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本中“文本空白”的研读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文本解读的主观性,巧用省略句、文本语段中的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探究细说作品的形象、主题,又要在解读文本主题、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空白进行想象说话、写话。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理解或解释作品的意义,并且以自己的经验来丰富与补充作品的内涵。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要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基础上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更好地得到发展。
  关键词:文本空白;课堂教学;补白
  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的形象,有时甚至以自己的经验来丰富与补充作品里形象的内涵。简言之,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也就是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体现了学生(读者)解读文本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经典,有很多作品中都留有文本空白,也就产生了文本的主观性,因此在学习中学生(读者)理解文本就有了对主题的多元解读,文本或语段的“空白”处想象、拓展等。《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文本巧设空白,构成教学的疑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经过“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的自我奋斗历程,不仅饱尝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心得想谈谈文本“空白”处的想象、拓展及由此引出的说话、写作训练。
  一、寻找省略句里的文本空白探究细说作品的形象、主题
  省略号常用来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它是文本空间的表现形式之一。课文中的省略号,有的并非话未说完,而是因作者表达艺术的需要而使用省略号的。这样的省略句,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把未表达完的句子补充完整,让学生明明白白说清楚。
  例如认识曹禺的戏剧剧本《雷雨》中鲁侍萍这个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她在对话语言中的省略号来理解、分析。鲁侍萍三十年后与周朴园在周家客厅再次相遇,一番对话交锋她表明身份,周的表白让鲁侍萍还有一丝幻想,这些表现了她善良、坚忍的一面。但当她看见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周萍打了鲁大海后,鲁侍萍的幻想破灭了,剧本写道:“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从表面看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鲁侍萍用来调整、掩饰情感的一个停顿过程,这处文本空白——省略号掩饰了其内心的慌乱,重新调整她的感情,学生在表演时其他学生都忍不住想替鲁说出:“你是萍儿,我是你妈啊,鲁大海是你弟弟。”从深处探究,这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而其中又加上一连串省略号,正是她激愤到冷静的一个情感转变,她最终没有说出“你是萍”的真相,这里的文本空白就可以让学生一读再读,在语气的断续中进一步把握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她是善良的母亲,也是清醒的下层劳动妇女。情绪激动她差点说出身份时又马上意识到残酷的现实不能让他们母子相认,只能用谐音掩饰过去。因为此时母子、兄弟成了阶级对立的关系。两个阶级之间的爱情悲剧的主题也被凸显出来。学生在表演式的读与揣摩中在这个文本空白处停顿,继而较好地关注人物言行,把握人物的心理、性格乃至背后所隐藏的悲剧主题。
  作为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不过是书面语言的一个小小构件,但是它却能传达一般语言所无法传达的信息,突出情感世界的深蕴,其作用不可低估。在对省略号背后的空白的解读中,学生对主题和人物的探究得到深化甚至是纠正的满足,他们可以更加充分感受积极参与、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悦。
  二、在课文语段的“空白”处质疑,启发想象、拓展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所以阅读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空白”,引导学生质疑想象。在教学中,教材即文本中有着许多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处。“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简略处,故事情节的省略处,其字里行间往往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生(解读者)透过文字去想象、去思考、去探究、去发掘隐在文学作品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内容或情感。
  比如鲁迅的文章,在创造中他常在语言中有意识地留下“空白”或“未定点”,带有“言外之意”,需要读者自己发挥想象力来填充。模糊语言使文章含义比字面的表达更多,更丰富。例如《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墙壁上的对联时,只提到了一联。据有关资料介绍,那放在长桌上的一联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作者有意不写这一联也是运用了空白艺术。这副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自我修养的标准。此处运用空白手法含蓄地告诉我们,在鲁四老爷心目中,理学家自我修养的标准只是个幌子,他并不想去践行,对联也只是个摆设而已。
  又例如《药》中写华老栓拿了人血馒头回家时,提到了“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这“古□亭口”中的□是个什么字呢?显然,作者不是不知道。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在浙江绍兴县城内的轩亭口有一牌楼,楼上有一匾,匾上题有“古轩亭口”四个字。秋瑾烈士于1907年在这里就义。作者不把这个“轩”字写出来,是有意运用了空白艺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对革命先驱的追念。
  这些文章行文的“断裂地带”,正是我们练习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生活原像。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贮存的感性材料对文字进行思维加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与课文重点部分的对话中,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启发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合理推想,有助于结合文本资源,激活想象力,引发情感共鸣,生成文本意义,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三、利用文本空白进行想象说话、写话
  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是努力做到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在语文课文中,文本的语段有许多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回味的余地,思索的空间,想像的内容。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挖掘,对学生感悟文本,提升阅读价值和写作训练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与言语形式的学习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对于“祥林嫂”的命运很多学生都给予一把同情之泪,也可以设计一次说话训练:“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如果阿毛没有被狼吃掉;如果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如果上面的‘如果’其中一个成为真实,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显然,这就是文本中的空白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思考去填补这样的空白。这种假设的激趣,即以种种假设改变人物命运的练习学生的回答往往因有话可说而“五彩缤纷”,但在某一学生侃侃而谈假设情境之后,又有其它同学根据故事的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次无奈的否定。在想象与说话中学生讨论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更深刻地认识到鲁迅对民国时期农村地区封建思想对妇女压迫、残害的现实的痛苦心路历程,更好地认识鲁迅文章的“人史”意义和价值。
