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东京宫,法国当代艺术生态的折射口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ull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以后的法国艺术,已经很少有人将它与前卫、试验、当代等词汇联系起来了,有些人将昔日的辉煌不再归咎于法国官方缺乏一批致力于推介现代艺术创作的空间和机构。直到千禧年前后,法国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并焕活许多被搁置或未实现的“复活项目”,让现当代艺术以一种更有活力的方式融入社区与城市,其中就包括后来独树一帜而广享美誉的东京宫,它的另类运营与定位,也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当代艺术圈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坐标。而东京宫的出现也填补了法国艺术圈长久以来缺少官方对于年轻当代艺术展示平台的空缺。
  旧筑今生
  “东京宫”( Palais de Tokyo)——也许很多艺术爱好者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它坐落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与香榭丽舍附近,毗邻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和Galliera 时尚博物馆、Quai Branly 原始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景点。它原名“东京万国宫”,是1937 年法国为举办巴黎世界国际博览会建造的一处宏伟展馆,因为展馆面对巴黎东京大道(avenue de Tokyo)故得此名。后来东京大道更名为纽约大道,但“东京宫”这个特别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1999 年, 法国文化部部长凯瑟令· 陶德曼(Catherine Trautmann)决定在巴黎市区的繁华地段成立一座专属当代艺术创作推介与实践的现代美术馆,将东京宫建筑重新加以利用,并公开竞标主题方案和第一任馆长职位。艺评家尼可拉· 布里欧(Nicolas Bourriaud)及策展人杰宏· 尚斯(Jerome Sans) 联手合作递交了他们的方案,最终两人成为了东京宫的首任馆长和灵魂人物。
  在1990 年代初,政府曾尝试在此建造电影宫“Palais du Cinéma”而进行了一项大型修复工程,经过数月的施工后被放棄,当时大部分内部空间陈设都被拆除,1999 年底在美术馆项目竞标时便是这样的状态。执行者们将该计划定义为“以最低的预算条件建立一个致力于当代创作实践和发声的场所,成为提高法国和国际在艺术创作上对话、交流的平台,可以进行开放式艺术与美学辩论的重要场域之一”。它所在的巴黎第十六区是当地一个较为富裕的辖区,而东京宫在其中的存在像是格格不入的闲置工业地带,总让人产生一种“未完工”的错觉,也许由于经费有限,也因旧时博览展馆的种种规划硬件,使得这个美术馆看起来尤为另类——新馆保留了东京宫的原始设计,里面一切看起来都像没有完工——墙壁未被涂匀,可以清楚地看到裸露在外的地板石、托梁和整个框架;大挑高的楼层沐浴在自然光线中,而较低的楼层则陷入黑暗,结合老建筑的框架,当下审视甚是有一种纪念碑感,就像是一个未完工的奇异巨型艺术仓库。
  它的整体修复方案设计是由Anne Locaton和Jean-Philippe Vassal两人完成,完全由大理石包裹的建筑内部既没有常规展品,也没用大部分美术馆所拥有的高大整洁的展墙,馆内整体简洁明朗,但没有任何修饰的痕迹,不像传统博物馆或美术馆对于各个主题馆的区分与隔离,更像是一张平摊的地图,艺术品零星地布满了整个空间,乍一看很难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画上等号,而将一切话语权都交给了其中错落的艺术品。
  另类运营的“夜猫子美术馆”
  被称为“夜猫子美术馆”的东京宫,开放时间是从中午12点到午夜12点,这个计划在刚刚提出时,所有人都很惊讶且并不看好。正如策展人尚斯所说的:“我们想在东京宫里做和其他艺术场所不同的事,艺坛与外界如此隔离是不应该的,我们试图建立真正的桥梁来拓展观众群,开展和他们的对话和交流,但这并不是所谓的取悦大众,我们始终想试着淡化那种认为视觉艺术难懂、复杂的误解。”确实,事实让一切争论化为啧啧称道,东京宫拉近了人们与现代艺术的距离,也改变了许多人的观点。到了午夜,尽管夜幕低垂,人群仍排着长队不断涌入东京宫,成为夜晚巴黎城区一个奇异的热闹之地。
