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很多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财政资金监管上在我国经济日益规范和成熟的时代一定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找出不足,并针对问题进行改善。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财政资金;监管;预算;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是政府的财政部门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内容和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财政资金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1.自身的监管不到位
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由于所属人事关系和管理原因,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大部分人迫于压力往往无法做到监督本单位财务方面的工作,甚至会为本单位做出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而外部监督部门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如:区分会计人员违纪违法属性上很难区分他们是无意还是有意,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没有量化的考核和监督。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人员责任心差,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就拿往来款项的清理来说,有些往来款项是可收可不收,有些是确实收不回来,有些是能收不去收。这些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愿和职业素养。这样很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财政资金的安全存在隐患。资金使用效率低也是问题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职能,不能够市场化。对资金的使用只核算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单位费用和支出以及余额,根本不核算成本、利润等。如果费用的使用没有计划和定额,盲目支出,忽视使用资金之前的整体预测和具体控制,对使用效率和费用很少进行考核,则会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差,使用效率低下。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核算与管理相脱节,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不通过政府采购和一些招投标程序购置固定资产。由于不需要计提折旧,有些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不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变卖,处理随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监管也存在漏洞
随着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入,会计集中核算起到了一定作用,有效加强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腐败行为有一定防止预防效果,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在各地方财政部门陆续成立。此模式之下,由财政部门监管资金的漏洞逐渐显现。财政部门负责分配资金,而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这样就等于资金的监督权和分配权都在财政部门手中。这样不利于制度向公开透明方向发展。2011年,在江西省鄱阳市发生的“亿元巨贪案”曾轰动一时。鄱阳县财政局李长波,在经济建设股任股长一职,四年时间累积贪污挪用财政资金9400万元,于2011年东窗事发后逃到加拿大。他的作案手段主要是逃避国家对财政局内部拨款的审批手续,伪造私盖印鉴,做虚假的银行对账单,与开户行人员勾结等等。这个案件说明,进行外部监督对财政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如果这个外部监督部门级别低于与财政部门同级别的单位,或者就隶属于财政部门,那天然的弱势方面必将导致权无法真正落实,成为典型的形式,空架子。
3.财务预算与控制手段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依靠财政拨款。因此,预算工作可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和完善。存在重支出,轻管理的现象。在执行时没有有效规范的控制机制。
在目前财政预测与控制手段不够科学有效的情况下,必须将预算作为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很多单位中并没有专门负责预算的部门,编制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与其他部门、处室围绕预算问题发生矛盾。其次,虽然每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具体工作中,基数法普遍被采用,直接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在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上不够详细,经济分类不具体,有很大随意性,为今后在违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方面留下了隐患。第四,项目支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具体内容方面不明确。支出不按照预算的安排进行,经常需要调整和追加预算。使预算得不到有效执行。
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可以在单位内部各部门间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局面。对任何失误行为都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以真正的贯彻和执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内部制约和监督,并没有建立对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和财务职务不分,由于内部审计监督弱化,导致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完善和建议
1.巩固会计核算中心建设
加强同预算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以获取对财政监督工作的支持,加大对集中核算制度的宣传,争取得到更多部门与单位的信任。赋予会计核算中心独立性,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支持、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充分了解预算单位情况,有利于核算监督工作的开展。彼此单位与部门之间多走动,多调研。将工作落到实处。使预算单位认识到财政监督工作的积极意义,并对此加以重视。结合单位内各岗位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明确责任制。经常进行业务素质测试,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对完成财政监督工作出色的单位予以奖励,使各岗位提高配合财政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2.全面进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1)审计主体与审计内容要明确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出现了双重审计主体。分别是会计核算中心以及被核算中心。明确主体与内容以防止交叉审计和审计主体不明确的现象。对核算中心的审计主要是预算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是否客观、准确、规范的审计,对预算单位的审计主要是预算执行和内控执行是否规范的审计。 (2)适时调整审计目标,及时把握审计重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重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针对收据和银行账户的审计检查;二是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的审计;三是审计发票与经济事项是否相符;四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注意账实相符;五是延伸审计,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
