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花田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大大的眼睛,时尚的发型,爱卡通,爱搞笑,爱八卦,更多的时候她很沉静,因为她的生命里负重太多太多。
  她一出生就被医生判了死刑,但是躺在手术台上还没来得及看女儿一眼的妈妈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一刻,她似乎有了知觉,冥冥中仿佛有神灵在召唤,终于,一声微弱的啼哭,把她从天堂唤回了人间。
  她是一个有梦的女孩。而她的梦想在15岁那年拐了一个弯。那年,她被诊断为类似血癌的一种罕见的无法治愈的重症。死神,这个陌生的幻影,开始露出狰狞的本色。
  天空从那天开始布满阴云,生命从那天开始变得有限。
  从那天开始,爱好文学、痴迷文字的她开始不辞辛苦地写作。她悄悄地耕耘着她的博客《半亩花田》:“我是一位忠诚的花仆,键盘是我的花锄,我守望自己生命的花落花开。”她重新编织了三个梦想:她要上大学,她要出一本书,她还要穿一次婚纱。
  忍受着超乎常人想像的痉挛疼痛,时而坐在教室,时而又躺在病床与死神搏斗的她居然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她文采斐然,文笔优雅,清新淡然,她的现场作文获得梁晓声老师的高度评价,梁晓声老师说,她的每一个字都是工整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正确的。在她的散文里,弥漫着一种深情,一种含蓄的深情。
  除了深情,《花田》里记录更多的还是她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洞察,对这个世界的爱。她以一个诗人的笔触写道:“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是跌撞的起伏,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
  “冥冥中,我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对我说,所谓生命,就是感恩、善良、美和爱。”
  这是对死亡的直面,对人生的淡定,对生命的热爱,这极富哲理的诗句,是出自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之手。
  有人问她,那么你到底为些什么活着?她说,是眷念与不舍。
  她无比地眷念这个世界,尤其是她的妈妈。她无法相像,失去了惟一的女儿,妈妈该怎样泪流成河,悲伤欲绝啊!她在《花田》里写道:“妈妈说,如果能够再孕育你一次该多好。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你遗憾没有给我一副强健的肉体。你觉得,是自己造成了我连绵的苦难。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给我的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够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
  感谢,始终是她文字的主题;感恩,始终是她对生命的态度。
  “妈妈,让我握住你的手,容许我有时间,望你老去,一如你望我的成长。”
  “妈妈,假如我不在了,你也像现在一样快乐,好吗?”
  第二个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死神就已降临。第三个梦想终成遗憾。
  她只在这世上停留了短短21个春秋。在她去世后的两年后,她被更多的人认识,让无数的人感动。
  她的名字叫田维,一位出生于一个北京普通工人之家的美丽的大眼睛的女孩,五十多万字的博客日志最终被深爱她的妈妈和同学友人整理成册,取名《花田半亩》,取她曾在北语校园网上的《半亩花田》之意:“但我这园子,却是一半茂盛,一半荒芜……”
  花开花落,花落花又开。
  在她去世两周年的忌日,妈妈把连夜赶出来的样书带到了她的墓前,一页页,撕下来,点着,燃烧,有风吹过,带走片片灰烬,宛如化蝶西去,那应该是她接收到的讯号吧。
  (鲁长义摘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我曾在餐会上遇到一位自称是“时尚达人”的女子。她自称只用名牌,而她所谓的名牌,还非得要在欧洲本地制作不可。  “我买名牌还可以赚钱。”她说。  这句话让我有些疑惑。现在世界各地的名牌价格差不了太多,除非不须支付机票费用,进口名牌水货已经没什么赚头。  “这三年来,光是我把名牌的防尘袋和纸袋拿到网上拍卖,至少就赚了三万元。”她说虽然买名牌时防尘袋和纸袋是附赠的,但我屈指一算,要将一到三百元不等的袋子
期刊
在一个又闷又热的天气里,两个工人正在烈日下挖一条深沟,他们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其中一个工人对另外一个工人说:“为什么我们要站在这里挖沟而我们的老板却可以悠闲地站在树下乘凉呢?”  “我不知道。”另一个工人回答。  “我要去问问他。”第一个工人说。  于是他爬出深沟,径直朝老板走去。  “为什么我们在烈日下挖沟,而你却站在树阴下呢?”他问老板。  “智慧。”老板微笑着回答。  “智慧,是什么呢?
