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探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120例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处理,干预组60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还能极大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护理干预
  乳腺癌为妇科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29%,尤其是更年期和绝经前后妇女,严重威胁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尚知的可以治愈乳腺癌的方法,由此,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1]。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改变了以往临床上“手术做的越大,切除的越完整,效果越好”的观念,主张在保证切除完全的基础上要尽量减少手术创伤[2]。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乳腺癌根治术、改良乳癌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等,且手术技术已经极为成熟,只要是手术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和相应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尤其临床上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和处理手术并发症极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12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行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12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 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0.68±5.26岁,入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8、浸润性小叶癌25、腺癌19、髓样癌16、乳头状癌12例。癌肿均分布于单侧,其中左侧86例、右侧34例。肿块位于外上象限42例、内上象限34例、中央区25例、外下象限19例。参照乳腺癌临床分期标准[3]:I期32例、II期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位置、临床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高度可比,此项目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选患者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并发症判断标准
  术后5d将加压包扎的辅料打开,检查伤口和上肢情况。皮下积液:局部有波动感则提示皮下积液,局部穿刺抽液则可确诊,<50ml为少量,>50ml为大量。皮瓣坏死:根据皮瓣坏死的宽度分为3度,I°<2cm、II°为2~5cm、III°>5cm[4]。皮瓣血供不良:术后患者皮瓣呈暗红色,压之退色,抬起之后恢复较慢。上肢淋巴水肿:根据淋巴水肿程度不同分为3度[5],I°:上臂体积增加<10%,表现不甚明显,肉眼难以察觉,多发生于上臂近端内后区;II°:上臂体积增加为10~80%,肉眼观其肿胀明显,但不会影响患者上肢活动;III°: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极为明显,累及的范围较广,影响整个上肢且活动受限。
  1.3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1.3.1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依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临床分期、原发还是复发、手术方式、健康知识掌握度,通过口头、书面、图片、影像、示范训练等多种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宣教指导,术前术后均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充足的心理支持,尽量取得患者丈夫的情感支持,引导患者正视现实,改善自我形象。
  1.3.2 皮下积液
  皮下积液主要由于术后引流不畅所致,引流管放置不当、扭曲、阻塞、加压不当则会导致渗液或渗血积聚于切口内形成积液或积血,多见于腋下、锁骨下方,部分患者可见于胸骨旁[6]。
  在手术过程中药彻底止血,防止手术后创面淋巴管漏以及出血;使用电刀烧灼或者结扎处理腋窝任何组织,预防淋巴漏;引流管要防止得当,使用负压吸引,内置皮瓣下长短适宜,避免皮瓣缝合之后导致引流管反折,采用游离皮瓣下方正常的皮肤作截口放置引流管,增加其密封性。腋窝和锁骨下使用碎纱布加压前要将腋窝和皮瓣下的积液抽吸干净再连接负压吸引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反复抽吸积液之后再加压包扎。护理过程中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预防引流管受压或者因翻身、活动时脱出。将负压器装入无菌白色塑料袋中并固定于上衣内,要低于引流口。每隔4h挤压引流器,预防血块堵塞,每天更换一次并确保无菌和适宜的负压,引流过程中如发现局部积液,皮瓣未紧贴胸壁且有波动感,则要立即报告医师立即处理。准确记录患者24h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1.3.3 皮瓣坏死
  术后皮瓣坏死主要由于皮瓣张力大,术后压迫过紧和时间过长以及感染等所致,导致皮肤血供不足,缺血性坏死[7]。在术中设计皮瓣时要避免张力过大,如果肿块大则可行辅助治疗择期手术或者行一期植皮;分离皮瓣时要尽量保持真皮层完整的血管网,电凝功率不能过大减少热损伤;适宜加压包扎引流通畅;术后纠正糖尿病等内科合并症。注意包扎松紧度,以不影响循环及呼吸为宜,注意观察患侧上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脉搏等,如果皮肤呈紫绀色、温度低、脉搏们不清,则提示腋部血管受压,要及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恢复患侧上肢的血运,预防皮瓣受压坏死。
  1.3.4 上肢水肿
  乳腺癌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回流通道被中断,导致上肢水肿,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导致静脉粘连、阻塞致使回流不畅;局部放疗可加重淋巴管闭塞和破坏;包扎过紧也会影响上肢静脉回流,导致同侧上肢水肿[8]。上肢淋巴水肿常发生于上臂、前臂、手背,术后要指导患者坚持锻炼上肢功能,避免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和感染,降低上肢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水肿则要进行对症处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不需性淋巴清扫术,预防上肢水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尽量避免在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指导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平卧时使用软垫将患肢垫高10~15°,轻度屈曲肘关节;半卧位时则屈曲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动时要使用健侧手或者吊带托抬高至胸前,扶健侧,预防腋窝皮瓣滑动影响愈合,避免下垂时间过长,加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   1.3.5 感染
  术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放化疗等均会导致患者全身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由此,在手术过程中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压循环,促进淋巴静脉回流,积极预防细菌感染,增强自身免疫力。术后更换切口辅料等操作时也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1.3.6 其他
