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维持好年景?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因为运气,也不是因为今天的金融市场更加理性,近20年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原因,要归功于中央银行家们更优秀的表现和更大的独立性?
  
  从格林斯潘首次当选美联储主席到现在,已经20年了。这段时间中,全球平均收入的高增长是以往任何一代人都不曾见过的。“二战”后第一代人所经历的增长集中在发达国家,而过去20年里,穷国和穷人的收入增长也非常迅速。
  稳定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很少有国家经历“失落的年代”,也没有出现长时间大规模的失业。只有两件事可称得上真正的宏观经济灾难: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15年”;另一件则是波兰以东地区在90年代向资本主义转型时遇到的困难。
  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这种稳定性——虽然仍然有宏观经济冲击,这些冲击仍然会引起资产价格大幅度的和突然的变动,但工作机会大幅减少、失业高涨和深度萧条等后果并没有发生,或者说被极大削弱了;而且,这种状况已经延续了一代人的时间。经济学家将它称为经济周期的“大温和”(great moderation),这个称谓恰如其分。
  这种“大温和”来得很突然。格林斯潘刚就任的时候,人们肯定没预料到这种情况。那时,由于支出和收入之间巨大的结构性缺口,美国财政政策已完全疯狂——比现在疯狂得多;印度看起来已陷入滞胀;中国在增长,但平均生活水平显然不如20世纪50年代早期;欧洲失业开始了又一轮的上升,而且顽固地拒绝下降;当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理性的经济发展是如此不相容,其丧钟已经敲响;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初的债务危机之后,拉丁美洲也陷入了衰退。
  并不是说1987年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宏观经济冲击。1987年秋天,因为技术原因崩盘的美国股市对美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冲击。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给国际原油市场带来的冲击,与70年代石油危机相比毫不逊色。1992年,欧洲固定汇率体系崩溃被视作萧条的前兆。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有可能使推动整个拉丁美洲增长的经济结构陷入瘫痪。1997年至1998年的东亚危机,当时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亚洲增长模式”的终结和太平洋西岸亚洲国家滞胀(如果不是萧条)的开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被看作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威胁,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的爆发也是如此。在今天,不合理的真实汇率所导致的“全球失衡”,有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重大的和长期的萧条,而不仅仅是温和的衰退。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冲击都未造成重大和长期的萧条。前述日本和东欧的情况是仅有的例外。即便在这两个地区,冲击的危害也很有限,而且没有蔓延。这是为什么呢?经济学家给出了三个解释。
  第一个解释是,这仅仅是因为运气好。这段时间没有发生使世界经济剧烈震荡的结构性变化。我们应该高兴并且感恩,但我们不能指望这种好运会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作为19世纪早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标志的恐慌、危机和萧条的循环,将会重现。
  第二个解释是,中央银行家们最终学会了如何做好他们的工作。1985年之前,中央银行家们每一年都会变换他们的工作目标。上一年他们可能试图减少失业,今年则可能想控制通胀,下一年可能试图降低政府还债的成本,再下一年又可能会为把汇率维持在政治领导人喜好的水平上而忙碌。这种政策上的不稳定,再加上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些自然冲击,导致了1987年前不稳定的世界。但现在,政策的动摇已经成为过去,中央银行家们有了充分的独立性和关于经济结构的丰富知识,这使得他们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三个解释是,金融市场最终平静了下来。从长远来看,现在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资产未来基本价值折现的理性预期的结果。与此相反,1985年之前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短期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支配的,中央银行家们不得不应对投资者和交易商阴晴无常的“动物冲动”(animal spirit)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
  但纵观整个问题,我看不到任何支持第三种解释的证据。如果我们的金融市场比以往更加理性,这固然很好。但我没有发现任何能使它更加理性的制度变化。我同样没有发现支持第一个解释的证据:1985年以来我们的运气并不是很好,事实上,我们的运气——以来自私人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冲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相对来说是更差了。
   所以我猜测,第二个解释是合理的:我们的中央银行家们比以前能力更强,更富有远见,也更不容易被自己的短视行为所累,或为随意改变目标的政治领导人所羁绊。
   我真诚地希望这种情况能够持续下去。
  
  作者布拉德福德德龙(Bradford DeLong)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
