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诗篇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h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良忆
台湾美食旅游作家,著有《在欧洲,逛市集》。

  我坐在书桌前,眼睛盯着计算机屏幕,双手轻轻地放在键盘上,准备随时敲下按键,要么订正错字,要不删减、增添一两个字,好让文句更通顺、语气更流畅。我的视线停留在同一段落上好久了,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整段删掉。眼睛干干的,还有点酸,于是转过头往落地窗外瞧去,─静巷中多了好些走动的人影,一个个的影子被斜阳拉得好长。视线又飘回屏幕右下方,哎呀,已过了五点半。也罢,反正一时半刻也下不了决心,索性储存文档,关机,随即起身,离开书房,走进厨房。
  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每一天的傍晚,我都会在厨房里待上好一会儿。这是一天当中我特别珍惜的时光,它像一个分号,分开白天和夜晚、工作与休息、躁动和沈静;又像一座桥梁,让我不必以决绝的姿势,从白日纵身跃入黑夜,而是慢慢地走上桥,缓步行去。
  在这通常不超过一个钟头的时间里,厨房里常常只有我一个人,我有时会放一张CD,与音符为伴,有时什么音乐也不听,低着头,在料理台前洗洗切切,在炉上烹煮菜肴。
  我专心烧菜,白天的各种纷扰烦忧、脑中各种纠结的念头逐渐远去,我进入近乎放空的状态,只关心一件事:如何料理手边这块肉、这条鱼或这把菜,好将腥臊或青涩的生鲜食材,化为五味兼具的适口熟食。我不慌不忙,按部就班,这一步骤没做完,我不会去想下一步,专注于眼下的活儿。
  在秋天刚来的这一天傍晚,我从书桌走向厨房,打开水龙头,让水哗啦啦地流着,好洗去绿竹笋壳上残存的泥土。今早在菜场旁边的小公园,跟挑着扁担的阿婆买来这一大袋竹笋,其中一只要用清爽的柴鱼高汤煮成今晚的汤品,另外三只我打算连壳煮熟,如此明天就有凉笋可食。秋意渐浓,再过不久绿竹笋就要下市,我得把握这最后的“食”光,好好品尝这清甜的好滋味。
  这些年来,越来越注意食物和季节的关系,不论上传统菜场或到标榜“有机”的店家,都尽量购买当令农产。当令盛产的蔬果和渔获质量好,价格也较合理,我何苦当冤大头,去买那些因量少稀罕故而高价的货色?何况,违反季节生长的农产品,我怀疑可能下了较多的农药、化肥、除草剂和生长激素等有害人体和土地的物质,一来不环保,二来我也不想把太多化学玩意吃进肚子里。
  于是,春天我炒韭菜花,为思念家乡味的丈夫煮白芦笋佐洋火腿;偶尔兴致来了,多花点工夫做一锅普罗旺斯炖菜,将春天的颜色烩于一锅。炎夏三伏天,我把凉面、下饭的糯米椒炒臭豆腐或豆干端上餐桌,当然也少不了多吃点苦瓜、冬瓜、黄瓜……夏日食瓜,清爽可口又养生。
  苦夏总算过去,短暂却美好的秋天终于来了。微凉的周末午后,我用价廉物美的九层塔做我的意大利青酱,还炖了银耳汤;炖到软烂的银耳可解秋燥,且有润肺止咳之效,是秋补圣品。
  冬天了,家中冷气机早已进入休眠状态,湿凉的日子里换除湿机嗡嗡响着,偶尔有几天,天气甚至会冷到家里得开暖气,吃各式砂锅、火锅和做意大利炖饭的时候到了。也只有在寒冷的冬日,我才有办法手持着木勺,守在炉火前半个小时,须臾不离,不时搅拌锅中物,一切只为那一锅美味。
  世事,瞬息万变;时光,强留不得。伏案书写也好,埋首烹饪也罢,我既然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而活着又一定得吃,那就津津有味地吃吧。把握季节,珍惜日常,唯愿自己唇边能时常带着淡淡的微笑,直面无常的人生。
其他文献
诗人高银隐居在韩国水原光教山脚下。近处是旷野,远处即青山。  从公共交通止步的地方抵达他的住所,需要爬一个陡坡,绕一座寺庙。造访当天,阴雨天,一路上秋叶鲜亮,但水气重,云山雾罩,氛围如同是访问山里住着的神仙。  这也像他在中国遭遇的处境:神龙见尾不见首——这位韩国广为人知的国民诗人,因为屡次出现在诺奖候选人名单而为中国人所知,但他的译作却仅局限于国内文学杂志的惊鸿一瞥:不过是些零散篇什的摘译。  
