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耿留栓看上去并不像律师。
他提着一个绿色的布袋子,那是买东西时商家附送的,布袋子里面装着一个茶杯、一本俄语书(耿留栓学过几年俄语,现在总要抽点时间读一读),一个黑色大文件包斜挎在身上。他头发花白,声音洪亮,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不管是年龄还是外形,甚至气质,耿留栓都与电视剧中衣冠楚楚的大律师相去甚远。这位年近70岁的高龄律师,经手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婆媳矛盾、邻里纠纷。不过,他倒是乐在其中,干劲丝毫不输于二十多岁的职场新人。
年纪最大的考生
耿留栓1947年出生,祖籍河南省三门峡市,当过27年兵。1985年他来到成都,转业到四川省林业干部学校负责党务工作。
“我想退休之后有个事儿做。”说到参加司法考试的初衷,耿留栓说。他认为退休后人不能闲着,脑子要经常转才老得慢。至于选择律师这一行,缘于他一个朋友的提醒。“他是我儿子初中的政治老师,60岁退休那年通过了司法考试,当了律师。”这位老律师比他大21岁,他们常在一起聊天,老律师建议他也不妨试试。
当律师?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耿留栓想,自己做行政工作,这些年也算积累了些社会经验。耿留栓认为自己是个刚强、正直的人。“法律不就讲公平和正义吗?我觉得我的性格很适合干这个。”52岁时,他自学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四年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57岁时,他开始向国家司法考试挑战。
耿留栓給自己定了10年的期限,如果10年考不过,就放弃。每天学习8小时,反复阅读30本书……终于,耿留栓在第八个年头、第六次参加全国司法考试时“高中”。2011年,64岁的耿留栓成了当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四川省年龄最大的考生。
国家司法考试难度高、通过率低,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当年,四川共有17223人报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以64岁高龄成功通过考试,耿留栓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后来耿留栓查到,四川省当年合格分数线为310分,他考了314分,差一点儿就没过线。
月入一两千挺满足
2013年,耿留栓拿到法律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证书,之后进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这个律师事务所有近五十名律师,耿留栓毫无疑问是年龄最大的那个。同事们平均年龄30岁,而耿留栓的儿子都已经41岁了,所以有些同事私下里亲切地叫他“耿大叔”。
年龄虽大,也不能倚老卖老。耿留栓忠实地遵循着律师的业界传统,“开头几年接手的都是小案子,要从小案子中积累经验,这样才有底气接大案”。案子虽小,下的功夫却一点儿都不能少。耿留栓至今还记得,为了一个有关欠款的案子,他奔波于法院和客户家中,进行各种调查取证,来来回回跑了不下50趟。除非紧急情况,不会坐出租车,他出行主要靠乘公交车和地铁。“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很累。”耿留栓说。
除掉交通费和饭钱,耿留栓做律师一个月进账1000元到2000元。“这个收入我觉得挺好。”他笑道。
第一次参加庭审腿都在抖
耿留栓的第一个案子对他极为重要。
“刚开始大半年接不到案子,心里慌啊。”刚入行的律师没有经验,很难接到案子,而他年龄又大,更没人找他。终于有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案子,他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上面了。他担心,要是第一个案子打输了,以后就没有人找他了。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个案子的所有细节:一个八十多岁的大爷借了一个七十多岁的大爷11万元钱,拖了十多年都没还。按照当时的约定,利息不停地翻番,金额甚至超过了本金。作为原告律师,为了厘清思路、找到证据支持,他坐公交车出去调查了二十多次。开庭前的几个晚上,他查法条、准备代理词,紧张得整夜睡不着觉。
“砰———”法槌一响,耿留栓的腿不由得颤抖了一下。他抬头看了法官一眼,法官的表情很严肃,他顿时心里更紧张了。“法院是一个严肃的地方,法官不管你年纪有多大。当时我特别担心,要是法官提出问题后我卡壳该怎么办。”在他眼里,那就是一个“战场”,他必须尽全力去战斗。
忙来忙去挺有意思
现在,耿留栓已经有了回头客,常有老客户给他打电话,帮他介绍业务。他还带了两个实习生,越来越有范儿。
从大半年接不到案子,到如今平均一个月接两个案子,虽然业务量不算多,但耿留栓很知足。
每周,耿留栓都要去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做法律服务,他处理得最多的就是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
耿留栓是个“和事佬”,经常劝人少打官司。执业几年来,他被人求助过几百次,但仅出庭三十余次。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能调解就调解,尽量不要上法庭。”有人说:“你这个律师傻啊?官司少了,你还挣什么钱?”但耿留栓宁愿不挣钱,也坚持认为不打官司比打官司好,能不打的尽量别打。他说,有的人不懂法,一吵起来就要打官司,这不仅给司法部门增加了办案压力,也不利于争执双方日后的相处。
有一家人出现了婆媳矛盾,婆婆和媳妇在微信上吵架,直闹到要找耿留栓打官司。耿留栓了解情况后发现,婆婆是担心自己出钱买的房子被媳妇霸占。“我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一家人闹到上法庭,以后还怎么一起生活?”耿留栓和颜悦色,好言相劝,终于把一家人说通了。
