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 水宕云闲,江河东流终成海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画家数以百万计,但是担当起大师之称谓者,则仅有十几位,被称为“北李南陆”的陆俨少当属其中之一。陆俨少被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家”,他以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巅峰。
  陆俨少(1909-1993),画家、学者、教育家。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原名砥,字宛若,读书后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
  陆俨少自小喜爱绘画,17岁时,他和同乡的前清翰林王同愈结为忘年交,每日登门向老翰林请教诗文。其间,陆俨少还向王同愈学了《史记》、《韩昌黎文集》、《世说新语》等古文。1927年阴历正月,经王同愈介绍,陆俨少前往冯超然寓所拜访。冯超然破例应允,收陆俨少为入室弟子,当场行拜师礼。冯超然叮嘱说:“学画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好好做人,好好做学问,名利心不可太重。”
  1930年起,21岁的陆俨少开始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尽览天下奇观。他北游黄河、山东泰山、幽燕长城、云冈石窟等地,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爱有加。陆俨少画画不是在书斋斗室里“创作”出来的,也很少在外动笔对景写生,而是达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境界。正如一个小故事,说是青年陆俨少遇上了正在写生的大画家关山月,聊了几句后,关知道陆是同行,便约陆同画。陆俨少答道:“我不是来画山的,是来看山的。”看而不写,也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创作思索。
  陆俨少还利用一切机会,向有成就者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1935年,国民政府曾在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陆俨少专程赴南京,花了一个多星期对历代名迹朝夕观摩,看它总的神韵,再看它如何布局,如何运笔,如何渲染,默记在心。
  求学求知的生活被“一·二八”淞沪之战打破,陆俨少在家乡柏山之上买下20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移居山内后,陆俨少一年住山中数月,远离尘世,心静气平,刻苦钻研诗书画艺,技艺大进。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俨少颠簸逃难,举家入蜀,辗转于重庆、成都、宜宾、峨眉等地,并多次举办画展。1946年,抗战胜利,全家乘木筏顺江而下,历时一个多月。陆俨少坐在木筏上独自潜心观望,细审其势,将三峡山水千姿万态俱记心中。此后,陆俨少汲取三峡养料,出笔雄奇,尤以流动的水势见长,画风大变,一改娟秀之气,画面气势雄伟,具有了大家的风范。1947年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大获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陆俨少在上海画院担任专职画家。“反右”运动中,因为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一次,潘天寿偶然看到了陆俨少的杜甫诗册页,仔细阅读了陆俨少册页的画、题诗与跋,他赞不绝口:“画、诗、书法皆属上品,笔墨有灵气,正是我要请的中国画教师。”便邀请陆俨少到浙江美院任教。70岁那年,陆俨少重新回到浙江美院,担任硕士生导师,他提出了“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独到见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1984年浙江画院成立,陆俨少以其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力被任命为首任院长,1989年又被聘为西泠印社顾问,成为浙江画坛的一面旗帜。
  陆俨少一生经历坎坷,生活一直很贫穷,据他的学生孙永回忆,陆俨少生前过着非常拮据的日子,家里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唯一的桌子既是画桌又是饭桌。但就在各种忍辱负重的环境中,他依然坚守理想,追求卓越,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由“四王”传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临过王石谷、王原祁、戴醇士等明清真迹。这些临本,功力殊深,格调高雅。他对画史上的大名家,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择优而取,开拓创新。
  陆俨少的山水画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50年代始至70年代,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具有唐寅、王蒙的遗风;中期从70年代后至80年代,作品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晚期从90年代始,作品显得较为粗疏漫溢、信手随达,由缜密趋向简淡,具犷达多变的境界。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野,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尽管每个阶段画风有变,但还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是构图独特。和一般画家构图总是从大到小不同,陆俨少的构图恰恰相反,别具一格,他曾说:“我一反此法,而是由小到大,笔笔生发,初无定稿,积小面成大面。每或思路断绝,形势杆格,山重水复,终已无路,而转折之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又是一个新境界。”二是他善于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不仅笔墨淋漓酣畅,而且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三是陆俨少无论大画还是小画,依仗着一支笔,点点滴滴,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陆氏云水”,成为具有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佳作。
  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他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因为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俨少又创“墨块”之法,以浓墨积点成块。他在作品中突破性地加入了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可谓真正将画水之法融入现代山水画中。他善于创作江河湖海等题材,无论是激流险滩、旋涡飞溅;还是滔滔江河、迂回曲折,其笔墨都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陆俨少独具特点的山水画作,与他的长期积累分不开,更与他的不断创新分不开。陆俨少看到形,必究其理,悟其性,取其势,通其气。面对变幻莫测、五花八门的真实自然界,唯有颐养浩然之气的人,其内在情怀与画境才能自然结合,应势而成。
  堪称艺术大师者,必有自己深刻独特的画学思想。陆俨少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字著述,如《山水画争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为我们研究他的艺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陆俨少在创作中,主张“胸无成竹”,主张“无为而治”,这也使他的画风达到新的境界。无为方能将胸怀清理得最干净,方能将胸怀打得最开,方能容得下天地万物。
