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背景下物理习题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去情境化以及再情境化的训练,可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去情境化;情境还原;习题教学
  作者简介:刘懿钧(1988-),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
  新高考改革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浙江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已经从2014年9月起走过了两个多年头伴随着制度的变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变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中之重新高考改革后,浙江省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的传统,实行了“7选3”、“赋分制”和“一年两考”,以及学考选考一张卷(70分 30分)的模式
  1新趋势——新高考模式下通过情境化问题评估物理核心素养
  对物理学科而言,从2015年9月省模拟卷到2016年10月的第三次学考选考卷这四次具有“风向标”意味的考试中,不难发现一个事实:新的选考模式相对于原先的理综考试难度降低了,而对物理学基本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更高了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和责任如何考查学生各项素养并体现出区分度,是摆在命题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比利时教育学家罗日叶认为,不存在抽象的能力,也不存在抽象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复杂情境中得到发展,并在复杂情境中得到评估[1].所以,情境化的出题模式便是一种具有操作性,较为全面精确的评估方式
  例1(2016年4月浙江物理选考 6)宇航员在月球上离月球表面高10m处由静止释放一片羽毛,羽毛落到月球表面上的时间大约是
  A.10sB.14sC.35sD.12s
  分析给定了“月球”这一情境,本质考查自由落体的理解如果盲目的套用公式,利用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求解,会得到错误选项B.
  例2(2016年4月浙江物理选考6)某卡车在公路上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处理事故的警察在泥地中发现了一个小的金属物体,经判断,它是相撞瞬间车顶上一个松脱的零件被抛出而陷在泥里的为了判断卡车是否超速,需要测量的量是
  A.车的长度,车的重量
  B.车的高度.车的重量
  C.车的长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
  D.车的高度,零件脱落点与陷落点的水平距离
  分析此题为开放情境的问题,主要考查平抛运动,需要学生自主建构模型
  例3(2015年10月浙江物理选考20)如图1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 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 m、下降高度h=50 m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 km/h
  (1)求從发现刹车失灵至到达“避险车道”这一过程汽车动能的变化量;
  (2)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3)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 17°≈03)
  分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质为考查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新方向——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的习题教学模式
  情境下的考题又被称之为“信息题”,具有情境新,阅读量大,条件隐蔽性强等特点,贴近生活,且经常涉及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2].而在平时训练中,学生接触到此类情境题,尤其是复杂情境时,往往凭主观感觉,而非结构规范的物理模型去解题,很容易割裂了理论和情境,造成错误解答甚至无法解答这就意味着作为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学生学会超越情境,还原本质,形成概括化知识,最终实现迁移[3],即为“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习题教学模式,下面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习题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21结合案例情境,构建“问题链条”
  情境感知: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2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若质量为m的火车匀速转弯时,假设火车对铁轨水平方向并无挤压,求火车转弯时速度和铁轨支持力大小
  尽管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中已经分析了为何火车铁轨外高内低,但是由于教材仅给出了火车过弯这个单一情境,且为定性分析,所以对学生而言依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境,即使会处理此类问题也只是孤立去看待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
  (1)对火车受力分析,它受到哪些力?试着画出来.
  (2)结合火车的运动情况和它的受力分析,确定合力方向,并说明为什么?
  (3)请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特点,思考合力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方程求出转弯速度和支持力?
  (4)结合画的受力分析和写出的圆周运动方程,你是否能改编本题,在不改变条件和结果的前提下,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描述.
  这四个小问题构成的“问题链”,既是解题思路和步骤,更是阶梯式的引导和暗示前三问的目的是将“火车转弯”这一情境抽离出题目,将其转化为一道斜面上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而(4)问在前面三问搭好“支架”的前提下,试图让学生自主构建情境模型的“最初版本”,为接下去模型的给出做好铺垫
  22还原物理本质,创设情境模型
  在学生对情境模型有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给出在《向心加速度》这一节运用过的例题——圆锥摆
  情境模型:如图3所示的圆锥摆,小球挂在天花板上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悬线长为l,小球的质量为m,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忽略一切阻力,求小球运动线速度大小和绳子拉力T的大小,并比较图2的异同.   学生很快发现除了弹力类型有区别之外两道题其实本质上并无差别,结果也几乎一致,且十分接近刚刚他们自主改编的“最简”型学生如顿悟一般,摒弃了情境的干扰,找到了两者的共性,初步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23再次情境还原,实现思维飞跃
  再情境化的案例选择时要讲究有序和有效,教学过程要循环往复地对情境模型进行应用和再提炼,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螺旋上升,最终从零散的知识碎片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情境还原1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4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做是做半径为R的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多少?
