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收编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生活。当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化学课程的生活性,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完全割裂开来,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精准理解教材中艰涩、抽象的知识点,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新课程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要求都有显著提升,对于理工类的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优秀的化学基础。化学学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复杂繁多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在面对化学学科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实际上,高中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许多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到这点,课堂往往都是理论大于实际,使学生认为化学学习难以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因此,我们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课堂单一化程度比较高
在现阶段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许多化学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在讲述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就开始让学生做题和复习,课堂单一化程度比较高,没有相应的拓展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丧失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厌烦心理,课堂效果就不高。另外,在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教师也只是讲解几遍,没有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只顾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注意相应的课堂反馈,让学生记忆下来自行研究,学生仅依靠自身水平谁难以解决的,这就会导致整堂化学课堂教学失去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彻底失去化学学习的欲望。
2化学教学不注重引用生活实例
化学源于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联系,在实际生活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联系化学知识对应的生活实例往往会起到非常高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引用生活实例对提升学生化学成绩并没有多大作用,甚至还能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一味地强调课本上的知识,并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反复教学,使学生没有进行拓展的机会,长期沉浸在理论学习之中,导致自身知识视野面积比较狭隘,很少对生活中的化学进行研究。
二、化学课堂内容联系生活热点
课堂内容与生活热点紧密联系能够强化学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对于臭氧层的保护问题,集合了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内容,臭氧层的作用和人类破坏以及它和氟利昂的关系是一个既引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时兴”社会热点问题,又是一个化学教材问题和考试热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或者网络资源,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通过化学实验研究重金属汞对生物体的作用,让学生们意识到汞污染的危害和生活中正确处理汞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银温度计、含汞废旧电池等的处理时拥有正确的认识和习惯。最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报告,再由教师批阅和补充。
这期间,学生不仅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而且加深学生对于化学作用于人类生活的认识。尤其是亲自参与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热门考点问题意义的认识,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强行记忆。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化学习题
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化学知识服务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难以理解和解决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化学知识当中。让知识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有助于学生理解习题和解决习题。化学教师可以对习题形式进行研究,改编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习题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联系,增加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有声性、再现性的特点,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解决化学习题。如解决关于《磷》的习题的时,可以联系生活中让人生畏的“鬼火”现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鬼火产生的环境,让同学们观察鬼火产生的地方、颜色、燃点等,再向同学们介绍人体的元素构成。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况来考虑产生鬼火的条件环境因素,然后教师引出磷的概念。让学生通过鬼火的现象更好地理解学习磷的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磷的化学习题。例如在解决关于“氯”的习题时,可以将生活中游泳池里撒漂白粉这一现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来说出漂白粉的作用。教师再引出漂白粉的成分,从而让学生学会氯的化学知识,解决关于氯的习題。
四、借助生活实践优化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化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因此,要想使得高中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教材理论知识,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将高中化学课后练习内容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类的课后训练内容,使得他们在完成训练题目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后训练活动中去,进而将学生学习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归到鲜活的生活中,使得学生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化学知识的根源。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如下的课后训练题目:铜、铝、铁等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在氧气中长时间放置后,有什么现象发生?需要学生逐一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名称是什么,化学原理是什么。该类题目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结合生活中的自由分析与观察,培养自身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完成生活实践类课堂训练题目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大量的化学知识应用经验,能够逐渐养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体现,也是化学课程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教师应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法的优点及实施途径,最终显著优化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刘正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原则和策略浅探[J].考试周刊,201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新课程理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要求都有显著提升,对于理工类的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优秀的化学基础。化学学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复杂繁多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在面对化学学科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实际上,高中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许多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到这点,课堂往往都是理论大于实际,使学生认为化学学习难以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因此,我们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课堂单一化程度比较高
在现阶段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许多化学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在讲述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就开始让学生做题和复习,课堂单一化程度比较高,没有相应的拓展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丧失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厌烦心理,课堂效果就不高。另外,在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教师也只是讲解几遍,没有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只顾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注意相应的课堂反馈,让学生记忆下来自行研究,学生仅依靠自身水平谁难以解决的,这就会导致整堂化学课堂教学失去意义,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彻底失去化学学习的欲望。
2化学教学不注重引用生活实例
化学源于生活,与人们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联系,在实际生活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联系化学知识对应的生活实例往往会起到非常高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引用生活实例对提升学生化学成绩并没有多大作用,甚至还能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一味地强调课本上的知识,并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反复教学,使学生没有进行拓展的机会,长期沉浸在理论学习之中,导致自身知识视野面积比较狭隘,很少对生活中的化学进行研究。
二、化学课堂内容联系生活热点
课堂内容与生活热点紧密联系能够强化学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对于臭氧层的保护问题,集合了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内容,臭氧层的作用和人类破坏以及它和氟利昂的关系是一个既引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时兴”社会热点问题,又是一个化学教材问题和考试热门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或者网络资源,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通过化学实验研究重金属汞对生物体的作用,让学生们意识到汞污染的危害和生活中正确处理汞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银温度计、含汞废旧电池等的处理时拥有正确的认识和习惯。最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报告,再由教师批阅和补充。
这期间,学生不仅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而且加深学生对于化学作用于人类生活的认识。尤其是亲自参与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热门考点问题意义的认识,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强行记忆。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化学习题
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化学知识服务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难以理解和解决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化学知识当中。让知识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有助于学生理解习题和解决习题。化学教师可以对习题形式进行研究,改编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习题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联系,增加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有声性、再现性的特点,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解决化学习题。如解决关于《磷》的习题的时,可以联系生活中让人生畏的“鬼火”现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鬼火产生的环境,让同学们观察鬼火产生的地方、颜色、燃点等,再向同学们介绍人体的元素构成。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况来考虑产生鬼火的条件环境因素,然后教师引出磷的概念。让学生通过鬼火的现象更好地理解学习磷的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磷的化学习题。例如在解决关于“氯”的习题时,可以将生活中游泳池里撒漂白粉这一现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来说出漂白粉的作用。教师再引出漂白粉的成分,从而让学生学会氯的化学知识,解决关于氯的习題。
四、借助生活实践优化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化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因此,要想使得高中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教材理论知识,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将高中化学课后练习内容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类的课后训练内容,使得他们在完成训练题目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后训练活动中去,进而将学生学习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归到鲜活的生活中,使得学生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化学知识的根源。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如下的课后训练题目:铜、铝、铁等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在氧气中长时间放置后,有什么现象发生?需要学生逐一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名称是什么,化学原理是什么。该类题目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结合生活中的自由分析与观察,培养自身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完成生活实践类课堂训练题目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大量的化学知识应用经验,能够逐渐养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体现,也是化学课程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教师应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法的优点及实施途径,最终显著优化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刘正江.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原则和策略浅探[J].考试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