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唐诗点燃学生的青春理想与生命激情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的精神萎缩和道德迷失,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也深受其害。因此,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笔者通过教授选修课《唐诗宋词》来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尝试性做法。
  关键词:人文素养;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却被忽视、被挤压、被驱赶,因此,出现了人的精神萎缩和道德迷失等怪异现象。怎样才能抑制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怎样才能实现高职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怎样才能点燃高职学生的青春理想与生命激情?笔者认为,只有重新审视和倡导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标举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审美文化行为,才能使学生充分领悟人生的意义,点燃他们的生命激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设了高职选修课《唐诗宋词》。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学习唐代边塞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国情
  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主旋律中的强劲音符,它反映出唐代诗人和军士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如杨炯的《从军行》就表达了诗人胸怀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边塞有警,敌军入侵,诗人义愤填膺,慷然将保家卫国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意欲奔赴沙场奋勇杀敌,即使环境恶劣,死生难料也在所不惜。诗人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的报国理想和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王昌龄《出塞》颂扬民众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李白《塞下曲六首》表现了将士们慷慨激昂、奋勇杀敌的决心;李白《从军行》塑造了一个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其勇猛顽强的英雄气魄,令人敬仰;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边塞杰作。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在唐代边塞诗中得到了最集中、最鲜明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唐边塞诗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国情。
  二、学习唐代山水诗,构建充满诗意的心灵家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大自然的山水之美,能涤污去浊、息烦静虑,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忘却世事的纷扰,找到安顿自己灵魂的精神家园,从而实现诗意的栖居。唐代诗人以敏锐的感觉、细致的观察和空灵的胸襟去欣赏和体悟山水,他们向外发现了山水之美,向内则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唐代山水诗中那些描写大自然雄奇壮丽的诗歌,在融进了诗人登山临水时的自我情感后,便以磅礴的气势,使人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美感,读之令人惊异振奋,心胸也随之开阔爽朗。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它们不仅能使人充分领略到祖国山川的壮美,而且能够感受到他们面对祖国山水时的豪放激情。
  虽历时千载,这些优秀的山水诗,仍能带给人无与伦比的美感享受。在学习过程中,在美的赏析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和人生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人生境界和生活质量。
  三、学习唐代送别诗,感受人间真情挚意
  人世间最丰富、最复杂、最微妙的莫过于人的情感。以描写离别、送行为主要内容的送别诗,往往通过对送别情景和惜别心情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坦诚地表露出来。唐代的送别诗正是抓住离别这一使人情感激荡的特殊时刻,将笔触伸向人们的心灵深处,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情感的大千世界,既有黯然神伤,也有通达乐观,还有深情慰藉、温馨体贴。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深情慰藉、友情真挚的送别诗。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送别诗充满了温馨和体贴的柔情,如《送元二使安西》就不仅传递出朋友间的依依别情,而且体现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
  唐代送别诗中有不少不屑于缠绵悱恻的诗歌,它们往往用大丈夫志在四方,要建功立业的思想,代替了离别时的儿女情长;它们往往用通达乐观、慷慨激昂的情调,表现了别离的另一番情景。这些送别诗多见于为求取功名而游走四方,或送人从军、边地壮别的诗歌中。陈子昂《送魏大从军》、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其中的代表。
  学习唐代的送别诗,能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挚意,体味到亲情、友情的可贵,认识到人性、人生的美好,从而懂得珍惜亲情、友情,珍惜生命。
  唐诗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它奏响了中国诗歌的最强音,它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在选修课的学习中,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还对唐代优秀诗人做了专题讲座,如杜甫、李白、白居易,一方面学习他们的优秀诗作,另一方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刚正不阿的伟大人格。
  人文素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健康的人格及美的心灵,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点燃青春的理想与生命的激情。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教学得当,通过选修《唐诗宋词》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与自身特点,分析了蓝鸽语言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的优势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学习平台;应用与思考;蓝鸽语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快捷的语言学习材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过程的重要发展趋势。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蓝鸽语言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兼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所从事的兼职与当前专业关系如何,兼职给当前学业带来怎样影响,这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以地处上海的S大学为例,研究大学生从事兼职与当前学业关系,希望为大学生更好处理好学业与兼职关系带来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兼职时间;学业;专业  1引言  大学上课时间较为灵活,上课之外会存在一定的课余时间,许多学生会利用这部分时间兼职。兼职给大学生带来一定收入
期刊
摘 要:信息化、全球化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引起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伟大变革。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当今的年轻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适应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公民;责任感;团队协作;多元发展  美国新闻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揭示了信息化、全
期刊
记叙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出于对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和心智成长水平的考虑,一直以来也是初中语文课上分量最重的教学内容。于是,怎样结合记叙文的特点,做好记叙文的教与学,通过对教材的步步推进,进一步实现整个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愉悦中由浅入深地掌握语文知识及技能,发展个性特长,成了众同行共同探讨的话题。  经过多年的尝试、探究,笔者逐渐摸索出这套既是教法也是学法的一个记叙文教学模式——三读八步
期刊
摘 要:自从学校推广“十六字”教学模式以来,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践摸索,课改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堂,大方自信的学生,以及大面积提高的教学成绩证实了我们课改的成功。  关键词: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  在“关注生命存在,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生生命质量和学业水平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下,我校继续深化“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
期刊
在古希腊有一个大力士叫安泰,他力大无穷,几乎战无不胜,这里面有个秘密:因为他是地母该亚的儿子,当他脚踩大地时他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可是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古希腊伟大的英雄赫列克勒斯,赫列克勒斯识破了这个秘密,他把安泰高高举在空中,失去了力量源泉的安泰就这样遭遇了失败。  作文就是倾述,倾述是快乐的,作文本应也是快乐的,但是如果学生在习作中,也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失去了力量源泉,那么就仿佛面
期刊
摘 要:参加第八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活动让笔者大开眼界,收获颇多,学习名师的思想,更要学以致用,练就自我的教育智慧。本文试图结合名师的思想,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以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名师思想;语文教学智慧  一、重视灵活地运用“新课标”  课改多年,我们除了要提倡新的教学,更应知道课改的来龙去脉。人人皆知,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所引发的教学改革是有重要原因的,而直接引发这次讨论的是
期刊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高中生物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了探讨,笔者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形式,略有收获。现将案例整理,以供继续探讨研究。  一、案例背景  在生命科学史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实验的一般方法。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挖掘
期刊
为阐明自己的观点,笔者先举个实例:  笔者曾任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开学不久,几位任课教师告诉笔者,班上一位名叫小军的后进生上课经常看小说,屡“缴”不改。于是,笔者了解了有关情况:小军其他各科成绩都不及格,唯独一门语文却是优秀,尤其是作文水平很不错。原来他从初一开始就迷上了小说,教师、家长屡禁不止。了解情况后,笔者找他谈心,并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看优秀小说。笔者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当然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欧姆定律》一节探究案例的设计方案,并就设计中的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和反思,旨在完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小组探究性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关键词:欧姆定律;探究案例;教学设计;解读反思  一、教育背景与设计理念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经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更是广大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