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大田里难得见到瓜果梨桃,一年中也很少吃到冰棍糖块,但我们那时却能找到和吃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美味。
自打六七岁起,我就天天和小伙伴们到洼里拾柴打草。扑到田野里之后,我们犹如放飞的小鸟,在拾柴打草的同时,没少吃到乡间“野味”。
当时,田间有一种叫“野茄”的草本植物,棵大的足有半米多高,叶子卵圆形,果实七八粒或十几粒为一组,每粒果实里边都包着种子和汁液,不熟的时候呈青绿色,熟了是紫红色,熟透了的野茄香香甜甜,汁多味美,是我们最喜爱的天然“水果”。打草时,倘有谁发现了这样一棵“野茄”,便欣喜万分,如获至宝,紧着呼朋引伴,让同来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难得的美味。大家围着野茄,你一嘟噜,我一嘟噜,掐下来,一粒粒地细细品尝,直吃得嘴唇都变成了黑色。
如果是在玉米地或高粱地里打草,有时会发现一些不结籽实的玉米或高粱秸秆,大人们称之为“枪杆”。因为它不结籽实,它的养分全都储存在了秸秆里,使得这种秸秆比结果实的秸秆要甜得多,我们叫它“甜棒”。“甜棒”是大人们最为厌恶和头疼的,但却是孩子们的最爱。碰到这样的“甜棒”,我们同样惊喜不已,从根部把它折断,剥去叶鞘叶片,露出青绿诱人的茎杆,然后贪婪地用牙齿撕开表皮,吮咂里边的汁液,直吃得满嘴生津,“甜棒”变成一堆甜棒渣子。在那个买不起甘蔗的年代里,甜棒汁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饮品。因此,田边地头,就多了这样一堆堆孩子们咀嚼过的甜棒的废弃物。
在果园周围,有时可以见到一种野生的可以嫁接梨树的树,名叫杜树,它虽无人管理,但却长势旺盛,它结的果实叫杜梨儿,圆圆的,如小指肚大小,三五个一组,点缀在杜树的枝叶间。因为杜树的枝枝杈杈上长着刺儿,孩子们一般不能上树去摘,但那时的孩子们一个个饿狼似的,只要有食物的诱惑,聪明才智便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我们找来高粱秸秆或竹竿,在一端绑个铁丝钩儿,便可以成功地钩下一组又一组杜梨儿。刚摘下的杜梨儿又酸又涩,吃一个,有时涩得舌头都伸不出来。我们把它人均一份分开,或拿回家去,捂在柜子里,或干脆用杜树叶子包起来,在麦秸垛上掏个洞塞进去,边往里塞边唱着一首儿歌,“麦秸垛,大又圆,捂杜梨儿,面又甜”。过几天再取出来的时候,这些圆滚滚的小东西便有了一种浓浓的果香味,黑的发甜,黄的发面,就像集市上卖的面瓜的味道,吃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说到童年的美味,不能不说烧红薯。不过,红薯大都是我们从红薯地里偷来的,烧红薯只能偷偷摸摸地干。打草累了或饿了,只要有一个胆子大的小伙伴冲我们一挤眼,我们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做这种事情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到红薯地里抠红薯,有的负责找柴火,有的负责垒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大家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奔赴不同的目标。抠红薯的要胆大心细,机动灵活,还要跑得快,一边弯腰快速寻找红薯地里拱起的“蘑菇”,(蘑菇大说明下面的红薯大),一边提心吊胆地四处张望,随时准备着被人发现之后逃之夭夭。垒灶的地方一般选在坡底沟畔等隐蔽处。先找来一些大土坷垃,垒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土窑,留好灶门,封好顶,选些细碎的土坷垃填好土窑缝隙,然后,在土窑里点燃柴草。当土坷垃快被烧红的时候,把偷来的红薯塞进土窑,用脚把土窑踹塌、踩实,直至土窑把红薯全部掩埋,保证里边的热气不外泄。过一会儿,把土窑扒开,里边立刻飘出红薯烧熟的香味。刨出烧得香甜绵软,又带有浓浓土腥味、烧烤味的红薯,揭开黑黑的、烤糊了的表皮,露出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红薯瓤。我们一人捧一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吹着红薯上烫嘴的热气,咝咝哈哈地吃起来。直到现在,烧红薯那香甜的气息依然时时弥漫在我的心田,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我想,现在的孩子是不可能再找到这种感觉的。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童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那时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甜美快乐的,那时劳作和游戏中得到的吃食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尤其是人到中年再去体味它的时候。