  学生阅读文本是探索与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中有的文本浅白如水,也有的文意藏而不露,学生对潜藏在文字下面的信息对话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导向作用,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牵线搭桥,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味文本,从而与文本、与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内心、在情感与作者融为一体。对此,教育家叶圣陶给予了肯定的论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受,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工弥深。”这与当前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意语言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时,可以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相遇,与主人公相遇,感受生命,倾吐性情。在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综合性、活动型的语文学习,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想象创造新的“文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 李景华《教学艺术散论》,中国文艺才出版社[M].
  [4] 樊遵贤《论“文本空白与未定点”对读者鉴赏的意义》,《湖南社会科学》[J].2000年05期.
  [5] 黄殿继.《<故乡>中省略号用法分析》网上文章[J].
其他文献
摘 要:质疑、批判地学习课文,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要释疑,要能够正确、客观、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思维逻辑,还应该做到博闻强识,广泛收集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的实践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培养了学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作为学习的主人,应该主动掌握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形成自己的智力活动,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研讨的过程,而教师的责任就是促使这种探究的顺利进行。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研讨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在
期刊
摘 要:本文全面阐述了语文教师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总结了自己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做法及实施激励性评价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激励;依据;根本;补充;问题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激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激励在教师驾驭教学中的运用,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正常水平。“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
期刊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数系的扩充这一课中,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数系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
期刊
摘 要:目前在校聋生的思想教育十分迫切。本文阐述了在思品课中对聋生进行教育应紧扣重大时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克服不良行为;笃学立志,促进聋生综合素质提高;走出课堂,增强聋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聋生;思想教育;爱国;法制;情感体验  聋生由于其身理缺陷,不仅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往,也间接造成了他们的道德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学校中对聋生进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不仅能增强他
期刊
先人之吟咏,历史之积淀,文化之传承,民族之瑰宝。  ——文言诗文  初中教材所选择的文言诗文言语简练、精美,可谓字字珠玑。可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到文言诗文的教学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的状况愈演愈烈的今天,当我们周围的人以至于我们自己做事越来越追求“高效”甚至可以为了追逐“短、频、快”实现目标而放弃享受其过程的快乐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坐下来,
期刊
教材分析:  对于玩具学生并不陌生,玩具因质地不同、设计不同,分为许多种类,充气玩具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感受充气玩具里面的科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知道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学情分析  (1)基本知识:四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已有了解,并且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2)基本技能分析:  学生乐于参与各项探究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要追求搞笑的质量,首先是要构建和谐的课堂,作为教师要通过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再者还要通过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和谐;课堂  和谐,我们并不陌生,其古今皆已有之,从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桃花源”到西方的“乌托邦”,时今中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哪一个不是和谐精神贯穿始终。同样,我们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的重要标志。新课标强调: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应重点突破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模式;构建;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已远
期刊
摘 要:物理选修2系列是最具特色、也是最适宜我国国情的普高教材。为使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发挥作用,笔者将从两个(改进高考模式和维持现行模式)方面对实施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教材提出合理的建议,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建议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物理选修2系列是最具特色、也是最适宜我国国情的普高教材。为什么这么说:其一,物理选修2系列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