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战争史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renma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证明:分子靶向药在癌症治疗方面确实有着极为强大的效果。
  在人类与癌症抗争的漫长过程中,治疗手段也经历了数次革命—就在不久前的10月1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两位科学家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卓越贡献。
  虽然癌症有很多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某些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扩散到健康的器官和组织。对癌症最早的认知记录来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最早将癌描述为肿块,或者叫瘤。
  如果把它当做肿块来认识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切除它是最好的选择。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例癌症手术当属1809年美国人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卵巢肿瘤。从此之后,伴随着无菌技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成了治疗癌症的主要方式。
  1836年,人们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异常细胞”,才开始认识到肿瘤与癌症不能混为一谈—只有恶性肿瘤才能被称为癌,而那些“异常细胞”才是真正的凶手。于是乎,在手术之外,治疗癌症的思路转为如何遏制或者杀死这些细胞。
  最早的放疗可追溯到1895年,当时的人们尝试用X射线和镭来治疗癌症。但放射线对人体细胞的攻击是无差别的,治疗癌症的时候会杀死大量的正常细胞,给患者的伤害极大。
  虽然我们经常将放化疗放到一块,但是化疗却比放疗出现的时间晚得多。1946年美国人首次采用氮芥治疗淋巴瘤标志着现代化疗的开端。化疗药物的原理是针对长得快的细胞进行杀伤。
  由于放化疗都是全身治疗,对于患者来说,严重的副作用令人异常痛苦。在早期的放化疗过程中,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无法忍受副作用而选择中断治疗或者自杀(放化疗技术发展到现在,副作用已经极大地降低)。然而直到这个时候,人们依旧找不到癌细胞产生的真正原因。
  1953年,现代医学终于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便拓宽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很多无法解释的疾病都找了对应的基因突变。癌症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分子机制的不断揭秘,人们发现癌症和基因突变的关系极为密切。既然癌细胞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产生,那么我们针对突变位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就行了吗?于是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靶向药物应运而生。
  事实也证明:分子靶向药在癌症治疗方面确实有着极为强大的效果。在肺癌治疗中,存在EGFR基因突变,单单使用靶向药就可以达到60%-80%的治愈效果,可以说是人类攻克癌症的一大胜利。但是,伴随着分子靶向药的诞生,癌症治疗的另一个问题又开始不断地凸显出来:耐药。这是由于分子靶向药一般会精准瞄准某些靶点基因,而一旦靶点基因发生突变,这种靶向药物就会失去作用,患者的癌症将会进一步地恶化。
  癌症就像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就像癌细胞来自于人体一样,我们体内也有天然抗癌战士—免疫细胞。免疫系统的基本性质就是能够区分“自我”和“非我”,杀死入侵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威胁。刺激免疫系统原有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并不是新鲜的想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人尝试使用细菌来感染病人,试图激活免疫系统的防御(当然以失败告终)。
  T细胞是这种防御中的关键角色。如果把T细胞比作战斗力强大的坦克,有些蛋白质就是坦克的“油门”,可以加速它杀伤敌人;另外有一些蛋白质就是“刹车”,以免“坦克”伤及无辜的健康细胞。
  20世紀90年代,詹姆斯·艾利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里研究T细胞蛋白CTLA-4。他是发现CTLA-4可以作为T细胞刹车的科学家之一。几乎同时,1992年本庶佑发现了PD-1,这是在T细胞表面的另一种蛋白质,与CTLA-4相似,也是T细胞的“刹车”,只是操作机制不同。
  两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如果解除T细胞的“刹车”,让免疫系统加速,重新获得对癌细胞的追踪和杀伤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癌症。由此诞生的免疫疗法药物的好处在于,它并不专门针对某种癌症,因此无论癌细胞如何快速突变,免疫系统能够找到它,解决了耐药性的问题。新的临床研究表明,针对CTLA-4和PD-1的联合治疗更加有效,这在黑色素瘤患者中也得到了证明。
  2018年诺贝尔奖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1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让免疫系统参与抗击癌症的斗争……现在已经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治疗方式的看法。”如今,癌症的治疗已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相信不远的未来,人们再也不必谈“癌”色变了。
其他文献
打工记
期刊
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欢迎宴会,并主持大小范围会谈,同“上合大家庭”的各国领导人共同回顾了上合组织17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全面规划了组织未来的路径和方向,并且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会后介绍本次峰会成果时说,成员国领导人签署、见证了23份合作文件,是历届峰会成果最多的一次。可以说,在中方和各成
鸡毛鸭遇见鸭毛鸡。  鸭毛鸡问鸡毛鸭:“你的鸡毛怎么少了一根?”  鸡毛鸭扭头看看自己的屁股:“真的呀,怎么只剩两根了?”  他想了又想。  “想起来了,”他说,“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图画书,叫《萝卜回来了》,这本书你看过没有?”  “看过,”鸭毛鸡说,“下雪天小兔找到一个萝卜,她把萝卜送给小猴,小猴又送给小鹿……反正送来送去,萝卜又送回小兔家了。可是这故事跟你那根不见的鸡毛有关系吗?”  “当然有
据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执委会消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2019年5月在北京舉行。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应促进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促进亚洲文明发展的深邃思考和责任担当,对于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重大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与有关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外文化名家、文化学者围绕推动
铃子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在学校的舞蹈课上,她跳舞的样子被同学们打趣说像一只笨拙的熊。铃子伤心得要哭。她自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她希望自己的歌声能如山间潺潺的小溪一样清甜,舞姿能像花间飞舞的蝴蝶一样灵动。  可实际上,她的歌声总像脱离轨道的火车一样乱了章法,而她的舞姿被同学们说成像一只笨熊……  她垂着头,一直走到自己的家门口,正要拿钥匙开门,忽然发现门把手上别着一张彩色的卡片,上面写着:
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2020年11月4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顺利开幕。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市场信心遭受重创的背景下,中国
在一代又一代治沙造林人的接续努力下,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阿克苏,如今已经变成“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沙漠绿洲。  2020年9月的一天,75岁的依马木·麦麦提在儿子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新疆阿克苏柯柯牙三北防护林。“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年都要来看上一次,这些树木就像我自己的孩子,我是看着它们长大的。”每次看到眼前成林的树木,依马木·麦麦提都无比兴奋。  阿克苏,地处
小狮子非常不满意自己的脑袋。不是嫌脑袋笨,而是嫌脑袋上的毛又少又短,大伙儿都叫他光头狮子。  小狮子很想为自己找一顶合适的帽子。他想,如果戴顶帽子遮盖一下,也许自己的模样会很帅,很威风,大伙儿也就不会再叫他光头狮子了。  小狮子平时很爱画画,大伙儿都说他挺像个画家。他躲在家中,为自己画了八幅戴着帽子的画像。画像上的每一顶帽子,都非常漂亮非常神气。他挑了一幅自己最满意的画,去找格格丁巫婆,想请她为自
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解读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关注着中国,中国也不断调整着自己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解读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出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江西,作为2016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通过先行先试,成为中国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