  陆俨少开创了性格鲜明的“陆家山水”,为后世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其中以《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最为著名。该作从杜甫百首诗中,各选二写景句,创作山水。陆俨少的这部倾注半生心血所浇铸的盖世巨著,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逐,于2004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离亿元时代尚远时,就在北京翰海春拍中以6930万元成交。
  真正的画坛巨匠,需要具备三点要素:独树一帜的画风,独一无二的画作,独具匠心的画论。此外,还需要勤奋,历经百分百的刻苦努力方可成器,方可具有自己的韵味。这种雅韵不只在笔头上,还在画家自身上,流露在画面上,流露在书法里,流露在文章学问间,流露在人品修养中。陆俨少做到了,他的艺术人生正如同他笔下的浩瀚长江,波澜壮阔,曲折流转,他曾在一幅《峡江图》中题写到“三峡束长江,欲尽江流转。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这正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书画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身份识别符号,诗书画三绝也是评定文人画的标准。陆俨少以其丰厚的学识、修养和造诣,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成为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家。这样的大师即使短时间被人遗忘,但随着时光流逝,其价值将会更加珍贵。
  责任编辑 李娜
其他文献
仁波切,是对藏族地区的一些转世修行者的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真正的活佛是什么样子?他们的修行之路上有什么故事?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初冬的成都,依然暖意浓浓。本刊记者应约采访益西降措仁波切,与他一起分享藏传佛教的教义,听取他启迪心灵的语言,感受他修行的艰难历程。  艰辛修得菩提心  活佛是转世而来的,但是菩提心是经过千辛万苦修行而来的。益西降措仁波切的成长之路,也是充满艰辛的学习和修行之
期刊
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自小饱读诗书,通晓琴棋书画,但却带着与生俱来的动力,为参透“生与死”的终极问题而探究求索,最终归入佛门,成为一名居士;抱着“著作等身”的夙愿,他在工作之余出版了几十本佛学和国学专著,成为中华书局历史上最年轻的作者;不光“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游历过六十多个国家,遍寻人类文明古迹,并立志在有生之年把世界走遍。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但却是一位青年学者的真实
期刊
当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驻守在寒风凛冽的边关,这是大家熟悉的边防军人。还有一些人,为了一个军人的承诺,每天游走在生死边缘,却无人知晓!梁玉伟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1米8细瘦高挑的个子,脸上的皱纹与他的实际岁数不太相符。曾几何时,沈阳街头巷尾传说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伟哥”,就是他。  现任辽宁边防总队丹东港边防检查站政委,原辽宁边防总队侦查队队长的梁玉伟,他的特长是化装
期刊
11月8日,中国文明网报道了“好支书”鲍振平的事迹。鲍振平是安徽界首朱庄村支书,他一心为民“看不得群众苦”,群众是“有困难就找鲍书记”;“村里事不怕丑,自己事张不开口”,他心中满是“群众”,没有家人;土地流转“敢逞能”,“鲍氏工作法”让村民增收200万;手术台上坚持把手机留身边,最后时刻也要守诺言。“当书记,民心可鉴,凭德而选;数政绩,宗宗利民,家谈户赞”,一副挽联最好地总结评价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
期刊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授予34岁的屠杰“世界艺术大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和“世界文化和平奖最高荣誉得主”,全球能够进入这一级别的艺术家寥寥无几;2000年初,“中国当代硕果仅存的107位世界艺术大师”入选名单中,屠杰又最年轻。  中国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老先生曾是屠杰的忘年交。2006年,他为《屠杰紫檀雕塑鉴赏》作序时做出高度评价:在当代紫檀雕塑领域,被誉为
期刊
午后的阳光透过中国文联的大楼,照射在地面,灿烂中的“炫美”,走在文联的大院内,仿佛已嗅到了文化、艺术的气息,来到办公大楼的大厅内,墙壁上悬挂着进行中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海报。办公室反射着阳光中的“靓点”,一面书柜占据了整个墙面,办公桌上堆放着各类稿件和歌曲的谱目,办公屋内,充满了音乐的动感、散发出歌曲旋律的花香美感。  她,是中直机关青联委员、也是截至2009年《中国音乐家名录》(新版)所统计
期刊
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办公室见到赵振华时,他正在办公桌前凝神工作。  面前堆叠着小山一样的稿件需要审阅,旁边的茶几和身后的书柜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他仿佛置身书海之中。当得知记者到来时,才蓦地抬起头,热情地起身打招呼,他方正的脸庞,眼镜后的目光透露出学者的儒雅与博学。  从昔日农村走出的有志青年到著名经济学家,赵振华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迈出稳健而坚定的步伐。他是改革的守望者,在自己的学术
期刊
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各个大厅内,随处可见精彩拼呈的书法绘画作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首推巨幅山水画卷《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由毛泽东亲笔题写名字的巨作,作者之一正是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人物,他创建了新中国山水画史中的“新金陵画派”,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也作出了重
期刊
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大美青海,宛如梦境。青海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资源丰富,东部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柴达木盆地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地。  然而,与上天赐予的丰腴相对应的,是这片热土对人才的渴求。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大多数人都选择把惊羡目光投注到北上广的CBD、经贸区,而对艰苦的高原地区视而不
期刊
“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要回来做些事。”30年前,老父亲的一句话让这位青海大学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几次放弃留在北京或南下挣钱的机会,回到高原上,留在青海大学讲台上。30多年来,陈刚从讲师成长为专家,担任青海大学副校长,见证这所青海省唯一一所211大学中教职队伍博士从1名到110多名的飞跃。此间,身边人才次第成长,独木已成林。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