期刊
亚德勒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驰名世界心理学界:“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伤害人越深,他一生中的困难也最多。人类的失败大都出于这种人。”  最确切地从反面印证了这个观点的人,是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罗斯福。在美国,不仅仅是广大民众,就是白宫的仆人们,也从内心里喜爱他。他的黑人男仆奥默森写过一本书《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详尽描述了他们这些仆人是如何爱戴总统的秘闻。  在奥默森的书中,他写到
期刊
“邂逅”一词意指偶然的、不期而至的相遇,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听上去文绉绉的,充满诗情画意。其实,这个词是从诗歌中来的,而且出自古老的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   春秋时的郑国地处风光旖旎的溱洧流域,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文化繁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优越自然环境的滋养和传统地域文化的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观念开放,不分老幼,大家都喜欢唱民歌。人们经过整理,把这些歌曲编入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由
期刊
去一个朋友家,看她在喝一种叫决明子的茶。  茶包装在精美的小袋子里,上面写着,可以减肥,明目,清热,润肠,降压。朋友饶有兴趣地说起儿时常常看爸爸饮用这种茶,并不知道是为了降压。但这种从药店里取来,煎炒而成的茶,却是因了其微凉微苦的香气,而在她的童年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她记得那时常常牵着爸爸的手,行走在夜晚城市安静的马路上,坐两站公交去药店取决明子。  她记得公交车上,一年到头都穿中山装的司机师傅
期刊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个叫阳货的人,是乱臣家的乱臣。大家都讨厌他,有一个人尤其讨厌他,连看他一眼都不愿看。可是,阳货很崇拜这个人,就想向这个人请教点事情。于是,阳货就设法去给这个人送礼。按照当时的规矩,收了人家的礼要还礼的。但是,这个人又不想看见阳货。怎么办?于是,他选择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还礼。既不失礼,又不见人。  这个人就是圣人孔子。  什么是圣人?圣人也是常人,而且是常人的常人。圣人每天推开
期刊
第一次见到史莫奇的时候,它正在大火中。那时我和我的三个孩子到小镇外的垃圾场去倒垃圾。当我们靠近垃圾坑时,我们听见旁边浓烟滚滚的砾石堆里传来一声声猫的惨叫。  突然,一只被铁丝捆住的、正在燃烧的巨大的硬板纸箱爆炸了。爆炸声夹着尖利的猫叫,我们看见一只小猫火箭般“嗖”地窜向空中,然后“叭”地落在已经烧成灰烬的垃圾坑里。  “妈咪,救救它!”3岁的杰米喊道,她和6岁的贝基探头看着还在冒烟的垃圾坑。  “
期刊
刚到日本的时候,曾买过一个杯子,上面烧制的汉字都是各种鱼的名字,比如鯵,鲷,鲇,鲭,鰤,鲆,鮭等等,竟有几十种,看得我目瞪口呆。说实话,这些汉字的大部分在《新华字典》里可以找到,但我这个中国人大多念不出来。  那么,是不是日本人找了一些字典上的怪字给大家猎奇呢?不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能够很好地读出这些字,甚至还能够津津乐道每一个字代表的鱼是什么样儿的,怎样做好吃。最后还是一个日语老师给了解释:“日
期刊
新一代的人已经不大会吃瓜子了,最多是在中秋时把月饼中的五仁之一的瓜子仁挖了出来嚼几口。   旧社会中,吃瓜子是人生乐趣,尤其是女人,吃起瓜子来真是好看。电影《南京的基督》中,芥川龙之介在原著中很详细地描写女主角嗑瓜子的姿态,我很喜欢这一段文字,但是编剧和导演都太年轻,不能感受,说什么也不肯用,实在可惜。   瓜子一吃起来没完没了,不能停止。第一,它们不甜也不咸,第二要剥了壳才能吃,第三永远吃不饱,
期刊
我一跃而起,抓住离地面最近的树枝,然后一翻身坐在了树枝上。  “小心点,马特。”妈妈在树下喊道,“千万不要摔下来。”  如果我的妹妹安琪没有把梯子拿进树屋里面的话,爬上去会容易得多。“安琪,开门。”我背靠着粗大的树干,左手拍着树屋的门喊道。  “不!”安琪说道。  我绕到树屋的左边,从开着的窗户爬了进去。安琪坐在一个角落里,手抱着脚,下巴抵在膝盖上。  “除了呆在树上,你没有别的事做吗?”我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