3.完善预算单位的内部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在其财经法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具体实际的内控制度。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对单位的资产,规范处理流程,做到一物一卡,保证账实相符。结合财政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将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照片信息入网,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2)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开支内容敏感,容易“被利用”。因此它也是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要建立相应内部管理细则,来约束“三公”经费。例如现在正在推行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就使行政事业单位三公支出,费用通过公务卡来划转,本质是银行联网的信用卡支付,有助于追查支出的真实消费内容和金额。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建设公务卡报销体系。
(3)建立领导责任制,规范内控机制
强化财务人员及预算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保证各岗位责权相符,相互监督与制约。财会核算中心应帮助预算单位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内控制度,并据此在财务报销与核算、资产管理工作中,监督预算单位的内控执行情况。
4.强化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
近年来,财政预算逐渐向公开化、透明化方向发展。这是财政体制的一个巨大进步。但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执行。
(1)根据批复做调整,制定科学的进度
年初在财政部门批复预算指标后,各单位要及时根据批复调整各项收支预算。在每个财政年度中,当改变预算用途或临时追加预算时,也应及时上报,并依批复调整。确保当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已批复的项目支出,时间上要有步骤的进行,以免手忙脚乱。空间上要将预算分类,以免胡乱开支。重大的、繁琐的项目要辅以专家论证,以提供项目预算执行计划、方式等建议,和对其财政监督的参考基准,来提高项目支出的科学性。
(2)将会计核算中心参与到预算中来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直接负责预算单位的第三方监督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相对较了解,可以很直观的提出参考意见。财政部门应注意听取会计核算中心对管户单位预算初稿的意见,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有利于针对性地加强财政监督。
5.加强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多组织廉政教育,增强会计人员拒腐防变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其次要强化会计人员监督职能,要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转变思想,帮助单位领导和其他单位做好参谋,发挥职能。对廉洁奉公,敢于对预算单位提出财政监管意见的会计人员要予以奖励提拔,激发其遵守职业道德。
【关键词】财政资金;监管;预算;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是政府的财政部门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内容和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财政资金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1.自身的监管不到位
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由于所属人事关系和管理原因,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大部分人迫于压力往往无法做到监督本单位财务方面的工作,甚至会为本单位做出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而外部监督部门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如:区分会计人员违纪违法属性上很难区分他们是无意还是有意,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没有量化的考核和监督。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人员责任心差,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就拿往来款项的清理来说,有些往来款项是可收可不收,有些是确实收不回来,有些是能收不去收。这些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愿和职业素养。这样很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财政资金的安全存在隐患。资金使用效率低也是问题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职能,不能够市场化。对资金的使用只核算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单位费用和支出以及余额,根本不核算成本、利润等。如果费用的使用没有计划和定额,盲目支出,忽视使用资金之前的整体预测和具体控制,对使用效率和费用很少进行考核,则会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差,使用效率低下。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核算与管理相脱节,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不通过政府采购和一些招投标程序购置固定资产。由于不需要计提折旧,有些单位对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不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变卖,处理随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监管也存在漏洞
随着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入,会计集中核算起到了一定作用,有效加强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腐败行为有一定防止预防效果,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在各地方财政部门陆续成立。此模式之下,由财政部门监管资金的漏洞逐渐显现。财政部门负责分配资金,而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这样就等于资金的监督权和分配权都在财政部门手中。这样不利于制度向公开透明方向发展。2011年,在江西省鄱阳市发生的“亿元巨贪案”曾轰动一时。鄱阳县财政局李长波,在经济建设股任股长一职,四年时间累积贪污挪用财政资金9400万元,于2011年东窗事发后逃到加拿大。他的作案手段主要是逃避国家对财政局内部拨款的审批手续,伪造私盖印鉴,做虚假的银行对账单,与开户行人员勾结等等。这个案件说明,进行外部监督对财政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如果这个外部监督部门级别低于与财政部门同级别的单位,或者就隶属于财政部门,那天然的弱势方面必将导致权无法真正落实,成为典型的形式,空架子。
