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点”,动语文文本全身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品读中提高思维能力、增长语文素养。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中某些关键点,让他们尝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一、审美点,品析鉴赏
  生活中并非缺少美,只要善于发现,就能找到美之所在。语文阅读也是如此,抓住文章中的审美点则能有助于学生品鉴赏析。有很多方式都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找到文章的审美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尝试揣摩诵读的声音长短、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否会对文本的感悟产生微妙的变化。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细致分析某些字词,说说这些字词使用的妙处。
  以《荷塘月色》一文为例子,文章的很多词句都具有美感,可以细致品味。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句,这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句子并非单纯地罗列辞藻,其“明珠、星星、美人”这三个喻体具有层层递进之美。“明珠”虽然给人光亮的感觉,但毕竟只是凡间之物;而“星星”位于高高在上的天空,同时它还具有忽明忽暗的闪烁之感,在美感上自然超过了明珠之美,比“明珠”更添了几分清高;最后的“美人”则赋予了人性,让人能更真切地感受美感,更和前文的“袅娜”“羞涩”等词相互呼应,体现了作者对荷塘之美的由衷赞叹。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句句子也充满了美感。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为什么“更见风致了”。可以让学生诵读该句子前后的文辞,学生可以感受到荷花和荷叶之间靠得十分紧密,以至于微风一吹就能让人感受到绿波晃动之感,人们只能看见荷叶之绿,而看不见流水,这样的荷叶更能给人“田田”的感觉,让人体会到风姿绰约之美,故此“更见风致了”。
  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审美品鉴的状态,可以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和文本内容有关的音乐、照片、视频等,播放给学生观看。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刺激能对学生的品读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快地发现文本之美。
  二、重难点,梳理思路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来深入分析,这也能让高中学生理清思路,搞清楚文章的主旨。一篇好的文章自然有其文眼所在,这里的文眼往往指的是文章的中心句,这些句子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凝聚了作者的情感,若能抓住中心句细致分析,将促进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题目。好的文章必然有好的文题,文章标题展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一面,把握文题也能促使学生理解文章。
  以《想北平》一文为例子。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过分析题目对文本产生初步的理解。有学生提出:“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这其中‘想’是关键,文章正是用这个‘想’字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土的思念和回忆。在‘想’的同时,作者用‘恋’和‘思’为线索,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怀。”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着重对文章中的某些关键句进行分析。如“作者一开始的时候说‘我真爱北平’,但是后来又说自己的爱是要说,但是却说不出的,既然说不出,作者又为什么要说呢,作者最后是否说出了自己对北平的爱呢?”在细读文本之后,学生认为:“作者并不是真的做不到说出自己的爱,他描写了各种在北平的寻常事物,而正是这些事物却让人感到他对北平的情谊。”又如:“作者在文章中写到自己能摸着长着酸枣的老城墙,他所想写的真的只是城墙吗?”学生在分析后认为:“作者所摸的不只是城墙,而是触摸了北平的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作者借助城墙来表达北平虽然复杂,但却有边际可寻的想法。”
  品读文章少不了清晰明确的思路,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帮助学生搞清楚作者的创作目的,促进他们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思维会更有条理性,能更好地把握文脉所在。
  三、争鸣点,发展思维
  教育家周一贯提出阅读教学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知来同化文本的内容,这种同化并不是完全顺应,而需要学生去质疑文本,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感悟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找到值得思考争鸣之处,将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某些问题,尤其是当课堂上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时,更要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感悟。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学生在分析王熙凤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外表虽然美丽,但内心却相当刁钻狡猾的人,她内心邪恶,靠着阿谀奉承的方法赢得了贾母的喜欢,所以才成为了贾府中地位极高的人物。然而,也有学生对此却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王熙凤的身上虽然体现了玩弄权术的特点,但是却不能说她是“内心邪恶”,王熙凤的一举一动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在贾府立足,在一个男权社会之中,她必须要依靠一些手段才能存活。针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教师不必直接表达观点,而可以让学生展开分析,分别找到课文中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有学生说:“王熙凤‘自幼充男儿教养’,所以她的性格中才会有男人的特点,这使得她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掌握更多的权力,为此她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她的性格也有好的一面,例如她做事情面面俱到,说话的时候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从她接待林黛玉进贾府就能看出这一点。”在分析后,学生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具有复杂的人格。
  在争鸣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提高他们深入探索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四、矛盾点,探究主旨
  在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文学作品则是现实生活的展现,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必然也会存在各种矛盾点。文章情节的发展其实就是伴随着矛盾而进行的,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会借助矛盾点来推动情节。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找一下文章中是否有矛盾之处,并尝试判断这些地方是否真的完全对立。寻找矛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探究文章的主旨。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体现了善与恶的矛盾,这篇文章在不断地呈现人性善恶的过程中情节螺旋发展,最后达到高潮。在品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围绕善与恶这对矛盾体进行分析,论述文章高潮如何在矛盾中不断递进、升华。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看客”所呈现的矛盾点,向学生提问:“文章中的看客看似十分冷漠,当伽西莫多出现的时候,他们嘲笑他的丑陋,发出哄笑,甚至当伽西莫多希望能够喝水的时候,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同情,然而,最后当他们看到漂亮娇弱的姑娘去救伽西莫多的时候,却被感动,而且还喊好。作者这样描写看客的形象是否矛盾呢?”在深入感知后,学生认识到这些看客实际上都是无聊者和无知者,他们对伽西莫多的嘲笑实际上源于他们精神的空虚和对真相的一无所知,然而他们却并非不能教化、不能感动的人,所以在最后才会被女主人公的行为所感动。这里体现了人性善恶之复杂,同时也表达了人性本善的美好愿望。
  文章情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情节冲突最激烈、所有矛盾集中爆发的部分。故此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矛盾点。
  找准切入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找到审美点能让他们品味文章之美,通过分析重点难点能更好地把握文本脉络,围绕争鸣点进行辩论能促使学生探索文本,抓住矛盾点深入挖掘能促使学生探究文章主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李溢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年级:三年级专业:烹饪爱好:上网、打球、烹饪白色衬衫、干净短发,李溢的出现立刻带来一股青春气息。千万不可小觑这位就读于上海市群星职业
在中国竹笛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传统的吹奏乐器之一。专业与业余之间得不到有效的平衡是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应该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本文将会结合实际对寻求竹笛艺术中
鼻石为一少见鼻疾,我科治疗两例误诊达10年之久者,现报道如下。例1,女,17岁。1990年1月1日以10余年来,右鼻臭、鼻塞,鼻涕多、间歇性鼻衄为主诉住院。曾在多家医院以“慢性鼻
他出生于印尼中爪哇地区的格穆苏村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穷困,娶上了已是三嫁的母亲,盼来了自己的骨肉。但终究高兴不了几天,毕竟家徒四壁,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发展阶段,虽然有过短暂的停歇,但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从整体的角度看还是在向前迈进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处于一种蓬
“快餐文化”作为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产物,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已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通过传播媒介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流行音乐,速成电影之类的文化商品。本文以“
和声学作为音乐理论课程中的基础性学科,涉及和声听觉训练、键盘和声、和声分析、和声写作等内容,其中和声听觉训练属于关键性的内容,需要做好和声连接的听辨训练与单个和弦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鼻梁中线痿管较少见,是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鼻粱皮肤下有胚胎上皮组织遗留所致。我院遇到2例,介绍如下。例1,女,11岁,学生。出生后即发现鼻梁正中有针尖大之小孔,一直流少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