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儿童生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学科融合统整的理念如何落地?“主要靠教师合作制和项目负责制来落实。我们没有全科教师,教师合作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学科教师隔离的现状。如何实现教师合作,我们以项目负责制为核心推进,实现学科融合统整。”陈俊芳这样告诉记者,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是通过常态化、系列性的走班选课、课外研学和展演评价来实现育人目标,“一是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二是帮助学生从多元角度和观点看待同一问题,三是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决策能力及价值观的健全发展,四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整合知识的能力,超越学科界限并进行创造,五是养成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为学生的文化创新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以“走读广州”课程为例,德育主任谢慧菁作为生命课程组“走读广州”主题课程的项目负责人,与组内教师、家长导师一起精心策划了“美食与风俗”“建筑与景观”“地理与自然”这三个“最广州”小组,串联起最能体现“海上丝绸之路风情”和“广州味道”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品美食、看风情、长知识。“学生在走读广州中兴趣盎然,收获满满。”谢慧菁说。“美食与风俗”小组负责教师麦泳欣以“端午良辰美景享万‘粽’风情”为主题开设课程,带领学生了解端午传统习俗,学习粽子制作方法,动手做粽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还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地理与自然”小组负责教师梁敏玲说:“走读广州是研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一课程,她多次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沿广州中轴线领略广州的风采,让学生边走边记,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温政霖说:“通过实地去观察,学到了课本里面学不到的知识,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更容易理解知识。”
仅仅2年时间,西关实验小学的儿童生长课程已在最初的“走读广州”“西关文化”“STEAM 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3大主题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发展为“走读广州”“城市生态系统”“我爱仿真模型”等9大儿童生长课程。其中,每个课程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大致需要8~12个课时,跨度为6~10周,根据内容及课时实际需要,每周半天或90分钟或40分钟不等。课程实施由学校统筹安排,项目组组长、项目核心人员以及项目成员的课时安排统一体现在每学期课程表上,灵活运用学校校本课程课时以及结合国家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交替安排课程项目具体时间。
科研主任谭昀说:“我校一直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发,对于包括西关建筑、西关美食、西关民俗风情等在内的西关文化都有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与精品案例,在我负责的团队中综合实践教师居多,以西关建筑为课程主题导向的‘STEAM 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就在此基础上诞生。”该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师合作制、家长导师制推进管理,以“西關骑楼”为关键词,把课题、课程、课堂和跨学科学习进行融合,从科学(S)、技术(T)、工程(E)、艺术(A)、数学(M)、语言(L)等多维度引导学生探究西关骑楼的特征、类型、结构和模型的设计、制作与范式,引导学生展开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视角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活动中学会学习、合作、创造。
以“走读广州”课程为例,德育主任谢慧菁作为生命课程组“走读广州”主题课程的项目负责人,与组内教师、家长导师一起精心策划了“美食与风俗”“建筑与景观”“地理与自然”这三个“最广州”小组,串联起最能体现“海上丝绸之路风情”和“广州味道”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品美食、看风情、长知识。“学生在走读广州中兴趣盎然,收获满满。”谢慧菁说。“美食与风俗”小组负责教师麦泳欣以“端午良辰美景享万‘粽’风情”为主题开设课程,带领学生了解端午传统习俗,学习粽子制作方法,动手做粽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还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地理与自然”小组负责教师梁敏玲说:“走读广州是研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一课程,她多次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沿广州中轴线领略广州的风采,让学生边走边记,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温政霖说:“通过实地去观察,学到了课本里面学不到的知识,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更容易理解知识。”
仅仅2年时间,西关实验小学的儿童生长课程已在最初的“走读广州”“西关文化”“STEAM 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3大主题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发展为“走读广州”“城市生态系统”“我爱仿真模型”等9大儿童生长课程。其中,每个课程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大致需要8~12个课时,跨度为6~10周,根据内容及课时实际需要,每周半天或90分钟或40分钟不等。课程实施由学校统筹安排,项目组组长、项目核心人员以及项目成员的课时安排统一体现在每学期课程表上,灵活运用学校校本课程课时以及结合国家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交替安排课程项目具体时间。
科研主任谭昀说:“我校一直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发,对于包括西关建筑、西关美食、西关民俗风情等在内的西关文化都有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与精品案例,在我负责的团队中综合实践教师居多,以西关建筑为课程主题导向的‘STEAM L视角下骑楼美的探索’就在此基础上诞生。”该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师合作制、家长导师制推进管理,以“西關骑楼”为关键词,把课题、课程、课堂和跨学科学习进行融合,从科学(S)、技术(T)、工程(E)、艺术(A)、数学(M)、语言(L)等多维度引导学生探究西关骑楼的特征、类型、结构和模型的设计、制作与范式,引导学生展开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视角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活动中学会学习、合作、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