3.财务预算与控制手段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依靠财政拨款。因此,预算工作可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和完善。存在重支出,轻管理的现象。在执行时没有有效规范的控制机制。
在目前财政预测与控制手段不够科学有效的情况下,必须将预算作为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很多单位中并没有专门负责预算的部门,编制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与其他部门、处室围绕预算问题发生矛盾。其次,虽然每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具体工作中,基数法普遍被采用,直接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在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上不够详细,经济分类不具体,有很大随意性,为今后在违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方面留下了隐患。第四,项目支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具体内容方面不明确。支出不按照预算的安排进行,经常需要调整和追加预算。使预算得不到有效执行。
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可以在单位内部各部门间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局面。对任何失误行为都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以真正的贯彻和执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内部制约和监督,并没有建立对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和财务职务不分,由于内部审计监督弱化,导致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完善和建议
1.巩固会计核算中心建设
加强同预算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以获取对财政监督工作的支持,加大对集中核算制度的宣传,争取得到更多部门与单位的信任。赋予会计核算中心独立性,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支持、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充分了解预算单位情况,有利于核算监督工作的开展。彼此单位与部门之间多走动,多调研。将工作落到实处。使预算单位认识到财政监督工作的积极意义,并对此加以重视。结合单位内各岗位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明确责任制。经常进行业务素质测试,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对完成财政监督工作出色的单位予以奖励,使各岗位提高配合财政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2.全面进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1)审计主体与审计内容要明确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出现了双重审计主体。分别是会计核算中心以及被核算中心。明确主体与内容以防止交叉审计和审计主体不明确的现象。对核算中心的审计主要是预算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是否客观、准确、规范的审计,对预算单位的审计主要是预算执行和内控执行是否规范的审计。 (2)适时调整审计目标,及时把握审计重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重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针对收据和银行账户的审计检查;二是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的审计;三是审计发票与经济事项是否相符;四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注意账实相符;五是延伸审计,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
3.完善预算单位的内部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在其财经法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具体实际的内控制度。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对单位的资产,规范处理流程,做到一物一卡,保证账实相符。结合财政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将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照片信息入网,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2)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开支内容敏感,容易“被利用”。因此它也是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要建立相应内部管理细则,来约束“三公”经费。例如现在正在推行的公务卡管理制度,就使行政事业单位三公支出,费用通过公务卡来划转,本质是银行联网的信用卡支付,有助于追查支出的真实消费内容和金额。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建设公务卡报销体系。
(3)建立领导责任制,规范内控机制
强化财务人员及预算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保证各岗位责权相符,相互监督与制约。财会核算中心应帮助预算单位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内控制度,并据此在财务报销与核算、资产管理工作中,监督预算单位的内控执行情况。
4.强化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
近年来,财政预算逐渐向公开化、透明化方向发展。这是财政体制的一个巨大进步。但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执行。
(1)根据批复做调整,制定科学的进度
年初在财政部门批复预算指标后,各单位要及时根据批复调整各项收支预算。在每个财政年度中,当改变预算用途或临时追加预算时,也应及时上报,并依批复调整。确保当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已批复的项目支出,时间上要有步骤的进行,以免手忙脚乱。空间上要将预算分类,以免胡乱开支。重大的、繁琐的项目要辅以专家论证,以提供项目预算执行计划、方式等建议,和对其财政监督的参考基准,来提高项目支出的科学性。
(2)将会计核算中心参与到预算中来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直接负责预算单位的第三方监督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相对较了解,可以很直观的提出参考意见。财政部门应注意听取会计核算中心对管户单位预算初稿的意见,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有利于针对性地加强财政监督。
5.加强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多组织廉政教育,增强会计人员拒腐防变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其次要强化会计人员监督职能,要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转变思想,帮助单位领导和其他单位做好参谋,发挥职能。对廉洁奉公,敢于对预算单位提出财政监管意见的会计人员要予以奖励提拔,激发其遵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