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对于立方要求我方做出的三项承诺,田副外长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立副外长虽反复纠缠,但请示立总统后,同意不将前两项写入两国建交公报。
1991年9月初,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布独立。就在此前的七八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接连采取了极为不寻常的行动:下令解散苏联内阁、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下令停止所有政党在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
9月6日,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承认波海三国独立。
7日吃午饭时,外交部苏欧司司办值班员在饭厅找到我(时任主管苏联的副司长),告诉田曾佩副部长让我立即到他那里去一趟。我撂下饭碗就往“田办”赶。田副部长告诉我,有位中央领导同志刚刚来电话说:波海三国宣告独立,戈尔巴乔夫昨日已经承认了。在9月中旬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估计这三个国家将会提出入会的申请。要趁着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需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这一有利时机,立即派人去三国商谈建交事宜。
田副部长还告诉我,钱其琛部长让他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带着我乘最近一趟班机飞往莫斯科,之后立即转赴波海三国。
第一站:毫无悬念
莫斯科时间9日中午12时,我陪田曾佩副部长乘坐民航班机抵达莫斯科。10日晚6时,田副部长一行四人乘坐苏联民航班机飞往第一站——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7点半抵达。
在机场贵宾室,我把建交公报我方草案的中、俄、英文本交给了往迎的爱沙尼亚副外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与田副部长一行在“塔林”饭店共进晚餐。饭后,他把我留下,说要“谈一谈”。我说,如果要谈建交公报,我就报告政府代表。他说“不必惊动他,我们一起谈就行。”我立即到田副部长住处作了汇报。他说:“客随主便吧,你跟他谈也好,先听听他有什么意见。”还开玩笑说:“他去年还在苏联驻外使馆当参赞呢,你与他谈,也不算不对等。你也来当一回‘政府代表’吧!”
爱沙尼亚副外长对我说:“我们刚刚独立,外交程序性的事情不懂。你们的建交公报草案,我给外长看了,他让我弄清两个问题,现在可否问一问?”我答:“请讲。”爱副外长问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的文本,特别是台湾问题,是否都这样写的?我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又问爱沙尼亚如果现在与中国建交,中国是否会支持爱沙尼亚几天后加入联合国?我表示这个问题很大,要报告政府代表,但又说:“我个人认为,这不会成为问题。”过了几分钟,田副部长让我代表他,向爱副外长正式作出了肯定的答复。
此时,晚上11点已过。爱沙尼亚副外长告诉我,他要立即向外长报告,让我在会见厅等着回应,还说:“那是一瞬间的事!”结果,我在原地等了个把小时,第二天零时30分左右,他兴奋地告诉我:“总统刚刚看过中爱建交公报的中方文本,当即就开了‘绿灯’。”爱副外长建议明天上午10时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俄英三种文本,还有爱沙尼亚文本都签。他还开玩笑说:“爱沙尼亚文本,你们也许看不懂,但我们不会骗你们的,每个词都与你们的俄、英文本一样。”末了,又补充了这么一句:“中文本我们也看不懂,彼此彼此。不过,中国人诚实,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这么说。”
11日上午10点,中爱副外长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他们还就发展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
第二站:未谈而果
9月11日上午11点一过,我们一行在旅馆吃了一点“干粮”后,乘坐两辆车子,在爱沙尼亚外交部一辆车带领下,沿着风景如画的滨海路走了大约10公里之后,就上了通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国道,行程约有二百五六十公里。
下午3时左右,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下榻的饭店。半小时过后,拉脱维亚一位副外长来到我的房间,略作寒暄后便说:“爱沙尼亚的朋友们已经把上午签署的中爱建交公报用传真发了过来。你们双方这两天谈判的情况,我们大体上也了解。”接着,我把中拉建交公报草案的中、俄、英文本交给了他。拉副外长看了俄、英文本后说:“初步印象是,文本的内容与中爱公报的文本一模一样。”我说:“是的,只是国名不同。”
他接着说:“你们来波海三国之前,我们三国外交部的负责官员之间多次进行了沟通。爱沙尼亚的朋友已经告诉过你们,我们三国政府当前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在几天后就要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作为安理会一个常任理事国,是否支持我们三国加入联合国。”又说:“已经看到了爱沙尼亚朋友的通报:中国政府代表对此已作出了明确的正面回应。”还说:“中国政府代表今天晚上如能正式向我们作出同样的表态,我们将感激不尽。”对拉副外长的上述谈话,我立即向田副部长进行了汇报。
晚上,在拉副外长举行的宴会上,田副部长向他明确地说:“双方这次如能签订两国建交公报,中国政府将支持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拉脱维亚副外长听后高兴地举起杯,“为拉中建交干杯!”12日上午10点,中拉副外长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
第三站:谈得很“苦”
12日下午二时半,我们的车子在两辆立陶宛警车一前一后带领、护送下,很快就到达总统府区。此时,我发现在道路两旁各有一条深沟,沟旁拉着铁丝网,堆满着沙袋。我们的车子被领着走了几百米后,在一幢三层楼前停了下来。此时,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等候我们。她带着我们先到地下,转了一阵后,乘电梯到达二层,又转了一阵,走楼梯上三层,把我们都快转晕了。
