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具有培育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和锻炼实践能力的作用。我们应根据民族高校的特点,采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等途径,借鉴和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丰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高校不仅具有为民族地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任务,更需要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爱民族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民族高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地域、经济、习俗、信仰、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无疑给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各民族学生所在地区蕴含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财富,却能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为做好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借鉴、吸收我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其附件1中的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众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加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成立了各种机构进行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等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可并加以利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各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文化体现,它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它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
  (一)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各民族形式多样且精神内涵丰富的民俗节日,各民族可以通过节日的形式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体现本民族团结一心、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例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国的昆曲、古琴、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直以来,我们对大学生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着重于对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宣扬,却忽视了蕴涵着弥足珍贵的精神内涵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和利用,而这些却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好素材。如果我们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系统地、有意识地去加以利用,通过对这些独树一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参与真实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各民族学生熟悉自己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而且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使各民族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增强各民族间的理解与包容,为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精神导向。
  (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成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知识是人文素养形成和提升的基础,人文素养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当代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但是民族高校大学生由于本民族或当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局限及个人原因等因素,造成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例如有的学生在民族问题面前是非界限模糊;有的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和考虑集体利益较少;有的学生享受国家民族政策的照顾却不懂感恩等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饱含的各类人文知识恰好可以起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民族高校更是享有充裕的资源。例如各民族在医药、纺织、酿酒、建筑等方面掌握独特的技能,在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各具特色。高校可以引导各民族学生通过参与和欣赏民间歌舞、民间游戏、民间竞技和杂艺等民俗活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既能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让学生能够感知先辈业绩、提高审美水平、陶冶道德情操,更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娱乐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失是不争的事实,民族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相对缺乏,因此我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教学、校内勤工助学、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校外兼职实习等各类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学生们参与的情况却不乐观,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个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传承于民间,很多民俗活动如节日庆典中的竞技、歌舞、游戏等等都具有浓厚的娱乐性质。作为民族高校的学生,对本民族民俗活动既有亲身体验,又对其他民族的民俗活动有好奇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不同民族的节日、风俗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参与和欣赏各类民俗活动,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等实践能力。
  
  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民族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途径去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行适当宣传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达到引导、陶冶、塑造学生的目的。校园文化传播具有多种形式,如广播台、校报、学校网站、宣传橱窗、各学院品牌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重要渠道。例如我们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便捷的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弘扬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实现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性认识与理性参与的交融。
  (二)与课程设置相结合进行理性认知
  当代大学生中不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蔑视民间文化。现在有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外国传入的节庆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而对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却一无所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与民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民族民间文化纳入教学内容。民族高校各民族学生众多,更需要合理开发和设置课程,将能体现优秀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纳入教育内容,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选修课。这对培养大学生尤其是民族高校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热情,帮助学生熟悉各民族文化、理解各民族习俗、了解各民族地区法律及提高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帮助。
  (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教育引导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各民族传统文化和多方面知识技能,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改进教学方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把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高校文科、理科、工科、艺术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有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如“七夕节”可与天文、文学相结合;“农历二十四节气”可与农学、气象学相结合;藏戏可与宗教学、历史学、政治学相结合;各族织锦、印染、等技艺可与中国手工业史、物理学、化学等教学结合。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对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感性参与
  民族高校应积极创造和提供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环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将民族体育、文艺活动等项目引入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将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此外,民族高校具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民族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民族和地区,我们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如课题研究,或者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习、见习等,鼓励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参观、体验和调研,学习和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文字、歌舞、手工技艺、绘画等。只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真切体验后,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被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所以作为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审视传统文化遗产,在利用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注重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我们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茂荣.把握民族高校学生特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0-10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R].
  [3]马雁.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J].当代青年研究,2008(1):5-8.
  [4]黄柏权.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51.
  [5]陆文熙.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256-259.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项目批准号:09JDSZ3066,课题名称: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王璐璐(1983—),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民族学。
其他文献
进入五月,气温继续升高,待到小满春雨结束后,天气转入闷热,标志着将很快进入夏天.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国家对一个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迫切要求高等专科学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和实践方式,并与地方联合,对现有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以解决现在存在的严重的小学英语教育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办
肺癌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2017年8月Annals of Oncology发表了2017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关于早期及局部
期刊
早产在围产医学的生殖及儿科监测中,是一个突出的难题,早产占分娩数的5%~15%,早产儿中有约15%在新生儿期死亡,而且有四分之一遗留有神经或智力方面的后遗症[1].rn
本文以2011-2014年间我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于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误差对投资者投资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往的论述表明,证券分析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分析师倾
【摘要】本文通过对S高校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现状的分析,结合对建立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构建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体系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艺术类;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高校学生
【摘要】公务卡制度改革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是国库收付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深化。所谓公务卡结算,就是全面使用公务卡来代替原来事业单位的传统支付方式,并借助公务卡结算各项开支。我国公务卡结算已经实行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政府财政管理的规划化和标准化,为此我们总结经验,分析公务卡结算对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影响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务卡结算 财政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中心词汇,改变了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提出了各个学科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
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esson drawn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hile the banking sector has adopted the Basel III, insurance regulators worldwide are to b
期刊
When Beijing-based Jiahe Life Insurance Co.released its financial report for 2011 in May,it grabbed the attention of insurance industry professionals because i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