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光性荨麻疹是一种少见的光感性皮肤病,若在大面积皮肤发生时,可引起低血压及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日光性荨麻疹的治疗是困难的和不满意的,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内服和告诉病人避免日晒常不能奏效.作者试图用反复照射人工紫外线或自然日光的方法,使其产生耐受性,并对9例日光性荨麻疹进行了这种治疗.首先对每一患者,通过单色分光仪和滤光器,在躯干背部的皮肤测得引起荨麻疹的波长,再选用合适波长的人工紫外线灯进行照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性荨麻疹是一种少见的光感性皮肤病,若在大面积皮肤发生时,可引起低血压及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日光性荨麻疹的治疗是困难的和不满意的,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内服和告诉病人避免日晒常不能奏效.作者试图用反复照射人工紫外线或自然日光的方法,使其产生耐受性,并对9例日光性荨麻疹进行了这种治疗.首先对每一患者,通过单色分光仪和滤光器,在躯干背部的皮肤测得引起荨麻疹的波长,再选用合适波长的人工紫外线灯进行照射.
其他文献
糖尿病性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疾患,其特征是在小腿伸侧发生无自觉症状的、轻度凹陷性斑块,约有半数病人伴有糖尿病.其组织病理改变为胶原纤维增粗透明变性(渐进性坏死),周围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巨细胞.血管壁常常增厚或管腔闭塞,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作者用13-顺式维生素A酸(13-cis-retinoic-acid,简称13-Cis-RA)口服来治疗疤痕性的、对抗菌素耐药的14例囊肿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病例与方法:男8例、女6例;平均24岁;治疗前平均每例有25.6个结节和囊肿,14例共有结节和囊肿359个;皮损分布于面和胸背部。均曾用多种方法治疗,疗效不显。各例在进行研究前至少一个月即停用其他疗法。 13-Cis-RA整个疗程为4个月,从
作者报告了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以3种不同的底物作抗核抗体(ANA)检查的研究结果。
疣很少引起病毒学家和免疫学家的注意,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了改变,这是因为:(1)有了电镜检查病毒和从病人组织中分离纯病毒的新方法;(2)对疣病毒的认识有了进展;(3)疣病毒和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关系以及本病与肿瘤的关系使人们想从研究中得到关于肿瘤学的有用结论。
作者对43名未经治疗之麻风病人进行了形态指数(MI)的研究。其中20名经反复询问均无治疗史可稽,血内亦未测出DDS,7例虽否认DDS治疗史,但于血内测出有DDS,16例曾接受过DDS治疗,但系小量及(或)治疗很不规则。结果;未治疗之20例中,约2/3的病人其MI为1%或更低,无一例达5%或更高,且细菌指数和形态指数之间并无关系。16例治疗很不规则及(或)小量治疗之病人,其MI和未治疗者无大区别,其
本病首先由Frumess等在1957年描述,他们称之为光感性皮脂溢出疹。共报告92例,年龄11~48岁,94.5%为女性。患者在晒太阳后在口腔周围,少数在鼻唇沟和鼻翼沟处脂溢性皮肤上发生特殊的损害。呈周期性发作,每一周期有3期,第Ⅰ期出现1~2毫米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第Ⅱ期(起病后10~15天)丘疹平伏,然有红斑及脱屑,酷似脂溢性皮炎,第Ⅲ期为残余红斑。皮损对称分布。不痒或轻度瘙痒。
基于临床上常可见到某些异位性湿疹病人在夏季时病情较轻,引起了用光化疗法治疗本病价值的探讨.作者选择了15名用局部和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未能控制且皮损累及全身面积达30~100%(平均80%),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和继发感染各种不同状态的严重异位性皮炎病人,分成3组(每组5人)用口服补骨脂素光化疗法试行治疗.
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以免疫复合物的病理沉积为基本特征①②全身各系统各脏器均可受影响,但其程度不同,产生的危害性及后果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是肾脏病变和感染③SLE患者肾脏病变的发生率报告不一致,早期仅从临床来判断时,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约为45~75%.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尿沉渣不正常和肾功能受损.
周围血液和骨髓涂片对磷酸酶和氧化酶的细胞化学反应可研究粒细胞的酶的活性,后者对机体的病理状态有关。本文用Kaolow法测定硷性磷酸酶,改良的法测酸性磷酸酶,观察周围血液和疱液中粒细胞的细胞化学活性。同时作白细胞分类,骨髓嗜酸性细胞计数。共查25例。15例为疱疹样皮炎,10例寻常型天疱疮。两者在病程中均有白细胞总数下降,尤以后者为显著。疱疹样皮炎嗜酸性细胞增多,在血液中达28%,在疱液中为26%,在
本文研究系统性及局限性硬皮病中脑生物电活动性,以期根据临床及脑电图资料阐明神经系统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共检查系统性硬皮病患者15例及局限性硬皮病患者45例,前一组患者均有典型表现,伴各种神经系统改变;后一组患者皮损局限者18例,泛发者27例,病期大多不超过5年,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不一,如植物神经――血管张力障碍等,在功能性紊乱中以神经衰弱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