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法与学法的优化

来源 :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讲究教学方法,也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教法与学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我们教师要创造条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
  
  1学法转化为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
  
  1.1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即教案必须体现学生的学法;在上课时,教师要“目中有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的学法进入教学实践。
  1.2教学设计要体现基本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堂上教学设计的落实,都应周密考虑,精心安排,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1.3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学习的阶段性。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的过程。学法转为教法,还要体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以指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可以分认识、巩固、应用三个阶段。教师设计教法时应使学法融合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中。以培养思维能力而言,在获取知识的第一阶段,通常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疑难混淆处,鼓励学生质疑,以求得真知;在复习巩固的第二阶段,可采用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在应用的第三阶段,可采用综合、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当然,上述的各种思维方法在三个阶段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2教法转化为学法,实现学法优化
  
  2.1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为学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起着间接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法转化为学法时,必须调动和优化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建立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优化学法,使学生在愉悦有序的环境中获得新知,发展智能。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心理品质有关,而心理品质的养成又与教法、学法有关。如单元复习,一般的教法是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再补充一些拓宽加深的知识;学生的学法就是记笔记,课后再复习记忆,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教法和学法很难达到优化的目标。如果反过来,教师在课结束时,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归纳、概括、整理,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扮演或讲述等形式表达出来,则情况就明显不同。开始训练时,学生的整理总是不全面,甚至会罗列一些非本质的内容。这能否说明学生的脑子“笨”呢?当然不能,只能说明学生的归纳、概括、综合能力等尚缺少训练。
  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只能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相信学生,给予学生一片爱心,会产生一种良好的“期望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习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从而达到优化学法的目的。
  2.2重视示范性,为学法提供依据。教师通过优化教法,给学生作示范,让他们认识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法的过程和意图,提供优化学法的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作出榜样。教师准确精练生动的语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规范使用教具、规范绘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习题教学中,尤其是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其解题的思路、思维的方法、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技巧等教法,应给学生作出示范,起到优化学法的作用。
  2.3注意可操作性,使学法落到实处。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学习能力,优化学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教学艺术规律和优化教法,还要在教法转化为学法时注意学法的可操作性,才能使学法落到实处。如以阅读教材的方法为例,要提高阅读质量,使阅读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时,教师宜掌握三个操作程序:根据大纲精神、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拟定恰当的预习提纲;课内阅读时,又要提出合适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单元复习时,还要从知识的框架、脉络、体系上作指导性的指示。这样的教法必定能使学生的阅读方法,即通读、精读、研读等不同层次的要求逐个落到实处,真正达到优化学法的境界。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探究意识的教学改革空前高涨。实践证明,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本文就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是高尚情操的载体。在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里,到处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关怀。如朱自清的《背影》,莫怀戚的《散步》,无不把“关
期刊
〔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法改革与教法指导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要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教学培养改革能力参与    初中课程教材改革,是我国基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关键词〕 计算教学方法价值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始终。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期刊
〔摘要〕 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分广泛。它既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必备条件。初中历史教学就是为青少年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初中历史的教学也需要好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法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
期刊
我班是艺术生班,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学习习惯不好,有怕苦、畏难的情绪,甚至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经不起挫折,厌恶学习。针对学困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着重就学困生得心理障碍作了一点有益的探讨,仅供参考。心理学观点告诉我们,学生都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而学生的心理活动又取决于学生自身素质(身心发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凡学困生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就中学学生能力培养问题从明确目标和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能力尤其是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张从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教学观、以及课堂观方面转变观念,进行改革。  〔关键词〕 观念能力应用主体主导课堂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期刊
能力和素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力是指人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利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人们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有所发展。素质是指人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等素质。能力
期刊
中学的历史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来说,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地位不容乐观,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视程度也是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学历史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推行创新教育,既是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学历史教学本身发展所必须的。    1创新教学理念,探究学科内涵   
期刊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使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应该育教育理育趣,使学生享受每一堂课,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1讲究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    1.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兴趣能引起注意,激发情感,在教学中不只是用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讲解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判断推理能力增进,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思维的各种品质(如思维的指向性、深度和广度、批判性和创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