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主义视角下明星“反抗”人设的构建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unju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受众和明星天然存在距离,所以我们对于明星、名流的了解和印象,往往是建立在很多“人设”之上。这些“叙事断片”被媒体编辑、发布,从而让受众形成标签化印象,成为明星人设。同时,明星人设其实是一种公众面孔,而非ta的(全部)真实自我;同时本文所谓的“反抗”人设(即直率表达、反抗虚伪、坚持做自己。)的叙事片段成就了当下众多明星吸引粉丝的卖点。是因为,当下保持真实和反抗虚伪道德这种“反抗”人设在资本和受众的合谋之下,已经成为了明星的政治正确——平民社会里,政治正确永远可以是屡试不爽的营销策略。所以很多明星公然质疑业界权威、为平权运动仗义执言,一方面可能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在本质上遵循如下逻辑。
  “叙事断片”建立人设初印象,当下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及时反馈,明星自觉或不自觉得接受市场选择的“优质人设”,并继续通过媒体去呈现“叙事断片”而巩固人设。正如福柯将名流文化看成一种治理性问题,受众的类型或形式与特定的文化产业之间围绕名流的公众面孔的持续谈判。后结构主义者理查德·戴尔揭示了明星形象互文性的构建和发展:“人的心里和身体构成了一套资源,这套资源必须由承担为大众消费设计名流任务的文化产业中介即大众媒体来修饰和完善。——明星的形象受到大众传媒和受众创造性同化吸收的扭曲、修正。”所以也是粉丝的接受和喜爱,进一步增强了明星对于此类人设的选择。
  为什么“反抗”人设这么好卖?说起来,这个上面这个问题也挺矛盾,人设本身是一种虚伪,而这种虚伪的变现形式是:“坚持真实和反抗虚伪”。为什么“反抗虚伪”的人设这么好卖?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逻辑。反抗的原生性欲望要追溯到当下社会观念导致的成就饥渴上。
  抽象欲望的循环的缺口导致成就饥渴
  克里斯·罗杰克对后天名流的现象进行了考古,他认为后天名流作为相对于先天名流(传统等级森严社会里的贵族血统)的现象,产生于民主制度下的平民社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即是后天名流公众面孔涌现的根基性背景。
  这是如何作用的呢?上帝死后,在一个没有卓越价值观念的社会中,民主似乎是权威唯一合理的基础。“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的政治观念催生出两个潜在价值:1、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资格;2、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多数人认可。
  这两个价值其实可以构成一种抽象欲望的循环:
  众生平等之后,民主与自由为大家许诺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平民社会中的奖励文化则是赐予成就者金钱和地位。如何判定成就?宗教价值被“多数人的认可”所代替。(1)号、(2)号关系的勾连,解释了对成就的渴望作为人身份认同的标准内嵌于社会之中,民主文化必然是一种成就文化。并導出一个结果——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悖论:“这一制度在形式上传达了平等和自由,但却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地位上和财富上的不平等。”以平等的形式追求不平等,之后成就谱系顶端的人获得认可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则更小,因而(3)号关系在实践中则出现断裂。绝大部分被兜售“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观点的人们,渐渐发现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平庸的才能同遥不可及的成就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这一抽象欲望循环在对于“平等的被认可机会”缺失的情况下永远不可能闭合,被拒绝感和无效感使得“成就饥渴”将会一直存在。
  反叛精神满足受众情感投射
  如大卫·马歇尔所认为的那样:名流是一种社会构建;同时,被构建的社会来塑造名流。埃加德·莫兰也认为:“名流的力量是作为观众被压抑需求的一种投射。”
  克里斯·罗杰克也在研究中列举了众多反英雄题材的叙事作品以及具有反抗精神的后天名流与虚拟名流(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他们因为越轨行为臭名昭著,但无论如何,臭名昭著同样也是获得声望的表现。而且现实中,正因为越轨行为(超越一般社会互动规范的角色界限,甚至常常涉及违法行为),臭名昭著的名流还是会获得众多拥趸,迷恋他们的“正义”、直率、勇敢和反抗精神,进而拥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越轨行为的潜在看法:1、打破消极的规则束缚和权力压制的勇敢行为,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能力,具有极大的诱惑力;2、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违法的行为。如果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前者是Id/本我的,后者是Ego/自我的。
  所以一方面,平庸的日常时刻需要“超越”的惊喜,另一方面,民主政治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催生了越轨的渴望。然而普通人越轨成本太高,将情感投射到某一个角色身上,让他(她)替我们“呐喊”,仿佛他(她)代表我,我就是他(她),既满足了反抗情绪,有弥合了抽象欲望的循环。萨德侯爵可以臭名昭著、拜伦也有类似的名声、波德莱尔也是一个浪荡公子;当然后来反抗成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正确,马尔塞·杜尚的《泉》成为重新思考艺术的追问、大卫鲍伊的雌雄同体形象触及了异性恋边界;如今高分反抗叙事,在解构中进一步满足了观众的感官和心理:《小丑》、《死侍》、《黑袍纠察队》、《韦恩》……我们甚至把这种越轨的行为、暴力的使用解释为因自己非凡的品质达不到认可而产生的报复。
  《酷天下》作者迪克·庞坦和大卫罗宾斯认为“酷”是“个体反叛的永恒形态”,当下我们更爱用“飒”、“刚”、“keep real”(源自根植于反抗精神的嘻哈文化)来表达这一状态。因而“反抗虚伪”是观众受挫欲望的表达,是意识形态的化身,受众的类型或形式与特定的文化产业之间围绕名流的公众面孔的持续谈判。
  所以这样时代背景下的观众选择了具有反抗精神的明星(或真实或虚拟),蕴藏着越轨和反叛情绪投射的率真,但必然真实地接近“疯狂”。
  “生活政治”受技术加持,人人皆可立人设
  “生活政治”是鲁道夫·巴罗提出的一个复杂概念,核心观点是,追求自我实现作为新的政治取代了曾经聚焦于人类平等、集体变革的解放政治。当吉登斯对“生活政治”进行集中研究时,认为生活政治的原则就是——体现。他认为现代性生活中,“自反性重建”是社会互动——“体现”——的惯常特征。“自反性重建”意味着我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持续关注着自己的公共外表,并利用公共领域的元素重新设计自我。个人价值被附加在精神和打扮的外表上。   “名流存在于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世界,因而这个事实获得了某种许可,可以去做普通人只能梦想的事。”这样的世代已经过时了。现代技术从摄影技术到社交媒体给平等众生提供了越来越低门槛的自我呈现的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兜售自己,从网红代际的更迭就可以看出人们自我兜售技术的深化:从凤姐为代表的审丑网红,是一种标签化的朴素戏谑与反叛;到豆瓣女神、雪梨为代表的精致化、专业化的身体呈现策略;再到如今papi酱以及之后更多垂类的Vloger精致生活方式的呈现,是一种从扁平、单一、朴素向深化、立体、精致的自我呈现技术的发展。
  于是人人在社交媒体里呈现自己的“叙事断片”,这些“断片”成为个性和魅力的载体,且货币为美的判断和感知建立了量化等级。“上海名媛”现象不过是当下我们所有人“生活政治”的缩影。
  反叛异化为策略,媒介战胜现实
  然而商品经济要持续运转下去,需要源源不断的需求红利,明星形象和商品经济的相互依附性越强,也就越依赖一个前提,足够多的流量。在这样一个逻辑下,“反抗”性质的人设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明星作为有机资源进行“反叛行为”兜售人设“叙事断片”,激发新话题,吸引关注度,提高经济转化可能。然而,大量的流量与关注度就意味着明星人设需要在众口难调的兴趣里取最大公约数,因而人设的本質核心绝不可能是反叛,而是究极保守,偶尔跳脱规范,不过是“人性化”的把戏。
  另外自我呈现技术,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的“进化”,都在向我们一步步昭示着,“叙事断片”构建人设取代现实生活成为可能;后天名流依靠媒介获得名望,媒介也因此“反噬”现实获得权力,家境优渥的先天名流也越来越需要通过媒介获得后天名流的身份认同。