李秋河
河北省河间市文化局 062450
自打六七岁起,我就天天和小伙伴们到洼里拾柴打草。扑到田野里之后,我们犹如放飞的小鸟,在拾柴打草的同时,没少吃到乡间“野味”。
当时,田间有一种叫“野茄”的草本植物,棵大的足有半米多高,叶子卵圆形,果实七八粒或十几粒为一组,每粒果实里边都包着种子和汁液,不熟的时候呈青绿色,熟了是紫红色,熟透了的野茄香香甜甜,汁多味美,是我们最喜爱的天然“水果”。打草时,倘有谁发现了这样一棵“野茄”,便欣喜万分,如获至宝,紧着呼朋引伴,让同来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这难得的美味。大家围着野茄,你一嘟噜,我一嘟噜,掐下来,一粒粒地细细品尝,直吃得嘴唇都变成了黑色。
如果是在玉米地或高粱地里打草,有时会发现一些不结籽实的玉米或高粱秸秆,大人们称之为“枪杆”。因为它不结籽实,它的养分全都储存在了秸秆里,使得这种秸秆比结果实的秸秆要甜得多,我们叫它“甜棒”。“甜棒”是大人们最为厌恶和头疼的,但却是孩子们的最爱。碰到这样的“甜棒”,我们同样惊喜不已,从根部把它折断,剥去叶鞘叶片,露出青绿诱人的茎杆,然后贪婪地用牙齿撕开表皮,吮咂里边的汁液,直吃得满嘴生津,“甜棒”变成一堆甜棒渣子。在那个买不起甘蔗的年代里,甜棒汁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饮品。因此,田边地头,就多了这样一堆堆孩子们咀嚼过的甜棒的废弃物。
在果园周围,有时可以见到一种野生的可以嫁接梨树的树,名叫杜树,它虽无人管理,但却长势旺盛,它结的果实叫杜梨儿,圆圆的,如小指肚大小,三五个一组,点缀在杜树的枝叶间。因为杜树的枝枝杈杈上长着刺儿,孩子们一般不能上树去摘,但那时的孩子们一个个饿狼似的,只要有食物的诱惑,聪明才智便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我们找来高粱秸秆或竹竿,在一端绑个铁丝钩儿,便可以成功地钩下一组又一组杜梨儿。刚摘下的杜梨儿又酸又涩,吃一个,有时涩得舌头都伸不出来。我们把它人均一份分开,或拿回家去,捂在柜子里,或干脆用杜树叶子包起来,在麦秸垛上掏个洞塞进去,边往里塞边唱着一首儿歌,“麦秸垛,大又圆,捂杜梨儿,面又甜”。过几天再取出来的时候,这些圆滚滚的小东西便有了一种浓浓的果香味,黑的发甜,黄的发面,就像集市上卖的面瓜的味道,吃起来香甜可口,回味悠长。
说到童年的美味,不能不说烧红薯。不过,红薯大都是我们从红薯地里偷来的,烧红薯只能偷偷摸摸地干。打草累了或饿了,只要有一个胆子大的小伙伴冲我们一挤眼,我们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做这种事情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到红薯地里抠红薯,有的负责找柴火,有的负责垒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大家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奔赴不同的目标。抠红薯的要胆大心细,机动灵活,还要跑得快,一边弯腰快速寻找红薯地里拱起的“蘑菇”,(蘑菇大说明下面的红薯大),一边提心吊胆地四处张望,随时准备着被人发现之后逃之夭夭。垒灶的地方一般选在坡底沟畔等隐蔽处。先找来一些大土坷垃,垒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土窑,留好灶门,封好顶,选些细碎的土坷垃填好土窑缝隙,然后,在土窑里点燃柴草。当土坷垃快被烧红的时候,把偷来的红薯塞进土窑,用脚把土窑踹塌、踩实,直至土窑把红薯全部掩埋,保证里边的热气不外泄。过一会儿,把土窑扒开,里边立刻飘出红薯烧熟的香味。刨出烧得香甜绵软,又带有浓浓土腥味、烧烤味的红薯,揭开黑黑的、烤糊了的表皮,露出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红薯瓤。我们一人捧一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吹着红薯上烫嘴的热气,咝咝哈哈地吃起来。直到现在,烧红薯那香甜的气息依然时时弥漫在我的心田,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我想,现在的孩子是不可能再找到这种感觉的。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童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那时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甜美快乐的,那时劳作和游戏中得到的吃食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尤其是人到中年再去体味它的时候。
李秋河
河北省河间市文化局 06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