  情境还原2如图5所示,一颗弹珠在光滑的漏斗内沿着某一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漏斗顶角为θ,弹珠质量为m,求(1)弹珠在漏斗内加速度a和支持力N的表达式;(2)弹珠在远离漏斗顶点O的过程中,分析线速度和角速度变化情况
  情境还原3如图6所示,一可视为光滑的玻璃小球,设其可在碗内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球越靠近碗口其对碗的压力越大
  B 玻璃球越靠近碗口其向心加速度越小
  C 玻璃球越靠近碗口其线速度一定越大
  D 玻璃球的重力与碗内壁对它的弹力的合力提供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以上三个情境还原的案例,从第一题的斜面情境,改变倾角的给出方式,递进到第二题圆锥面情境,角度固定运动半径变化,最后拔高到到半球面情境,角度运动同时变化,在鲜活的现实情境中,学生多次体验了与情境模型的匹配程度,并不断进行着使用决策的优化——这既是一个倒推验证的过程,更是一个体系生成的过程(图7)
  我们在去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在预设问题链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尽量引导学生更多的从理性思维角度,而非感性直觉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最终的情境模型的建立的过程,也应是学生主動建构的过程
  3新思考——优化去情境与再情境习题教学模式
  我们在去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教学
  目标的一致性.在预设问题链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尽量引导学生更多地从理性思维角度,而非感性直觉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最终的情境模型的建立过程,也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情境还原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认知起点,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给学生充足的回味思考的余地同时,情境的类型选择应尽量真实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最好还能有一些“矛盾”和“冲突”,在隐性和显性之间,完成知识点的重塑(图8)
  参考文献:
  [1]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周振平,译学校与评估:为了评估学生能力的情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程鹏去情境化降低相对难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4)58-59.
  [3]何蕾去情境化的教师知识:芬兰教师教育课程的演进[J].中国大学教学,2014(8)94-97.
其他文献
根据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人民法院以拍卖方式处置财产的,应当采取网络司法拍卖方式,但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处置,或者不宜采用网络拍卖方式处置的除外。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在通过拍卖方式处置财产时,执行网络拍卖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说,能进行网络拍卖的,就争取采用网络拍卖方式。  近年来,网络司法拍卖确实出现了一些纠纷,
(一)  2019年的中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世界共同见证,无论国内外风险挑战何等复杂严峻,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追求美好梦想的坚定自信、稳健从容。  2019年的世界,有一道备受关注的思考题:中国这样一个由五千年灿烂文明涵养的东方大国,这样一个以70年艰苦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是伙伴还是对手,是机遇还是威胁?事实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周边外交开展70周年,是举国同庆和继往开来的一年。而放眼世界,却是乱象丛生、挑战升级的一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等逆流不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面对百年变局和复杂的周边形势,中国坚持周边邻国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用真心交朋友、用诚心化分歧、用恒心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增进务实合作,打造周边
2019年11月2日的北京,秋意萧瑟,从清晨开始,天就阴沉沉的。失去了阳光的八宝山殡仪馆,更显肃穆。作家从维熙遗体告别仪式在东厅举行,大厅背景墙上是他的一幅遗像。照片上,他的眉毛高高扬起,目光微微朝下,好像在思索什么,又像在审视什么,身上的那件红色外套,在黑白色调為主的灵堂显得格外醒目。  40年前,从维熙在刚刚结束寒噤的中国文坛,也留下了独特的一抹红——《大墙下的红玉兰》。这部中篇小说以震撼人心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公共生活?按照惯常的理解,传统中国,有城有市,却独没有“城市”。“城”,即环绕四周的城墙及外围的护城河,城门定时关闭,与外界联系的渠道被官府集约化管理;“市”,即官府批准形成的交易服务场所,其规模和时间同样受到限制和约束。因此,通常认为,这样的“城”和“市”,都并非滋生“公共生活”的土壤。  然而,韩书瑞的《北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却将我们对于城市和公共空间的概念完全置换重组,
海洋秩序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海洋安全秩序也是国际安全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海洋秩序主要是指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之间海洋关系的原则、准则、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权益结构和安排。它建立在世界大国海洋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在内的海洋综合实力基础之上。国际海洋秩序的演进体现着国际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也体现着国际秩序的变迁。近代海洋强国兴衰直接决定国际秩序走向  海洋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
维护海上通道的安全与通畅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影响举足轻重。海洋资源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视角下理想的海洋秩序是怎样的?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我想简单谈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海洋秩序演化的历史;第二,海洋秩序的正义论基础;第三,中国的现状与角色定位;第四,中国的理念基础与秩序关切;最后再做个简
→ 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2014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摄  2019年10月下旬,在国防部举办的“为了和平、走向世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际军事合作成就展”上,海军“和平方舟”866号医院船闪亮登场——  入列11年,9次走出国门,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让500多名白内障患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瞩目。  如何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为新阶段新航程奠定良好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一个总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
在经历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政府的财力已经大大增强。这使得暌违已久的“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计划成为可能。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礼记》描述的人人享有生存保障的社会。尽管此后许多人都曾向国人许诺过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但最终历史证明,儒家理想历两千年而不衰,最能概括一个“前现代国家”的国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福利”一词,中国古代没有,而是借译自日语,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