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对策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新课题,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改势在必行,在物理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创建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创新教学 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来说,依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了,作为教师必须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提高物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按照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再是一味的教师说教,教师应该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探究式教学就是应对新形势下物理教学的需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教育制度和教学现实状况的限制,以往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至于教授的内容、方法、形式都是有教师直接决定的,学生只能是一味的跟随老师的步伐,在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和聆听,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在此环境下,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扼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始探究如何最大化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已经不在是分数,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采取主动的受教,让学生敢于尝试,亲自动手,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开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首先就要引导学生,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的期盼,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让学生有兴趣,喜欢上探究问题和主动分析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很多,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刺激,让学生在课堂上精力充沛,对问题充满好奇要想实现探究式教学,就必须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猜想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又说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科学的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这是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在引导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一件湿衣服在变干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衣服上的水份的蒸发的快慢往往是不一样的,那么,水份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怎样做到使这件衣服干的快一些(也即影响衣服上水份蒸发快一点的因素是什么?)。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提出了以下一些解释:
  (A)晾在有阳光的地方干得快;
  (B)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C)用熨斗加热干得快;
  (D)通风的地方干得快;
  (E)电吹风吹干得快
  (F)把衣服展开干得快
  (G)干燥的天气比潮湿的天气干得快
  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跟气压有关的猜想,还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酒精泼在衣服上比水泼在衣服上干起来要快,这现象是否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也有关系呢?我分别把学生提出的假设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
  又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使物体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时物体的位置,学生在学习物体在光屏上成缩小像的基础上,知道了物体可放的位置还有四种情况,因此学生分别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上;
  (B)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物体放在焦点上;
  (D)物体放在焦点以内;
  以上学生提出的几种猜想是否都能使物体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必须要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是否是正确的。
  因此,在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大胆猜测实验的现象,实验后,发现有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这时我给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刚才的猜测想象缺乏科学根据,因此是错误的。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猜测勇气和想象力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应该是科学的、积极的,最终要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创造。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落实素质教育,整合启发性和探索性
  初中物理教学要想实现有效的探究式课堂,作为物理教师必须给与足够的和清晰的认识,转变固执的滞后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践行启发性和探索性的统一。探究式教学,前提是有探究的问题和知识,这需要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巧妙的设计,探究式的问题设置除了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兴趣之外,还要能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和探索精神,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吸收。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和探究性,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评析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和满足感。
其他文献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经常面临课堂评析试卷.如何处理学生试题的解答错误,本文提出了模型扩展法、点盲规范法、内隐分解法三种有效方法.
【摘要】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保健知识,拓展身体素质,强健体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關键词】体育教学 身体锻炼 体能发展 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
多次讲授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名篇《春》,总是震撼于他那道不尽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审美意蕴.每一次讲授都有新的启迪和感悟,很多名人都讲到,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有两
颈项部肌筋膜炎患者35例,均符合中医筋伤学诊断依据[1],均经X光片检查,排除颈椎病,男28例,女7例;年龄25~55岁;病程1d~3周,临床表现为颈项部及后项部、肩部疼痛,活动受限,颈项部
下肢矫形器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固定病变关节,代偿失去的肌肉功能,改善步态。手拉锁矫形器铰链应用于膝关节伸肌无力或大腿免荷患者以及T10以下的截瘫患者使用在截瘫行走器上,在开
目前,创新教育是教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实质就是如何把下一代培养成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学生逐步培养。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谈几点看:  一、巧妙设疑,激发情趣  孩子获取知识一般始于好奇和兴趣,也只有对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孩子的潜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是从疑开始。因此,在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1.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2011年5月~2012年2月在我中心体检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40~75岁,平均(53.0±12.7)岁;病程2~8年,平均(4.0±0.6)年;职业:离退休69例,机关干部33
继1994年推出10卷本《万国经济体制比较丛书》之后,又一套经济类《当代世界十大经济学派丛书》,最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由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殷才主编的这套丛书,共10卷,
【摘要】作业设计,是英语教师备课中必备一环,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已是新课改的必需和导向。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通过提高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来保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练习 有效设计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巩固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