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区传统 传承为民情怀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刚过,人民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老促会的同志已开始走访乡镇,调研今年全面启动扶贫攻坚战的相关情况。为了解永定区老促会五年来坚持服务老区、宣传老区、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为已任,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的经验。2月底,记者一行前往永定,采访了永定老促会会长马建林。
  弘扬老区精神 高扬老区旗帜
  马建林会长表示,宣传老区,是建设老区的前提,弘扬老区精神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五年来区老促会主要从编纂书籍、刊物投稿、自办简报等方面做好宣传工作。
  编纂发行《催不垮打不烂的红色据点—永定县革命基点村斗争史略汇编》。为了加强年轻一辈对祖辈革命实践的认识,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永定老促会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党史工作者、基层干部群众,经过大量采访、回忆、查证和考察,经过三年编纂了永定老区最完整的革命基点村史—《催不垮打不烂的红色据点—永定县革命基点村斗争史略汇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成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小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
  组织通讯员积极采写宣传永定的稿件。永定老促会征订了宣传老区建设的刊物,分送到区主要领导、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行政村、农民读书社,及时宣传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同时,永定老促会还积极组织通讯员,向老区刊物及各大报纸、电台供稿,向上向外宣传永定。五年来,有《张鼎丞与赤寨会议》、《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溪南红军营武装的建立和反“清乡”斗争》等几十篇文章被《中国老区建设》和《红土地》、中央电视台及各大报纸登载,上地方报纸的达100多篇,扩大了永定的影响,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老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推介永定的红色资源。为了扩大宣传途径,永定老促会的同志积极参加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和各级老区工作交流会、学术讨论会,并主动参加征文活动。老促会理事陈凤芳同志撰写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对新时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启示》、《张鼎丞对创建中央苏区的重大贡献》分别获得纪念中华苏维埃成立80周年、福建省苏维埃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征文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永定老促会还积极协助福建省老促进、老区办颁发《革命遗址》的认证和授匾工作;主动参加和配合各级领导到永定专题调研和考察活动;加强与周边老区的联系,向他们推介永定“红色土楼”;配合媒体采风活动,让永定的光荣历史、新农村建设等登载各大媒体,扩大永定宣传。
  积极宣传和反映革命基点村的情况。永定老促会利用自办《简报》这个平台,将调查研究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向上级提供了很多基层的情况,使有关领导对基点村更加了解;还在《简报》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地的典型经验,承上启下、上下沟通,达到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
  情系老区人民 推动老区发展
  马建林会长告诉记者,永定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革命早、历史久、牺牲多、贡献大和坚持“红旗不倒”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基点村做了很多实事,但与发达地区差距还比较大。为了帮助他们得到更多的好处,区老促会从多方面着手多做工作,为老区人民服务。
  推动永定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和龙岩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发展革命老区的文件后,永定老促会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多次到乡镇、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向上级汇报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推动了永定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在以往的扶持政策上,还增加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增加通村公路补助、加大“造福工程”搬迁力度、提高农村贫困母婴住院分娩补助、加大统筹力度等。
  开展毛竹丰产示范工程,使永定毛竹生产向产业化发展。为配合林业部门做好革命基点村毛竹示范工程宣传发动工作,永定老促会多次组织竹腔施肥培训班、油茶种植培训班,并租住竹林大户学习竹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竹笋加工烤房的改造,调动毛竹经营大户的积极性。
  坚持颁发“金凤凰奖助学金”。永定老促会于1996年,联合永定区民政局、老区办创立了“永定县金凤凰奖助学金”,奖助对象包括革命基点村、“五老”(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和烈士后代。20年来坚持不断,共资助开上大学的优秀学子636人,金额77多万元,其中近五年资助222人,金额37.8万多元。
  坚持为基点村群众送医送药和慰问活动。五年来,永定老促会组织医务人员,带着药品和器械,前往贫困村、光荣院和特教学校等地,为老区群众、烈士军属和残疾儿童看病送药,年年没有间断。并积极配合部队到老区巡回医疗服务,帮助老弱病残和经济困难的“五老”人员。
