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科学材料 努力提高探究效率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每节科学课都是由多个活动组成的,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材料的原因往往使有些活动超过了预设的时间,进而影响到其他的活动,导致课堂探究效率低下。主要表现有:
  1.材料使用要求不清,影响实验结果。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但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材料,让他们动手做,而没有在操作方法,步骤上作出明确,细致的指导以至于学生不能形成统一正确的科学结论,影响实验结果。
  2.材料选择远离生活,不能满足需求。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会精心准备一些精制、特制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这其实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而一件普通的东西却能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和自然现象。
  3.材料准备脱离学生,淡化主体作用。很多时候,科学老师都是自己准备材料,有时需要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或物品,也会发动学生一起来准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能如期把符合老师要求的材料带来的概率是很小的。
  4.材料内容品种繁多,探究流于形式。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我们仪器室的材料也有所增加,而我们有的老师看到材料就用,而没有对材料的使用的效果进行筛选,实验中学生看到品种繁多的实验材料固然会兴趣高涨,但也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对探究的本身关注不够,最终会导致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流于形式。
  那么怎样科学组织探究材料,才能确保学生探究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二大方面:
  一、材料选择要有科学性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形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教师就选择了土豆、泡沫、木头、橡皮泥、铁块、装满水的玻璃瓶六种典型的物体,它们放入水中有沉的,有浮的。而沉在水里的物体要使它浮起来办法更多了,选择的这些典型的物体,有的可以借助漂浮物,有的可以减轻它的重量,有的可以改变它的形状,有的可以增加水的密度,当然有的也可以几种方法并用。这些材料的选择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迸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利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快乐,提高了课堂探究的效率。
  二、材料呈现要有结构性
  在许多的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没有等老师交待完实验要求、实验步骤等,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摆弄起桌上的材料,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希望出现的,这样,给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课堂探究的效率。探究材料放在哪里,探究材料何时呈现显得非常重要。
  1.材料的摆放要合理。实验材料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必需品,有的教师课前把材料摆放在实验桌上,有的摆在抽屉里,有的则摆放在教室的四周或某一角落。材料的摆放地点有时将直接影响探究的深度和活动的效度。
  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在小组讨论方法之前先在大屏幕上出示老师提供的材料,给学生以启迪。实验时各组的组长再到教室后面的“材料超市”去取,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材料,自己去操作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他们始终站在学习的第一线,为需要而学习,为满足而探究,为发展而努力。
  2.材料的呈现要适时。材料何时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三四年级学生,如果过早出现探究材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没有听清楚活动要求,甚至还没有明白要研究的内容,就开始动手了。有结构的材料如果出现的时间不恰当,也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率。
  如在教学《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一课时,老师准备了很多球、车、磁铁等小玩具,先让学生自主玩,玩得差不多了,教师一句问话:“谁来说说听到老师让你停下来的时候,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的?”很自然就引入探究活动当中去。这里,材料的公开使用,上课一开始就呈现材料,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结构的材料有结构的呈现才能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不同,提供材料的方式与时机不同,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教学思想。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提高探究型学习效率的基础和保证,同时教师以一个平等研究者、促进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探究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我们的科学课堂才会成为效率的课堂。
其他文献
1996年8月3日.漳河上游太行山区昔降暴雨,降雨过程持续到5日结束。暴雨中心弓上水库301mm、涉县匡门口230mm。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右、历时短,加之山区前期雨量大、土壤含水趋于
讨论了起始点坐标偏差对GPS基线测量的影响 ,并由GPS静态相对定位的双差观测方程建立其影响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据模拟分析 ,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
我校在1996年承担了省级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电化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一开始,大家感到很困惑,因为我们的微机室档次较低,很难实现人机交互式个
张红(化名),女,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身高1.58米,穿着整洁大方,很有礼貌,性格内向。父亲是小学的教务主任。张红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很优秀,上进心特别强,从小就自尊心强,爱面子,有洁癖,很在意他人对她的看法,做事认真,仔细,衣着特别讲究整洁,对自己要求严格,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经常担心他人改变对她的看法,担心他人对她产生负面形象。  去年开学第一天,学校根据初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成绩,把全校前6
所谓“生本课堂”即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即要在课堂中提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探究活动的主人,而不再是被动接受。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本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能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还要能在教学中真正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目标而去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地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实践、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一、以兴趣激发为出
通过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的设计立意、总体规划、功能组织、形象创意等方面的解析,提出体育馆生态化设计的概念,并对体育馆的生态化设计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尝试,指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