话能成真,世界上再没有意
3月上旬的一天,英国驻华大使馆的一位官员,走进了位于北京永定门内大街的某机构办公楼。  这个机构看起来颇为低调,中式风格的红色门楼尚未挂牌。这家名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智库,其实是国内最早向决策层提出亚投行构想的倡议者。  参与会谈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长春还记得,英国大使馆的官员在此逗留了两个小时,谈话的主题自然跟亚投行密切相关。这个时候,在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上,还没有英国的名字
网络上隔三岔五就有名人出来道歉,要么嫖娼出事了,要么出轨被人抓包,让观众常有一种精神分裂之感。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些名人大都有漂亮老婆或女朋友,却还喜欢嫖妓或出轨,究竟是为什么。  关于这个话题,当年在罗纳尔多因招妓遭遇人妖、惹下大乱子后,就有人给出了解释:“这是一个所有男人都有的问题,尤其是有钱的人,总希望获得更特殊的享受。但他们的危险恰恰是因为有名气,所以经常出现在报端。”相比这个文绉绉的解释,
《灰皮书:回忆与研究》  主编:郑异凡  出版:漓江出版社  定价:68元  每一本灰皮书都带着天然的毒性,挂着宣示有毒的标签,涂着自轻自贱的妆容,但这一切只能让它们看似邪恶的魅力有增无减。它们是毒草——这只是对普通百姓和普通读者而言。在可以享用它们的特权阶层那里,它们既是能够标示社会地位的特供商品,也是可以带来隐秘快乐的精神食粮。  1950年代末,中苏交恶,为了在很快发生的两党公开论战中做到有
前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北约秘书长、西班牙外交部长,现为ESADE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心主席、布鲁金斯研究所杰出研究员。    伊核协议在经历了十年多的谈判后终于完成,它凸显出在解决看似无法克服的僵局时坚持的重要性,并给维持中东和平所需要的其他许多计划带来了希望。  上个月伊朗核计划谈判的成功结果,给了相信外交的人一个强有力的明证。伊核协议——在经历了十年多的谈判后终于完成,它凸显出在解决看
“仁波切,请。”  客厅沙发前,30岁出头的藏族男子弯着腰,双手举到和胸口平齐的位置,把一杯酥油茶捧到一位穿著猩红色僧袍的出家人面前。  客厅外的门厅里,摆放着两个孩子的遗体。溺水身亡,三天后才被找到。遗体被水泡肿,家人用泥土覆盖了他们全身。  门厅旁的小房间里,已有数位僧人集体诵经,超度亡魂。  25岁的江措林活佛是被请来做颇瓦法的。颇瓦法是密宗的一种仪轨,若有人去世,出家人会在逝者口中放一粒药
“私有化是有标准流程和时间表的,我性子比较急,而私有化又偏偏急不得,让我在性格和现实之间纠缠。”吴琳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最近几个月,世纪佳缘CEO吴琳光因为公司私有化的事情内心焦躁不安。今年3月份,世纪佳缘宣布接到来自宏利联合创投基金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计划以3.58美元每普通股或5.37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份的价格,现金收购不属于宏利基金的流通股份。随后,公司董事会组建了独立董事特别委员
米兰达·可儿 新恋情曝光  近日,澳大利亚超模米兰达·可儿被曝与图片与短信分享软件公司Snapchat联合创始人艾文·斯皮格尔相恋。此前,米兰达·可儿曾与英国影星奥兰多·布鲁姆有过一段3年的婚姻。张慧雯 收获“国民校花”称谓  由何炅执导,李易峰、张慧雯主演的《栀子花开》上映后,票房一路飘红,影片中李易峰与张慧雯的青涩初恋,不仅贡献了很多的看点,也让“国民校草”李易峰身边的张慧雯收获“国民校花”的
林更新。摄影/CT  演员林更新第一次听说“小鲜肉”这个词是2014年下半年:在一些粉丝和媒体眼里,他自己就是一块“小鲜肉”。  他有点不好意思。“我都27周岁了……”林更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是三四年前刚出道,这个词用我身上还比较合适。”  林更新1米86,简单穿一件T恤,干干净净,比镜头前显得更瘦。虽然已经是个“年纪偏大”的85后,但他仍然符合很多粉丝对“小鲜肉”的想象:瘦、白、高,年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去年四中全会制定的法治政策和措施,将在两会上从党的决议转化为国家法令,得到具体实施。从理论思考到治国方略  去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将多年来对依法治国的探索,上升为中央全会的主题。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地提出了190项改革举措,对下一步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总体性的规划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