  在采访最后,马建林会长说,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老区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要充分发挥六大作用:切实发挥好宣传舆论作用;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参谋作用;联系社会力量的牵线搭桥作用;为老区办实事解难事的帮扶作用;加强红色文化的弘扬传统作用;与各级、各地沟通联系的牵头协调作用。尽力为革命基点村建设鼓与呼。
其他文献
4月9日,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的茶庵公园迎来手捧鲜花川流不息的扫墓群众。他们相约来此拜祭的是五马归槽山上东江纵队著名抗日英雄陈冠时烈士墓。当天,来自澳门、广州、佛山、阳江、深圳、中山、江门等各地嘉宾200多人为陈冠时烈士鞠躬献花,深情缅怀这位为抗击日寇入侵香港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子。  在祭奠仪式上,原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中华教育会原会长、濠江教工之友联谊会会长黄枫华,高度评价陈冠时烈士可歌
期刊
读者朋友,您见过15级以上超强台风的肆虐横行吗? 广东湛江2015年10月初就遭遇了这么一场超强风暴的袭击。名字好听但实质凶狠的强台风 “彩虹”伴夹着阵阵暴雨,怒吼着长驱而来,像无数头疯狂的野牛,到处横冲直撞,简直要把南粤港城撕裂了。狂风暴雨过后,到处树木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围墙和工棚连片倒塌,大小广告牌、电线杆被刮倒,电线被吹断,部分居民房屋和商店的玻璃门窗被打碎刮烂,市区处处停水停电,
期刊
春节前夕,开平市委市政府组织四个慰问团,由市领导任正副团长,深入到金鸡、赤水、大沙、月山四个老区镇开展慰问活动,向老区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慰问团到达老区镇后,召开座谈会,宣读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对老区的慰问信,同时送上慰问金。团长和当地镇主要领导分别通报全市和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慰问团一行热情地与老区的基层干部及群众代表座谈,聆听大家的心声,听取他们对老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2月14日下午,在丰顺县汤南镇翔龙围村,笑声如潮。由该县文化部门组织文化志愿者组成的“唱响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  为让广大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丰顺县及早部署,在全县城乡组织了一系列充满传统民俗的文艺活动。该县文化部门还在各乡镇开展了各类文化服务活动,包括数字电影放映、迎新春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等。整个春节期间,丰顺城乡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充满着浓浓的节日喜庆。
期刊
在蕉岭县关工委、老干部大学和顺德乡贤的牵线搭桥下,日前,顺德涂料商会一行再次来到蕉岭中学,为该校40多名贫困学子发放3万多元的助学金。受助学生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自尊自爱、勤奋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据了解,近年来,顺德涂料商会的热心企业家慷慨解囊10多万元,用于资助蕉岭中学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期刊
大埔,广东省首个获中央党史办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美誉。这是一片红色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  大埔是全省扶贫开发21个重点县之一。尽管第一、第二轮扶贫“双到”成效显著,但由于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脱贫任务仍然艰巨。  近年来,大埔全县经济
期刊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封开县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多名领导分别走进平凤、河儿口镇等老区镇,登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1月14日,县纪委书记李旭熙带队慰问了河儿口镇的老游击队员及困难群众。县领导每到一处,既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又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倾听他们的愿望,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期刊
大埔县古称“万川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蜜柚、名茶、烤烟、陶瓷等特色产业驰名海内外,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美誉。根据这些资源优势,在近几年的扶贫开发中,大埔县建立了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注重挖掘资源优势,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建设了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格局,以培育发展特色产
期刊
大埔位于粤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风光秀丽、人杰地灵,不但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更是“中国最美县”。作为广东省第一个被中央党史办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大埔不仅有绿色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有文化深厚的名人故居,更是一片红色革命的育孕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交通站纪念馆、罗明故居、南方工委旧址……一个个红色印记展示着大埔人民的革命精神。  如今,结合扶贫开发的契机,大埔县重点发展文
期刊
1月22日,超级寒潮狂奔粤东陆丰,却挡不住该市宣传、文联、美术家书法协会“公益牵情下乡送春联”活动者的脚步。当天,罕见的寒冬冰冷气候弥漫,20多个书法家兵分多路在桥冲镇学校走廊和教室,简单架起书桌,摊开带来的丹纸,挥毫泼墨,不一会墨香四溢的春联一一展现在大家眼前。一幅幅春联,在渲染出浓浓年味的同时,也寄托出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对美好生活的祈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