  经过数次修复和扩建后,东京宫的面积从之前的8000平方米扩增到上下四层楼共22000平方米,户外空间连接着在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之间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塞纳河,号称为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中心。漫步其中,到处可见超大型落地窗或屋顶的天窗,观众的视线不时穿梭游移在艺术创作、天空、塞纳- 马恩省河、绿树、埃菲尔铁塔之间。新东京宫同时也宛若一座迷宫,层叠交错的楼面,蜿蜒曲折的廊道、阶梯,除了令人惊叹其雄伟、广阔挑高的大厅、回廊外,也有好几个奇奇怪怪、大小不等,藏身阴暗角落、如地窖般的展示空间,以及四个独立的作品放映厅。
  东京宫的工作方式就像制作一本画册,每次合作,如同在书中添加一章,作为持续进展计划的一部分。尝试展现艺术家的所有面向,选择不同的艺术家,从每次经验中学到更多,形成不同概念,就是东京宫的策展理念。此外,东京宫的网站上还设有专门的论坛,欢迎留下不同的“声音”,如果你反对某个展览或是有话要说,可以自由发表,他们会回信。东京宫的理念是永远站在台上,而非幕后,他们的工作总是现身和大众直接接触,希望出现碰撞的火花,若不打破规则,就没有新的可能。
  不仅如此,东京宫还是当代艺术家们的著名驻留地,也是欧洲最大的当代创作中心,承接了无数个领域知名艺术家的创作与实验。东京宫里的多个艺术实验室和项目都包含了艺术家驻留计划,每年对全世界艺术家开放申请,驻留时长最长可达8个月,无数艺术家的驻留展览、个人特展都曾在这里开设,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联展、邀请展及团体进驻展。时至今日,曾被长期歇置的东京宫摇身成为了当代先锋艺术的重要驻留地,对艺术家们来说,东京宫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场所,一个由各种形式的艺术事件汇聚而成的全球艺术实践项目,一个艺术发生地”。
  艺术家们实验创作的先锋阵地
  东京宫硬件建筑本身的粗糙、未完工感,反而象征了一种自由和开放,提供任艺术家游戏挥洒、进行各式各样实验创作的可能。事实上,Jean de Loisy自接任馆长一职以来所接受的多次访谈中,一再强调要避免东京宫走上“体制化”“ 正经严肃”之途,要全力支持“侮慢不羁”“能扰乱既定思维”的艺术创作。这份雄心和先锋走向也体现在东京宫每年举办的五花八门、洋溢生命活力的各式实验艺术活动中。
  这几年来,东京宫更是与多个大艺术机构合作,将法国艺术家推广到世界各地,像2005年莫斯科双年展和里昂双年展期间,于法兰克福、格拉斯哥、米兰等地开展艺术巡展,又如法国艺术家撒拉朗格(Bruno Serralongue)在瑞士巴塞尔(Basel)艺术中心的展览,在国内外都反响强烈。同时,他们也邀请德国、英国、中国、非洲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巴黎做展览和活动。在这,国籍不是重点,首要关切的是作品。到访东京宫,你永远不会连续几次看到同一个展览,每年东京宫都会有三四十个临时展览交错进行,还有音乐会、放映会、工作坊、各种讲座等,东京皇宫(Palais de Tokyo)也向所有学科开放。东京宫有志探索艺术前沿发展中的更多可能性——从表演到艺术手工艺品和时尚,声音艺术到多维科技艺术,这座跨学科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品涉及各种静态或动态的表现形式,涵括平面或立体多样的媒材,除了绘画、雕塑、装置、电影、录像、影像、文学、音乐、舞蹈等,亦有当代最前沿先锋的表现手法与形式。尼可拉· 布里欧和杰宏· 尚斯十分推崇关系美学的运用,提倡交流、对话、开放和互动,非常强调作品之间关系的柔轫性和互动性。东京宫会定期追踪艺术家和艺术事件,整体化讨论和推荐当下的艺术形式,关注现代艺术的走向。
  主办方称,“这是一片亘久长存的‘反博物馆’叛乱荒地,自2002年以全新身份登场以来就一直为巴黎这座城市注入激情与活力,这片‘荒地’通达而苛刻,大方而犀利,热情而激进,诗意而有侵略性”,东京宫的出现填补了法国艺术圈长久以来缺少官方对于年轻当代艺术展示平台的这个空缺,其国际化、多样性、跨领域的策展方向不仅让东京宫成为全球当代艺术地图上的一个独特坐标,与都会生活形态与品味匹配的经营模式,更让东京宫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时髦去处,对于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来说,更是到访巴黎不可不去的奇妙艺术圣地。
其他文献