其他文献
记者所拥有的采访权、知情权和人身权,其实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权利。保护记者的这些权益就是保护公民社会本身,就是保护每一个公民    发生在沈从文故乡湘西凤凰县的塌桥之灾,无疑正是近来最为业界关注的国内灾难性事件。截至本刊8月17日周五晚发稿,此案死亡人数已达47人,死者均系现场农民工,其情状惨烈之至。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均在事发之初即做出重要批示,表达了特别的关切之情。全国数十家媒体
期刊
这位美国总统布什首席政治顾问选择离去,但他以共和党头号选战智囊之身将美国政治推至极致的两极化格局仍在    卡尔罗夫,2003年《纽约时报》畅销书《布什的大脑》中的主角人物,8月13日宣布,将于月底辞去目前担任的布什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和白宫办公厅副主任一职,从此退出政治顾问生涯。   消息既出,美国舆论哗然。这个战绩显赫、帮助布什两度竞选成功的智囊,选择在其任期还剩17个月、下一次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
期刊
一场争夺利益的司法博弈之后,外界得窥翻云覆雨的“华闻系”与上海社保之间资本运作的真相    8月2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杭州华溥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华溥)向上海中泰信托有限公司(下称中泰)偿还欠款8亿元,利息4300多万元。   此笔8亿元欠款非同寻常,其源头正是上海社保案涉案资金。操作此借款的上海社保局相关人士,以及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闻)常务副总裁王政,均已被捕。   这
期刊
作为对美国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诉至WTO行动的回应,中国不再把知识产权纳入双边谈判机制。“你既然选择了把它放到多边机制中去解决,那我们就不在双边框架内讨论这个问题了。”一位知情者说    在沉寂了两个多月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当地时间8月13日宣布,已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中国未能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一案成立专家组。WTO争端解决机构将在8月31号的例会上讨论美国的请求。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
期刊
A股和H股打通未见施行,红筹回归亦被搁置,反映了香港、上海两地对于上市资源的争夺。然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政策扶持的产物,而是战略定位、监管体系和服务质量的竞争结果    进入8月以来,一度为市场极为关注的“红筹回归”浪潮出现微妙变化,原来大唱“归去来”的红筹公司纷纷偃旗息鼓,表示将暂时“搁置回归计划”。   8月16日,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中移动(香港交易所代码:0941)在香港公布了
期刊
工行服务症结不在基层,而是自上而下从理念到系统未能适应市场需要    “在提高服务水准的基层调研中,我们共发现了15大类130项问题,涉及200多个交易动作。”6月7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握着厚厚一沓材料,在《财经》记者面前入座。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的服务问题一直为各界所关注。不少人都可以说出一段在工行网点不愉快的经历来。特别是今年初以来,各大中城市更爆发出对大型商业银行服务质量
期刊
虽然已形成交易所、地方证监局、稽查系统“三位一体”的执法“流水线”,中国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陈舜仍然认为,要填平证券欺诈的“洼地”,还应该建立保障调查权力、强化中介责任、代投资人追讨损失等基础制度  对于外界而言,中国的证监系统仍是个带有神秘感、难以触及的机构。2001年,《财经》曾首度专访当时的证监会稽查局长肖远才。时隔六年,《财经》再度约访了现任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陈舜,就现存机制以及如何完善监管
期刊
中国的市场环境有一些特点非常适合PE发展能够及时退出也是一种能力凡是需要撤换管理层的企业我们根本就不碰    【PE中国梦之三对话】  中国的市场环境有一些特点非常适合PE发展  能够及时退出也是一种能力  凡是需要撤换管理层的企业我们根本就不碰     《财经》:近年来,PE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一方面中国的并购环境并不理想,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人们对PE的认识也相对模糊。如何看待
期刊
“解放思想”并不是一般口号,而有其具体的指向,主要是指冲破“左”的思想禁锢。如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所说,“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胡锦涛此番 “6·25”讲话,以“解放思想”为“四个坚定不移”之首,正是邓小平主张的继续和弘扬    近两周来,业界人士议论关注最多的事项之一,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6·25”讲话。通过新华社的报道,可知此次讲话涵盖甚广,内容相当丰富。全文提纲挈领之处系“四个
期刊
相对永久性持有也许有一天会走向海外这个行业不可能永远“两头在外”    【PE中国梦之四对话】  相对永久性持有  也许有一天会走向海外  这个行业不可能永远“两头在外”    《财经》:国内资产价格上涨比较快,从投资角度来看,现在是一个退出的好时机还是进入的好时机?   吴尚志:我们不着急套现。寻找优秀企业,把事情做成,跟管理层有较深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也是很幸运的事。我们投资的大多数优秀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