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把数学学习与数学活动相结合,让生活进入课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数学情境是发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情境,把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枯燥的数学知识给予形象的再现,让学生在形象的生活感受中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呢?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不是从认识人民币开始,而是创设出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联系理解钱的功能与作用。接下来,让学生一人担任售货员,其他学生向其购买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用品。再向其他学生汇报:“你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找回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学会了简单的计算过程,体会了多种付钱的方法,提高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还提高了社交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了“生活化”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应主动自觉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法潜能,使他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结果,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如教学“年、月、日”时,出示一道思考题:王玲爸爸要到外地出差了,王玲每天都在家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的天数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出现的答案也是多样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生活中学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题技巧,并培养其在实际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数学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就如同只有自己在学游泳才懂得游泳一样,学生只有在探索中才能学会创新,产生创新的欲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分类”时,我利用教室这个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面的物品是如何摆放的,学生讨论:这样摆放合理吗?如果让你们重新摆放,你会怎么做呢?从而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分类。通过简单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接着再让学生动手去分,去整理,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和好处。然后让学生完成《分类》后面的一道练习题目,要求把八个人物进行分类。结果学生在讨论中得出很多方法:按年龄、按性别、按衣着、按发型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分的方法,学生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学得主动、透彻。最主要的是在一节课的学习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发挥、创造的机会。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对“数学与生活”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简洁明了的语言,足可以说明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解决。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就让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每天,每堂课,甚至每一分钟都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体会数学的美妙。
  参考文献:
  [1]梁万婷.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12).
  [2]何绪铜.数学活动课内容设计探微.中小学数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1(7、8).
  [3]陆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8).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阻变存储器因为其具有高开关速度、高存储密度、低功耗、可靠的稳定性、优异的可扩展性以及与 CMOS工艺相兼容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最具有前景的候选者。然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交流工作条件下,基于多晶硅(polycrystalline silicon,poly-Si)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技术的CMOS反相器的可靠性。首先,借助于RPI模型中的kink电流模
基本不等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是八个C级重要考点之一,而学生对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有关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感觉尚好,但对于求x y的最大值和xy的最小值等问题就为难了,不知如何下手.本文对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进行了梳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发现,不少同学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到茫然,杂乱,无头绪.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活动经验中总结梳理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同行的教学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正确理解概念,牢记解题依据,使用类比法准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不等式的定义:一般地,用符合“>”(或“≥”
高三复习中学生最头疼的重要考点莫过于有关向量的问题了,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有关向量的线性转化、三角形法则的灵活运用及向量的数量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有四种方法,下面就四种方法一一进行分析.  板斧一: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法解决.  总之,要解决向量的问题,我们只需吃透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加之适当的方法即可冲破瓶颈题.
摘 要: 数学的本质是从生活中来,而它本身又存在生活之中,更要作用于生活,要为我们的平常生活指导服务。据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到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衔接点”,尽可能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观点出发学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激发本真与活力。  关键词: 生活 数学 用数学 做数学  数学的本质是从生活中来,而它本身又存在生活之中,更要作用于生活,要为我们的平常生活
《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何既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每位数学老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变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Ⅰ多巴胺促进胚胎纹状体细胞的存活:氧化应激和内源性NADPH氧化酶的作用 胚胎发育早期脑中多巴胺系统的出现提示多巴胺可能对脑发育过程有一定影响。本文发现,多巴胺能够显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本文通过实践得出三“点”科学把握课堂问题设计:瞄准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找准问题设计的“切入点”;对准问题设计的“着力点”。  关键词: 问题 出发点 切入点 着力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力求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形成对数学价值比较全面的认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