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然而小学低段学生在课堂里由于年龄较小,集中注意力较短,加之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成长成才,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低段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长成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此话不假,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激发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之一。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枯燥乏味。而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往往只是凭一时兴趣,因而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结合教学工作,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环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一、勇做班级的领头羊
优秀生在班级里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班级的优势。所以,教师更需要充分培养和激发这些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1)课前预习。在小学低段,教师并不是特别提倡孩子预习,因为内容简单易懂,怕孩子预习过后对课堂内容产生不了兴趣。实际上,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去预习,尤其是让优秀生带头搞好预习工作。正确预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带着问题去预习,带着这种好奇心,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挑战自己。在最初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孩子的预习情况,检视他们的预习过程,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把预习作业落到每一个细节上,确保他们能学会正确地预习。
(2)课中巩固。这些孩子在预习的过程已经基本消化了课本上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提升。除了书本上呈现的问题之外,可以根据情境增加1~2个稍有难度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特别是一些需要转个弯的新旧知识结合的问题。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数学、学数学。
(3)课后提升。在课堂中,孩子们已经得到一个小小的提升,但这还远远不够。要建立一张数学知识网,除了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实践检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挑战1~2题的星级题。不断地挑战自己,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敢做挑战的行者
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能自觉跟上,但是比较容易满足现状,成绩比较稳定但不是特别突出。
(1)课前预习。这些孩子的课前预习要求要稍低一点,当预习完后,鼓励学生能模仿例题解决类似的问题,也就是可以尝试着完成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只要做得好,教师就随时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预习的兴趣。
(2)课中巩固。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很多时候还处在模仿阶段,对于知识从何而来并不理解。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关注并加以鼓励,如果出现类似的题型,学生能快速正确地解决。教师可以要求这类学生来分析题目,只要正确,随时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课后提升。在课后提升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解决一道挑战题,仅作为一般的课外拓展,不急于提高要求。对于这些学生,主要的目标是增强学习兴趣,相信自己能解决课本外的问题。
三、稳做学习的主人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能跟上,但是成绩比较不稳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
(1)课前预习。由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限制,课前预习这项活动需要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有困难的话可以请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不断培养起学习兴趣。
(2)课中理解。虽然有了课前预习,但是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基本还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请这类孩子模仿其他好同学的好的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找准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渐培养其学习兴趣。
(3)课后巩固。对于这些孩子,课后不急于要求提升,而是着眼于再次巩固。课后可以有选择地布置1~2题巩固题,既是帮助孩子巩固知识,又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自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不做班级的困难户
这些孩子在教师的眼里就像是困难户一样,总觉得花了大力气也不一定有好的收获。但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是最容易进步的学生,也将是进步最大的学生!
(1)课前预习。这个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项日常辅导任务。家长在指导的时候要注意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能每天坚持的孩子要多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
(2)课中掌握。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的自信心相对会增加不少,但还是需要教师进一步鼓励。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环节可以尽量多设置几个问题,请这些孩子来回答。孩子有一点闪光点,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因为正面的积极的语言能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3)课后巩固。很多时候,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像是掌握了知识,但课后练习和回家作业的质量却不是很理想。所以,在课后就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两道基础题,由家长批改,教师定期检查。家长也可以在批改的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评价,让孩子不断地积累信心,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表现,不断地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毛秋籽.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J].小学
数学教师,2007(4).
[2]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8.
关键词:低段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长成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此话不假,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激发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之一。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枯燥乏味。而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往往只是凭一时兴趣,因而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结合教学工作,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环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一、勇做班级的领头羊
优秀生在班级里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班级的优势。所以,教师更需要充分培养和激发这些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1)课前预习。在小学低段,教师并不是特别提倡孩子预习,因为内容简单易懂,怕孩子预习过后对课堂内容产生不了兴趣。实际上,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去预习,尤其是让优秀生带头搞好预习工作。正确预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带着问题去预习,带着这种好奇心,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挑战自己。在最初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孩子的预习情况,检视他们的预习过程,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把预习作业落到每一个细节上,确保他们能学会正确地预习。
(2)课中巩固。这些孩子在预习的过程已经基本消化了课本上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提升。除了书本上呈现的问题之外,可以根据情境增加1~2个稍有难度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特别是一些需要转个弯的新旧知识结合的问题。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数学、学数学。
(3)课后提升。在课堂中,孩子们已经得到一个小小的提升,但这还远远不够。要建立一张数学知识网,除了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实践检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挑战1~2题的星级题。不断地挑战自己,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敢做挑战的行者
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能自觉跟上,但是比较容易满足现状,成绩比较稳定但不是特别突出。
(1)课前预习。这些孩子的课前预习要求要稍低一点,当预习完后,鼓励学生能模仿例题解决类似的问题,也就是可以尝试着完成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只要做得好,教师就随时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预习的兴趣。
(2)课中巩固。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很多时候还处在模仿阶段,对于知识从何而来并不理解。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关注并加以鼓励,如果出现类似的题型,学生能快速正确地解决。教师可以要求这类学生来分析题目,只要正确,随时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课后提升。在课后提升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解决一道挑战题,仅作为一般的课外拓展,不急于提高要求。对于这些学生,主要的目标是增强学习兴趣,相信自己能解决课本外的问题。
三、稳做学习的主人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能跟上,但是成绩比较不稳定,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
(1)课前预习。由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限制,课前预习这项活动需要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有困难的话可以请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不断培养起学习兴趣。
(2)课中理解。虽然有了课前预习,但是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基本还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请这类孩子模仿其他好同学的好的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找准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渐培养其学习兴趣。
(3)课后巩固。对于这些孩子,课后不急于要求提升,而是着眼于再次巩固。课后可以有选择地布置1~2题巩固题,既是帮助孩子巩固知识,又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自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不做班级的困难户
这些孩子在教师的眼里就像是困难户一样,总觉得花了大力气也不一定有好的收获。但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是最容易进步的学生,也将是进步最大的学生!
(1)课前预习。这个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项日常辅导任务。家长在指导的时候要注意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能每天坚持的孩子要多给予口头或书面表扬。
(2)课中掌握。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的自信心相对会增加不少,但还是需要教师进一步鼓励。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环节可以尽量多设置几个问题,请这些孩子来回答。孩子有一点闪光点,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因为正面的积极的语言能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3)课后巩固。很多时候,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像是掌握了知识,但课后练习和回家作业的质量却不是很理想。所以,在课后就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两道基础题,由家长批改,教师定期检查。家长也可以在批改的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评价,让孩子不断地积累信心,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表现,不断地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毛秋籽.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J].小学
数学教师,2007(4).
[2]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