  术后2h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平稳血压,改半卧位,有助于呼吸和引流。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和咳痰,要使用止痛剂缓解患者的疼痛,雾化吸入、翻身、叩背等促进患者排痰,注意保护患者切口,鼓励其有效咳嗽,多饮水。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切口感染、慢性神经痛、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为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χ2=6.9878,P=0.0082),详见表1;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χ2=8.5714,P=0.0034),详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或者改良根治术,创面大,术后早期极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其发生多于术前局部放疗、全身化疗、切口的选择、操作技巧、皮瓣设计、创面引流是否正确合理等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合理的术式选择以及正确术中、术后合理处理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预防性护理干预也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χ2=6.9878,P=0.0082),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χ2=8.5714,P=0.0034)。
  综上所述,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还能极大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萌萌.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7):84-84.
  [2] 王梅.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210-211.
  [3] 苏玉芳.乳腺癌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3,(25):246-246,247.
  [4] 卢奕嘉,张安秦.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3,40(3):211-213.
  [5] 许振霞,付川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细节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88.
  [6] 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等.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7] 王莉莉,王蓓,王开慧等.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5-76.
  [8] 许丽云,辛丽华,吴雪娥等.规范化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284-12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08年02月~2011年02月接收并诊断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辅助抗病毒治疗,随访期密切观察患者,详细记录资料,最后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所有参加治疗的患者在随访2年
期刊
【摘 要】小儿脑性瘫痪伴语言障碍的比例较高也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占脑瘫儿童的70%~75%。这些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交流能力以及日后接受进一步教育,因此,在对小儿脑瘫的综合康复中,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是一项重要内容。2001年6月~2012年6月本科对脑瘫伴语言障碍患儿进行针灸按摩和语言训练的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语言障碍;脑瘫;按摩治疗;语言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断指再植术后夜间护理的具有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在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10月期间行断指再植术患者572例(640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白天组和夜晚组,每组286例(320指),分析总结术后血管危象的分类以及分布情况,同时总结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结果:夜间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白日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白日组;患者夜间发生血管危象主要危险因素为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经腹部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过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经阴道、腹部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种途径临床诊断符合率,附件区域胚芽、包块、胎心、卵黄囊、盆腔积液、子宫内假孕囊等超声影像学表现阳性率。结果:经阴道彩超组确诊112例,符合率为933.33%,经腹部彩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诊断方法,探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给予红霉素为对照组,另外100例给予阿奇霉素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止咳、啰音消失、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对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10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胸腰椎脊柱爆裂的骨折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单一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的时间、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外伤性肝破裂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肝破裂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将68例分为三组:非手术治疗组(A组)5例;外伤后6h内确诊手术治疗组(B组)38例;外伤后6h后确诊手术治疗组(C组)25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1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60个结节)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术前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并和病理结果对照,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本组138例甲状腺患者160个结节中病理证实为良性129个(80.63%
期刊
【摘 要】雷公藤为我国传统的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另外,不断的用于抗过敏反应、抗炎、免疫调节以及类皮质激素等治疗,可对一些顽固性皮肤病进行治疗,尤其是皮肤血管炎等皮肤疾病,临床效果较为i型按住。现今,认为在治疗皮肤科疾病上雷公藤药物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皮肤科;雷公藤;临床效用  雷公藤属于卫茅科雷公藤植物,具体可分为四个种,分别为雷公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以后临床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6例和治疗组176例,其中对照组在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加以静脉滴注炎琥宁。结果: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来看,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