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纤维毛囊瘤:一种新的皮肤附属器肿瘤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e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2岁,左肩部孤立性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2年人院.体检:除左肩部肿块外其余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病变局部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正常,肿物位于皮下,约3.5 cm×2.0 cm×1.5 cm,质硬,可移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结节状,局部具有纤维性假包膜,肿物切面灰白色,质中.镜下,肿瘤组织学形态与乳腺型纤维腺瘤极为相似,呈明显的分叶状,每个小叶由具有管状结构、基底细胞样上皮条索和富于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纤维黏液样间质构成,小叶内无毛球和原始毛乳头结构;小叶间为致密的胶原纤维性分隔,其间散在少量炎细胞浸润;多数小叶内基底细胞样上皮条索包绕在纤维黏液样间质周围;部分管状结构内可见少许稀薄并呈同心圆样排列的淡嗜伊红物质.免疫组化显示,小叶内上皮细胞及其管腔内物质强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5/6(CK5/6),不表达CAM5.2及癌胚抗原(CEA),管腔内淡嗜伊红物质糖原染色阴性,支持管状结构为不成熟毛囊,而非汗管.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糖原染色结果,命名为结节性纤维毛囊瘤(nodular fibrofolliculma).术后随访3月余未见复发.本病是一种毛源性良性附属器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认为是一种新的皮肤附属器肿瘤。

其他文献
由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和微创亚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激光美容与修复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微创抗衰老学术研讨会,定于2013年5月16—19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激光美容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激光光子及射频美容技术;激光美容与面部年轻化整体方案选择;激光美容治疗中的风险防范;激光美容术后皮肤修复;激光美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激光美容中的医患纠纷及风险
期刊
报道1例H综合征.患者男,18岁.因躯干、四肢进行性皮肤硬化斑伴表面色素沉着和多毛8年就诊.此外,患者还有身材矮小、听力减退、心脏病变、肝脾肿大和阴囊肿块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性腺功能减退.皮损的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广泛的纤维化,并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和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符合H综合征的诊断.临床上,本病需与Winchester综合征和POEM
通常认为组胺是一种炎症介质,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影响炎症的形成、疼痛、瘙痒、自身免疫及感染等[1-3].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角质形成细胞不仅合成组胺,而且组胺通过角质形成细胞上的组胺受体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4-6].干预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已成为防治多种疾病的手段[7-8].现就组胺及其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调节做一简述,旨在为皮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期刊
患者女,14岁,学生.以乏力,纳差,尿黄5d,神志不清1d急诊入院.患者因右侧大阴唇色素脱失斑3个月,于2011年10月在外院诊断为白癜风,给予白蚀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N00012,开始10粒/次,每日3次,1个月后改为20粒/次,每日3次)及转移因子口服,服药2.5个月后渐感疲乏,小便、巩膜、皮肤依次黄染,于2011年12月18日入住当地医院.入院体检:总胆红素428 μmol/L
期刊
患者,女,45岁,就诊1.5年前,面部因使用化妆品后出现发红,脱屑并伴有瘙痒,当地医院给予肤轻松软膏外擦,皮疹好转,数天后,又出现红斑,瘙痒,再擦肤轻松软膏好转,如此反复使用半年余,皮疹再加重,口服抗组胺药、地塞米松每日3片,外用派瑞松、皮康王等药1个月,皮疹时有好转.近1周出现较多脓疱,伴疼痛、烧灼感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
期刊
目的 了解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特应性皮炎患儿63例,正常儿童5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RORγt基因和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Foxp3基因和RORγ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4060±0.3355和6.9130±0.2046)均显著高于
目的 分析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致病菌的情况.方法 归类、统计1960年1月至2006年12月(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缺如)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分离鉴定自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中的病原真菌.标本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门诊、住院患者、湖北省地县及邻近省市有关医院.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及生化实验方法.结果 菌株合计11 989株,鉴
患儿4个月始发病,以额头、四肢皮肤出现多发皮色结节为特征,一般情况好,未触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无明显异常、牙龈无异常增生.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及皮下弥漫浸润的异形细胞,体积中等偏大,胞质少,核椭圆形,不规则形,染色质细,个别细胞可见核沟及核仁.免疫组化:S-100蛋白阳性,CD68阳性;CD1阴性,Ki-67阳性率40%;CD21阴性,CD4部分细胞弱阳性.髓过氧化物酶( MPO
期刊
目的 建立不同血清型沙眼衣原体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为研究型别与毒力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将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分为4组,实验组经孕酮处理后接种4.0× 107沙眼衣原体,孕酮对照组接种McCoy细胞培养液,无孕酮对照组直接接种4.0×107沙眼衣原体,以及单纯小鼠的空白对照.分别于接种后4d起观察小鼠外阴变化,阴道分泌物细胞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结果 实验组接种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全血基因组中DNA甲基化生物标记,用于SLE的病情评估.方法 58例SLE患者中重度活动14例,中度活动25例,非活动19例;健康对照组50例,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测定白介素2共同受体γc(IL-2RG)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实时测定IL-2R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SLE重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全血IL-2RG启动子区域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