如今,耿留栓做律师已经快三年了。他说,对这一行越来越了解,每天忙来忙去的,他越来越觉得有意思。
他提着一个绿色的布袋子,那是买东西时商家附送的,布袋子里面装着一个茶杯、一本俄语书(耿留栓学过几年俄语,现在总要抽点时间读一读),一个黑色大文件包斜挎在身上。他头发花白,声音洪亮,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不管是年龄还是外形,甚至气质,耿留栓都与电视剧中衣冠楚楚的大律师相去甚远。这位年近70岁的高龄律师,经手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婆媳矛盾、邻里纠纷。不过,他倒是乐在其中,干劲丝毫不输于二十多岁的职场新人。
年纪最大的考生
耿留栓1947年出生,祖籍河南省三门峡市,当过27年兵。1985年他来到成都,转业到四川省林业干部学校负责党务工作。
“我想退休之后有个事儿做。”说到参加司法考试的初衷,耿留栓说。他认为退休后人不能闲着,脑子要经常转才老得慢。至于选择律师这一行,缘于他一个朋友的提醒。“他是我儿子初中的政治老师,60岁退休那年通过了司法考试,当了律师。”这位老律师比他大21岁,他们常在一起聊天,老律师建议他也不妨试试。
当律师?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耿留栓想,自己做行政工作,这些年也算积累了些社会经验。耿留栓认为自己是个刚强、正直的人。“法律不就讲公平和正义吗?我觉得我的性格很适合干这个。”52岁时,他自学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四年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57岁时,他开始向国家司法考试挑战。
耿留栓給自己定了10年的期限,如果10年考不过,就放弃。每天学习8小时,反复阅读30本书……终于,耿留栓在第八个年头、第六次参加全国司法考试时“高中”。2011年,64岁的耿留栓成了当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四川省年龄最大的考生。
国家司法考试难度高、通过率低,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当年,四川共有17223人报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以64岁高龄成功通过考试,耿留栓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后来耿留栓查到,四川省当年合格分数线为310分,他考了314分,差一点儿就没过线。
月入一两千挺满足
2013年,耿留栓拿到法律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证书,之后进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这个律师事务所有近五十名律师,耿留栓毫无疑问是年龄最大的那个。同事们平均年龄30岁,而耿留栓的儿子都已经41岁了,所以有些同事私下里亲切地叫他“耿大叔”。
年龄虽大,也不能倚老卖老。耿留栓忠实地遵循着律师的业界传统,“开头几年接手的都是小案子,要从小案子中积累经验,这样才有底气接大案”。案子虽小,下的功夫却一点儿都不能少。耿留栓至今还记得,为了一个有关欠款的案子,他奔波于法院和客户家中,进行各种调查取证,来来回回跑了不下50趟。除非紧急情况,不会坐出租车,他出行主要靠乘公交车和地铁。“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很累。”耿留栓说。
除掉交通费和饭钱,耿留栓做律师一个月进账1000元到2000元。“这个收入我觉得挺好。”他笑道。
第一次参加庭审腿都在抖
耿留栓的第一个案子对他极为重要。
“刚开始大半年接不到案子,心里慌啊。”刚入行的律师没有经验,很难接到案子,而他年龄又大,更没人找他。终于有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案子,他就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上面了。他担心,要是第一个案子打输了,以后就没有人找他了。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个案子的所有细节:一个八十多岁的大爷借了一个七十多岁的大爷11万元钱,拖了十多年都没还。按照当时的约定,利息不停地翻番,金额甚至超过了本金。作为原告律师,为了厘清思路、找到证据支持,他坐公交车出去调查了二十多次。开庭前的几个晚上,他查法条、准备代理词,紧张得整夜睡不着觉。
“砰———”法槌一响,耿留栓的腿不由得颤抖了一下。他抬头看了法官一眼,法官的表情很严肃,他顿时心里更紧张了。“法院是一个严肃的地方,法官不管你年纪有多大。当时我特别担心,要是法官提出问题后我卡壳该怎么办。”在他眼里,那就是一个“战场”,他必须尽全力去战斗。
忙来忙去挺有意思
现在,耿留栓已经有了回头客,常有老客户给他打电话,帮他介绍业务。他还带了两个实习生,越来越有范儿。
从大半年接不到案子,到如今平均一个月接两个案子,虽然业务量不算多,但耿留栓很知足。
每周,耿留栓都要去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做法律服务,他处理得最多的就是鸡毛蒜皮的邻里小事。
耿留栓是个“和事佬”,经常劝人少打官司。执业几年来,他被人求助过几百次,但仅出庭三十余次。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能调解就调解,尽量不要上法庭。”有人说:“你这个律师傻啊?官司少了,你还挣什么钱?”但耿留栓宁愿不挣钱,也坚持认为不打官司比打官司好,能不打的尽量别打。他说,有的人不懂法,一吵起来就要打官司,这不仅给司法部门增加了办案压力,也不利于争执双方日后的相处。
有一家人出现了婆媳矛盾,婆婆和媳妇在微信上吵架,直闹到要找耿留栓打官司。耿留栓了解情况后发现,婆婆是担心自己出钱买的房子被媳妇霸占。“我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一家人闹到上法庭,以后还怎么一起生活?”耿留栓和颜悦色,好言相劝,终于把一家人说通了。
如今,耿留栓做律师已经快三年了。他说,对这一行越来越了解,每天忙来忙去的,他越来越觉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