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亟待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的思考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培育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的支持。本文探讨了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需要,亦是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转变观念,低碳生活、建立节能减排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还原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亟待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亟待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72 — 02
  一、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耗能源并向大自然排放废物的过程。二氧化碳(CO2)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因此,减少二氧化碳(CO2)的排放,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坚持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经济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需要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的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 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财政、社会和环境上的影响。《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报告按照常规经济模式预测,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 中国经济面临低碳的挑战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工业化国家、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CO2)排放国,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决策将直接影响全球低碳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未来的20~30年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也处于上升状态,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碳排放量将呈指数趋势增加。为此,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较大挑战。
  (二)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是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1998 年,我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 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6 年底,科技部、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主张以及相关政策。2007 年6 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部国家方案。根据方案,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2007 年7 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 年9 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09年12月,在歌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当然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还任重道远。由于資助减排项目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低碳经济发展的背后实际上需要形成巨额的资金供给与流动机制。根据最新的世界银行《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的报告称,当前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与减排的资金存在巨大缺口。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的气候融资仅为100亿美元 而该报告预测,到2030年时,预计每年所需的适应资金为750亿美元,减排资金为4000亿美元。如果考虑新技术的研发则每年还需要额外的1000至7000亿美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同样面临着巨额资金难题。根据《斯特恩报告》测算,以全球每年GDP的1%进行低碳经济投资就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经济损失。以中国2009年的GDP4.91万亿美元为基数计算,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需要的投资大约为每年491亿美元,合3000多亿人民币。目前,这方面的资金缺口还非常巨大。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但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尽早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是当务之急。
  三、中国亟待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碳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一) 转变观念,低碳生活
  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二)建立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
  节能减排就是要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三)建立循环经济,还原自然生态
  积极培育静脉产业,加快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人们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有机协调当今世界发展所遇到的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就是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再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可见,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开发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电力行业中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五)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六)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
  目前,我国的二三线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 “一票否決”。尤其是在当今城市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建立雨污分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鸡西市2012年春季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缺水问题,两个饮用水水库水源告急。建立雨污分流即有效治理了城市的污染,又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缓解饮用水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提高效率,节能减排
  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据资料统计,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责任编辑:杨永波〕
其他文献
220kV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TA)二次绕组接错将导致保护误动。介绍一种检查220kV变压器各侧TA回路的简单方法,即一次升流法,并对220kV变压器接线原理、短路计算、相量进行分析。
介绍了带电跨越紧线施工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总结了对接紧线工艺的优点。
近年来,云南省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高原坝区城市有自身的特色,通则式和普适性的控规编制手法难以适应高原坝区城市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掌握学习新模式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主要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对自主学习的协作学习模式进行论述.通过分析探讨,笔
扑热息痛的临床不良反应杨丽英陈临冬(北京清华大学医院100084)随着扑热息痛的广泛使用,临床上因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现将近年来有关扑热息痛产生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以引起临床医
屈原在其楚辞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香草美人的意象,创造了中国传统的独特的审美表现观,并影响了后人诗人、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其实,屈原楚辞作品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运用比兴
一篇其貌不扬的博客文章,无非是讲了讲自己工作的事情,一时间却搅得IT业界、互联网上风生水起,众说纷纭,争议不休,关注的媒体也不下千家,何事具有如此之威?它就是"汉语编程"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形势严峻,这与现实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操纵、一些网络媒体及水军的助推、部分网民的偏激行为等因素密不可分,但主要原因是意识形
期刊
权限“黑洞”现象是危害网络安全的一种现象,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具体分析,提出了针对这一现象的解决方案,笔者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