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理念的全面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开始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大核心目标与价值诉求。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从三方面入手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有益参考与启发。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路径
时空观念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否具有正确的时空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的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增强时空观念不仅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亦有助于其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不仅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更有助于其生成对自然、对生命、对家国社会的敬畏心和责任感,使之拥有丰富的历史情怀。因此,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 以教材为依托,激活学生表象思维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亦是高中生活的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表象思维是提升高中生时空观念所迈出的第一步。严格意义来说,“教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包括文字说明、影像资料、画册等,而其中最普遍、也最方便的便是高中师生所用的历史教科书。高中教科书中可以利用的部分颇多,比如每一章节的导读部分、教科书中的补充文部分及历史年表等。
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教学时,其在导读部分有从商朝、西周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权利制度的纲领性的介绍,简明扼要,从宏观的视角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清晰的时空脉络;比如“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中有一小段关于义和团活动发起背景的补充性文字,文字虽少,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将其与此前所学的诸如《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确立之前人们生存状态、统治阶级的态度等,从而将这些发生时间有先后之隔的内容统一置于庞大的历史网络之中,承前启后;再比如教科书当中所富含的大量的历史年表,清晰罗列时间、事件一目了然,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这样一种模式,制作出适合自己的对比性历史年表,按照时间、地域、社会形态、文化、经济形态等罗列出内容。其目的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左侧的时间,直接了解统一阶段中国的某一朝代社会形态如何、经济发展如何,而此时此刻的大洋彼岸又在发生怎样的“故事”。
二、 以地理为契合,帮助学生多维建构
就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历史地理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大重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历史地理状况,了解古今地名的变化;而且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并将其与历史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挖掘史料中的地理信息,以增强历史地图的立体性;而且能够利用正确的绘图方法绘制相关的历史地图,然后进行有效说明。因此,教师要以地理为契合,加强历史教学的创新,以帮助学生多维建构时空观念。
一方面,教师可适当进行古今地名对比教学。例如,首都北京最早始于西周的蓟城,春秋时期成为燕国的国都,再后来先后成了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此外,南京、洛阳、西安、杭州等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地名的时代变迁和古今对比,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历史的延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系统,而且能够在古今对应中建构起立体的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进行地理知识的历史性拓展。在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教学时,要结合地理空间进行拓展性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把握。如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大运河等,都能够结合地理知识,以地图为辅助展开教学,以便让学生对这些工程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并充分体会到先人的伟大智慧。
三、 以对比为突破,强化学生宏观意识
目前,随着高中历史素养理念的广泛落实,对历史横向时空观念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也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大历史观为切入点,既要纵向观察历史,把握历史的长度,又要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明确长期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进行横向的宏观审视,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需要明确的是,高中历史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厘清纵向历史的发展脉络,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横向内在逻辑的理解把握,真正了解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维度下各地历史的发展状况,并可以主动探究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构建历史时空维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体会同一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空间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价值理解。此外,通过纵横对比,能够帮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視不同时空之下的历史联系,充分体会历史的发展性、统一性和多元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对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时空对比,进而发现问题,激活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例如,在进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时期欧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借此引入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以完善学生知识系统。还有,在进行《卓尔不群的雅典》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引入我国同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创新性的认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历史宏观意识。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时空观念培养基本内涵与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及时转变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相应的高效课堂。具体来讲,教师既要以教材为依托,激活学生表象思维,又要以地理为契合,帮助学生多维建构,同时以对比为突破,强化学生宏观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培养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促进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邱俊.论“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及养成——以《古代中国的商业》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13.
[2]吴新枚.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56-57.
[3]陈聪贵.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84-85.
作者简介:
侯冰,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路径
时空观念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否具有正确的时空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的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增强时空观念不仅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亦有助于其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不仅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更有助于其生成对自然、对生命、对家国社会的敬畏心和责任感,使之拥有丰富的历史情怀。因此,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 以教材为依托,激活学生表象思维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亦是高中生活的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表象思维是提升高中生时空观念所迈出的第一步。严格意义来说,“教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包括文字说明、影像资料、画册等,而其中最普遍、也最方便的便是高中师生所用的历史教科书。高中教科书中可以利用的部分颇多,比如每一章节的导读部分、教科书中的补充文部分及历史年表等。
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教学时,其在导读部分有从商朝、西周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权利制度的纲领性的介绍,简明扼要,从宏观的视角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清晰的时空脉络;比如“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中有一小段关于义和团活动发起背景的补充性文字,文字虽少,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将其与此前所学的诸如《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确立之前人们生存状态、统治阶级的态度等,从而将这些发生时间有先后之隔的内容统一置于庞大的历史网络之中,承前启后;再比如教科书当中所富含的大量的历史年表,清晰罗列时间、事件一目了然,当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这样一种模式,制作出适合自己的对比性历史年表,按照时间、地域、社会形态、文化、经济形态等罗列出内容。其目的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左侧的时间,直接了解统一阶段中国的某一朝代社会形态如何、经济发展如何,而此时此刻的大洋彼岸又在发生怎样的“故事”。
二、 以地理为契合,帮助学生多维建构
就高中历史教学来讲,历史地理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大重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历史地理状况,了解古今地名的变化;而且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并将其与历史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挖掘史料中的地理信息,以增强历史地图的立体性;而且能够利用正确的绘图方法绘制相关的历史地图,然后进行有效说明。因此,教师要以地理为契合,加强历史教学的创新,以帮助学生多维建构时空观念。
一方面,教师可适当进行古今地名对比教学。例如,首都北京最早始于西周的蓟城,春秋时期成为燕国的国都,再后来先后成了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此外,南京、洛阳、西安、杭州等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地名的时代变迁和古今对比,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历史的延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系统,而且能够在古今对应中建构起立体的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进行地理知识的历史性拓展。在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教学时,要结合地理空间进行拓展性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把握。如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大运河等,都能够结合地理知识,以地图为辅助展开教学,以便让学生对这些工程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并充分体会到先人的伟大智慧。
三、 以对比为突破,强化学生宏观意识
目前,随着高中历史素养理念的广泛落实,对历史横向时空观念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这也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大历史观为切入点,既要纵向观察历史,把握历史的长度,又要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明确长期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进行横向的宏观审视,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需要明确的是,高中历史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厘清纵向历史的发展脉络,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横向内在逻辑的理解把握,真正了解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维度下各地历史的发展状况,并可以主动探究其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构建历史时空维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体会同一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空间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价值理解。此外,通过纵横对比,能够帮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視不同时空之下的历史联系,充分体会历史的发展性、统一性和多元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对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时空对比,进而发现问题,激活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例如,在进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时期欧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借此引入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以完善学生知识系统。还有,在进行《卓尔不群的雅典》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引入我国同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创新性的认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历史宏观意识。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时空观念培养基本内涵与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及时转变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相应的高效课堂。具体来讲,教师既要以教材为依托,激活学生表象思维,又要以地理为契合,帮助学生多维建构,同时以对比为突破,强化学生宏观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培养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促进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邱俊.论“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及养成——以《古代中国的商业》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13.
[2]吴新枚.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56-57.
[3]陈聪贵.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84-85.
作者简介:
侯冰,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