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官箴,作品自然不废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1日傍晚,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次日,曾悬挂有秦玉海摄影作品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地铁公司均公开向外界表示将撤下其作品。
  看起来,这似乎又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典型例子:在秦落马前,他的公开身份不仅是一个副部级领导干部,还是全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其摄影作品不仅在京、沪、穗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广为悬挂,甚至还到国外办过展览。可一朝落马,这些地方便开始纷纷撤下其作品了。
  其实,单就艺术水准论,秦玉海的摄影技术可以说相当专业。其拍摄的“水墨云台”系列作品在社会上好评如潮,部分作品甚至还获过全国摄影界的最高奖——“金像奖”。按理说,这样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在要撤下却又是为何?
  依笔者之愚见,不是大众的欣赏口味变化快,也不是京沪穗三地地铁公司的主事者太过势利,实在是秦玉海本人行为不端、败坏官箴,损害了自己摄影作品的价值。
  众所周知,艺术品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供人欣赏把玩的物件儿,其艺术价值往往与其作者的社会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曾有不少艺术作品因其作者高尚的品德修养而显现出独特的价值。也有不少艺术品,因其作者卑劣的品行而遭世人唾弃。
  宋朝的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经历坎坷无数,却始终抱持名士风度,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其诗书画作品,至今流传。与其同时代的蔡京,不仅身居高位,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时人曾有“米蔡”之称。但在其倒台以后,“后人恶其为人,乃厅去之而进君漠书耳”。作品当然还是原来的作品,只是因其作者卑劣的品行,足以使闻者蒙羞,其艺术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
  曾身为副部级高官兼全国知名摄影家的秦玉海,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他的摄影作品在其倒台后迅速被撤换,亦可作如是观。古人云,为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其身不正,官箴败坏,而欲求作品流传千古,其可得乎?
  秦落马后,曾有不少人呼吁“让政治的归政治,让艺术的归艺术”,不要因人废事,否定其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其实,这不过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当年曾“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的汪精卫,也是一位书画双绝的翩翩佳公子。但在他附逆后其作品已鲜有人提及,只落得世人“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哂笑罢了。
  古今中外,像秦玉海这样身兼官员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的人有不少。其政绩与艺术作品,未必成于其官威,却一定会败于其官德。惟时时警惕,修身正己,方能终身不辱,作品不废。今时与后世君子,闻者足戒。
  责任编辑 骆瀚
其他文献
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自小饱读诗书,通晓琴棋书画,但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动力,为参透“生与死”的终极问题而探究求索,最终归入佛门,成为一名居士;抱着“著作等身”的夙愿,他在工作之余出版了几十本佛学和国学专著,成为中华书局历史上最年轻的作者;不光“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游历过六十多个国家,遍寻人类文明古迹,并立志在有生之年把世界走遍。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但却是一位青年学者的真实
期刊
当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驻守在寒风凛冽的边关,这是大家熟悉的边防军人。还有一些人,为了一个军人的承诺,每天游走在生死边缘,却无人知晓!梁玉伟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1米8细瘦高挑的个子,脸上的皱纹与他的实际岁数不太相符。曾几何时,沈阳街头巷尾传说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伟哥”,就是他。  现任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港边防检查站政委,原辽宁边防总队侦查队队长的梁玉伟,他的特长是化装
期刊
11月8日,中国文明网报道了“好支书”鲍振平的事迹。鲍振平是安徽界首朱庄村支书,他一心为民“看不得群众苦”,群众是“有困难就找鲍书记”;“村里事不怕丑,自己事张不开口”,他心中满是“群众”,没有家人;土地流转“敢逞能”,“鲍氏工作法”让村民增收200万;手术台上坚持把手机留身边,最后时刻也要守诺言。“当书记,民心可鉴,凭德而选;数政绩,宗宗利民,家谈户赞”,一副挽联最好地总结评价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
期刊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授予34岁的屠杰“世界艺术大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和“世界文化和平奖最高荣誉得主”,全球能够进入这一级别的艺术家寥寥无几;2000年初,“中国当代硕果仅存的107位世界艺术大师”入选名单中,屠杰又最年轻。  中国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老先生曾是屠杰的忘年交。2006年,他为《屠杰紫檀雕塑鉴赏》作序时做出高度评价:在当代紫檀雕塑领域,被誉为
期刊
午后的阳光透过中国文联的大楼,照射在地面,灿烂中的“炫美”,走在文联的大院内,仿佛已嗅到了文化、艺术的气息,来到办公大楼的大厅内,墙壁上悬挂着进行中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海报。办公室反射着阳光中的“靓点”,一面书柜占据了整个墙面,办公桌上堆放着各类稿件和歌曲的谱目,办公屋内,充满了音乐的动感、散发出歌曲旋律的花香美感。  她,是中直机关青联委员、也是截至2009年《中国音乐家名录》(新版)所统计
期刊
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办公室见到赵振华时,他正在办公桌前凝神工作。  面前堆叠着小山一样的稿件需要审阅,旁边的茶几和身后的书柜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他仿佛置身书海之中。当得知记者到来时,才蓦地抬起头,热情地起身打招呼,他方正的脸庞,眼镜后的目光透露出学者的儒雅与博学。  从昔日农村走出的有志青年到著名经济学家,赵振华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迈出稳健而坚定的步伐。他是改革的守望者,在自己的学术
期刊
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各个大厅内,随处可见精彩拼呈的书法绘画作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首推巨幅山水画卷《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由毛泽东亲笔题写名字的巨作,作者之一正是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人物,他创建了新中国山水画史中的“新金陵画派”,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也作出了重
期刊
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大美青海,宛如梦境。青海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资源丰富,东部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柴达木盆地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地。  然而,与上天赐予的丰腴相对应的,是这片热土对人才的渴求。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大多数人都选择把惊羡目光投注到北上广的CBD、经贸区,而对艰苦的高原地区视而不
期刊
“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要回来做些事。”30年前,老父亲的一句话让这位青海大学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几次放弃留在北京或南下挣钱的机会,回到高原上,留在青海大学讲台上。30多年来,陈刚从讲师成长为专家,担任青海大学副校长,见证这所青海省唯一一所211大学中教职队伍博士从1名到110多名的飞跃。此间,身边人才次第成长,独木已成林。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
期刊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画家数以百万计,但是担当起大师之称谓者,则仅有十几位,被称为“北李南陆”的陆俨少当属其中之一。陆俨少被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家”,他以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巅峰。  陆俨少(1909-1993),画家、学者、教育家。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原名砥,字宛若,读书后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