  最后我要重申的观点是,名流在和社会的协商之下构建人设,同时也为社会树立模仿的“榜样”,这些榜样正中民众“成就饥渴”的下怀,往往以直率、反叛的形象引起观众共鸣,获得巨大流量。现代社会的“生活政治”揭示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以自我实现为生活目标,而个人价值的体现,如今需要寓于在“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中,好看的皮囊依靠整容、摄影技术和时尚;有趣的灵魂,需要以社交媒体“叙事断片”的自我呈现技术为中介。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保守的“反抗”外衣下精致的利己自我呈现。
  参考文献:
  [1]克里斯·罗杰克:《名流:关于名人现象的文化研究》,李立玮译,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2]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页。
  [3]许高勇,王蕾婷:《“人设戏精”网络亚文化的自我呈现、社会表征及其反思》,《新疆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4]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作者简介:
  张亚男,女,1994年9月,山西阳泉人,硕士学位,河北大学,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政治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上的优势,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教师要自觉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容器设计》为例,结合课程目标,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教育资源,探讨将思政元素
期刊
一、智库与智库产业化  (一)智库  智库起源于西方国家,翻译自英文单词think-tank,也译为思想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1],智库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专业从事知识、思想和技术等研发生产,并面向政府、社会及个人提供专业决策咨询服务。[2]也有观点认为,智库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政策、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发展,对于本科英语专业而言,其基础课程现在实行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应随之做出与其相对应的改变。当下,英语学科受到实用观念、功利观念等不同因素产生的影响,其自身具有的人文性被逐渐忽略以及弱化。在英语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其强调过程学习,有利于帮助英语学科人文性的重塑以及浸润。因此,本文就基于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之中开展的项目式模式进行探究,以供參考。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教育方式也不断随之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是新时期教育变革的新形势,也是高校在课程创新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治疗技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学生帮助患者康复的现代康复技术必备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用于该课程的理实教学中,让教学课堂不仅有温度,还有创新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前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必须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责任,而“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和课程思政提倡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进行了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语言教学同向而行,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前言  近些年来,“课程思
期刊
摘要:随着艺术领域的不断发展,艺术专业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阶段属于艺术专业领域中一门非常基础的专业,它主要就是通过对文字、色彩以及图形等元素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冲击,从而传递设计的内涵。在人们对视觉审美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展开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学术研究的基础就是诚信和真实,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关乎我们民族甚至人类的进步。但学术诚信现在在高校研究生中已经开始逐渐缺失,主要表现为缺乏踏实的钻研精神、买卖论文、仓促应付、急功近利、败坏学术风气等。治理学术诚信缺失的措施:加强高校科学精神氛围的建设、完善对于学术腐败惩治的法律法规、加强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认知水平。  关键词:学术诚信;措施;科研精神  一、研究生学术环境的现状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提出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任务和要求。社会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为例,总结其以普法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建立机制、建设队伍、科学培训、丰富形式等着力培养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专业素质、法律职业精神,提升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普法实践;德法兼修;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在高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与初中级词汇教学的不同之处,分析了高级汉语综合课中词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点,提出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级汉语;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胡明扬指出:“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定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汉语词汇音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提升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力能力,教育部门提出关于加强学生英语听力策略训练的新要求。为了有效落实学生英语听力策略训练的相关工作,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加强学生听力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目前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中还存在许多障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工作水平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大学英语听力中的障碍问题,然后结合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现状和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