鸟叔前年的《江南Style》不仅火了自己,也火了灯红酒绿的Gangnam区。而其实江南区也一直保有着很多传统元素。这座四合院看起来更像是某个“王世子”的宅邸,但在里面闲庭信步时,你会发现它又不仅仅是高墙大院那么简单。  大约在20年前,韩国政府在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场“房博会”,并建造了许多低层住宅。它们大都恪守着大韩民族的古老传统,视觉效果老旧且气氛压抑,这栋GA ON JAI四合院的前身就是在那时
骆以军  台湾作家。作品以小说为主,代表作有《底片》、《红字团》、《第三个舞者》等,曾获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首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等。  台北大学城一带盘曲的小巷里,酒肆咖啡馆隐没其间。与骆以军的相会就约在这样一家咖啡馆,距他的住处不远。  赶至之时,茄苳树下的茶座,只剩烟灰缸里几根刚刚掐灭的烟头,服务员柔声细语地让“稍待”。果不出半分钟,小巷里影影绰绰闪出一
每次回母校人民大学,在东门,我总是下意识地往南侧张望一下,虽然记忆中的那个报亭早已不在了,但在1980年代后期,这个报亭,曾经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1985年秋天,我进入人大读书,这个报亭已经矗立在人大东门的南侧。与今天报亭由私人经营不一样的是,当年这样的报亭,应该是邮电系统直接建立并管理的。报亭里有各种各样的报纸,挂着堆放着各种杂志,那个时候的生意似乎也不错。  在怯怯地度过大学生活的第一
八十八岁的陈炳基回台探亲,执意拉着老伴到马场町走一走。当地人提到“马场町”三字难免蹙眉:那里风水不好。  “1949年,要不是组织下令我们撤离,我十有八九就要在这块地方‘扎根’了。”老先生顿了顿手中的拐杖,突然狠劲地敲打地面。  此地如今已修成一条沿江步道,铅灰色的淡水支流新店溪绕行过台北城南。一处七八米高、坑径十多米的坟丘荒草芜生,突兀在暮色四合的城市夜景中。昔日这里曾是国民党政府用来处决政治犯
家里的摆设瞅着不顺眼,不妨再换个角度试试看?  错觉阅读  Rocky书柜    在不喜欢循规蹈矩的设计师里,黎巴嫩的charles kalpakian算是顽皮的一个,他推出的这个棱角分明、线条清晰的书柜,利用3D效果重构了这一被广大制柜师常常使用的经典式样。通过人们视角的变化与移动,改变着空间与体积上的自身“形态”。这件书柜用全钢制作,视觉上的趣味让人产生冲动—但用来放书本会不会有点不够创意? 
下午,贝科吉的运动员通常都在镇上的体育场练习。  “跑步就是我的天性,”托洛·迪贝尔说,“它改变了我的生命。”  迪贝尔现在32岁,脚上穿着的是蓝色的耐克跑步鞋,具有最先进的防震功能。相较于埃塞俄比亚人的平均收入来说,这双鞋是昂贵的,但迪贝尔无需为此付钱,因为耐克是他的赞助商。对了,迪贝尔是一个出色的马拉松运动员,他在亚洲、欧洲和美洲都参加过比赛;但他太太的成绩更为出众,在他们家客厅大柜子里摆着许
biǎo  裱  解释:类似于曾经红极一时的“人肉搜索”,但与前者着重搜集只鳞片爪的线索不同的是,“裱”是一种完全的展示,一次构思已久、富于文采、图文并茂的“晒”,一篇结构严谨有起承转和前后呼应的记叙文,一次比维基百科更严谨更丰富的编辑作业。它可以是带有负面情绪的控诉,也可以是充满爱意的情书,最早出现于百度“路过的一只”贴吧,后扩散到全网,被用于图文并茂表现某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或者是某黑粉罄竹
1989年是最残酷的一年,终结了金色的80年代,也终结了诗人金色的命运。有太多曾经癫狂的诗人骤然消失,仿佛干上一票,便够他们享用终生。四川便是这样一个盛产诗人和失踪者的地方,其中“莽汉”诗人是消失得最彻底的一帮人——莽汉们作为自由自在的造反派,从此只有名字和诗自由自在地活在江湖中。  然而,一颗被诗俘获过的心,注定难逃缪斯的掌控。于是,在新世纪初,一批曾经的诗人声势浩大地归来,成为新的“归来者”。
大家叫他飞哥,他的外号是“鲍汁飞”。独立食评人,广州老饕,香港TVB美食节目《苏GOOD》客座主持。我们约在“T馆”,那是他好友主理的一个美食空间,一个开放式厨房和餐厅,适合Party友聚。  美食家很多,飞哥是会吃会评又会做。他做的家宴,往往是各路饮食达人聚集的场合。虽在美食界闯荡多年,飞哥的本职工作其实是品牌策划,总是在外跑动,有时出差入住的酒店公寓配有煮食炉具,他就会忍不住给自己做上几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