1991年9月初,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布独立。就在此前的七八天,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接连采取了极为不寻常的行动:下令解散苏联内阁、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下令停止所有政党在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
9月6日,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承认波海三国独立。
7日吃午饭时,外交部苏欧司司办值班员在饭厅找到我(时任主管苏联的副司长),告诉田曾佩副部长让我立即到他那里去一趟。我撂下饭碗就往“田办”赶。田副部长告诉我,有位中央领导同志刚刚来电话说:波海三国宣告独立,戈尔巴乔夫昨日已经承认了。在9月中旬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估计这三个国家将会提出入会的申请。要趁着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需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这一有利时机,立即派人去三国商谈建交事宜。
田副部长还告诉我,钱其琛部长让他以“中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带着我乘最近一趟班机飞往莫斯科,之后立即转赴波海三国。
第一站:毫无悬念
莫斯科时间9日中午12时,我陪田曾佩副部长乘坐民航班机抵达莫斯科。10日晚6时,田副部长一行四人乘坐苏联民航班机飞往第一站——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7点半抵达。
在机场贵宾室,我把建交公报我方草案的中、俄、英文本交给了往迎的爱沙尼亚副外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与田副部长一行在“塔林”饭店共进晚餐。饭后,他把我留下,说要“谈一谈”。我说,如果要谈建交公报,我就报告政府代表。他说“不必惊动他,我们一起谈就行。”我立即到田副部长住处作了汇报。他说:“客随主便吧,你跟他谈也好,先听听他有什么意见。”还开玩笑说:“他去年还在苏联驻外使馆当参赞呢,你与他谈,也不算不对等。你也来当一回‘政府代表’吧!”
爱沙尼亚副外长对我说:“我们刚刚独立,外交程序性的事情不懂。你们的建交公报草案,我给外长看了,他让我弄清两个问题,现在可否问一问?”我答:“请讲。”爱副外长问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的文本,特别是台湾问题,是否都这样写的?我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又问爱沙尼亚如果现在与中国建交,中国是否会支持爱沙尼亚几天后加入联合国?我表示这个问题很大,要报告政府代表,但又说:“我个人认为,这不会成为问题。”过了几分钟,田副部长让我代表他,向爱副外长正式作出了肯定的答复。
此时,晚上11点已过。爱沙尼亚副外长告诉我,他要立即向外长报告,让我在会见厅等着回应,还说:“那是一瞬间的事!”结果,我在原地等了个把小时,第二天零时30分左右,他兴奋地告诉我:“总统刚刚看过中爱建交公报的中方文本,当即就开了‘绿灯’。”爱副外长建议明天上午10时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俄英三种文本,还有爱沙尼亚文本都签。他还开玩笑说:“爱沙尼亚文本,你们也许看不懂,但我们不会骗你们的,每个词都与你们的俄、英文本一样。”末了,又补充了这么一句:“中文本我们也看不懂,彼此彼此。不过,中国人诚实,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这么说。”
11日上午10点,中爱副外长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他们还就发展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
第二站:未谈而果
9月11日上午11点一过,我们一行在旅馆吃了一点“干粮”后,乘坐两辆车子,在爱沙尼亚外交部一辆车带领下,沿着风景如画的滨海路走了大约10公里之后,就上了通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国道,行程约有二百五六十公里。
下午3时左右,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下榻的饭店。半小时过后,拉脱维亚一位副外长来到我的房间,略作寒暄后便说:“爱沙尼亚的朋友们已经把上午签署的中爱建交公报用传真发了过来。你们双方这两天谈判的情况,我们大体上也了解。”接着,我把中拉建交公报草案的中、俄、英文本交给了他。拉副外长看了俄、英文本后说:“初步印象是,文本的内容与中爱公报的文本一模一样。”我说:“是的,只是国名不同。”
他接着说:“你们来波海三国之前,我们三国外交部的负责官员之间多次进行了沟通。爱沙尼亚的朋友已经告诉过你们,我们三国政府当前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在几天后就要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作为安理会一个常任理事国,是否支持我们三国加入联合国。”又说:“已经看到了爱沙尼亚朋友的通报:中国政府代表对此已作出了明确的正面回应。”还说:“中国政府代表今天晚上如能正式向我们作出同样的表态,我们将感激不尽。”对拉副外长的上述谈话,我立即向田副部长进行了汇报。
晚上,在拉副外长举行的宴会上,田副部长向他明确地说:“双方这次如能签订两国建交公报,中国政府将支持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拉脱维亚副外长听后高兴地举起杯,“为拉中建交干杯!”12日上午10点,中拉副外长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
第三站:谈得很“苦”
12日下午二时半,我们的车子在两辆立陶宛警车一前一后带领、护送下,很快就到达总统府区。此时,我发现在道路两旁各有一条深沟,沟旁拉着铁丝网,堆满着沙袋。我们的车子被领着走了几百米后,在一幢三层楼前停了下来。此时,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等候我们。她带着我们先到地下,转了一阵后,乘电梯到达二层,又转了一阵,走楼梯上三层,把我们都快转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