大泽人,一个山东大地上的精神寻道夫,一个大器晚成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一个学贯古今游离传统与当代的思想开拓者。大泽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民间到海外,从文学到哲学,形成了自己风格独特而强烈的绘画语言,并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他一直以“大异者,大艺也”作为自己的艺术理念,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大泽人自幼酷爱艺术,从小学起,他的画就经常受到美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小小的心灵里激发起对书画的浓厚兴
期刊
“潮玩”“潮流艺术”都是这几年大热的一个词,不管是在时尚圈、艺术圈还是设计圈。它不再是一种小众的圈层文化,更随着不断破圈,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新浪潮,席卷各大领域。  现在,潮玩又进军体现个人品位的新战场——家,将新潮、酷趣的街头涂鸦、潮流文化移植入日常生活空间中。大到一整套房子的风格设计,小到案桌摆件的选择,无不展现出主人公的生活调性。潮玩这种带有收藏性质和限量特点的摆件,成为空间的点睛之笔,它们
期刊
妃红、椒房、月白、绒云、苍烟落照、青雀头黛……你是否也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颜色背后,蘊藏着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仅可在史籍、诗词、佛典、医书中窥得片语,其色谱更无系统传承。所幸,从传世文物中,仍能找到这些典雅的色彩。本文精选10多种中国传统色彩,对每种颜色的名称来历、包含的意蕴作解读,观物,赏色,领略藏在文物中的传统色、色彩
期刊
“得意”又“忘形”  一直觉得蔷薇是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陶瓷不过是载体之一。她的作品不知是充满魔力还是魔性,明明生长于传统陶瓷彩绘的土壤,却画得特立独行,给人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需知,陶瓷彩绘在中国已沉淀了上千年,塑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并不容易。  追溯起来,自从一千多年前陶瓷彩绘技术被发明后,中国人就未曾停止过在陶瓷上作画的尝试,出于对美的追求,从五彩的色块平涂,到粉彩模仿工笔画的层层晕染,一步步在
期刊
观绿夜话  自与姚北全相熟后,我就直接称呼他为“全叔”,他也说这样更加亲切随和。而我每月都會有一个晚上到他位于观绿路的家一聚,聚会常客当然还有黎老的校外学生、专业画家、工艺师等。  20世纪90年代初,全叔已从事报业数十年,采访过逾百位书画名家,其耳闻目染,挥墨赋色也入纸三分。全叔对画鱼是尤其情有独钟的,更被书画界戏称他为“卖鱼专业户”,在他画笔之下的鱼栩栩如生,或追逐嬉戏,或悠然自得,或红尾金翅
期刊
声律启蒙  为汉语经典铺垫传统色的基调  语文名师丁慈矿联合小象汉字出版了一本《给现代孩子的声律启蒙》。做一本现代中国风图画书,编辑团队在书中融入了很多传统元素,不仅邀请了插画师阿毛毛连通孩子脑洞,创作极具现代感的中国风插图,营造出图画书般的愉悦阅读氛围,也在画面上结合了中国传统色。如“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对之相对应的画面设计以葱绿、鹦鹉绿不同色调的绿色呈现出一派意趣盎然的生机。这样贴
期刊
“采花大盗”丁雄泉  提起丁雄泉,一般藏家对他应当不陌生,常见的女人、花卉、动物等柔性题材,在缤纷色彩、欢愉情调的画风下,形象早已深植人心,尤其他自封“采花大盗”“风流先生”,热爱女人的玩世形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早在二三十年前他的知名度已遍及欧美,在华裔画家中他的名气排名绝对数一数二。当时纽约的丁雄泉和巴黎的赵无极常被相提并论,被推举为在世华人画家中知名度最高的两位。尤其是丁雄泉的版
期刊
朲,木与人和谐相伴  在人的感知里,原木是极具生命力的,它质地天然,丰富的肌理温润而具有亲和力。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曾经说过:“木头是最有人情味的材料。”木与人一样,都有灵魂,它是活的,会随着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形或热胀冷缩。木与人相伴,铭记着岁月的痕迹,更以家具承载着家的故事。  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让人们越来越青睐以原木制作的家具,配合手工带来的情感与温度,
期刊
淩叔华(1900-1990),女,原名淩瑞棠,笔名叔华、瑞唐、素心。广东番禺人。小说家、画家。生前出版多部文学作品。日前在一个展览上看到她的一幅扇面,才让人一窥其书画之精彩。  此件扇面作品《寒月暗香图》高18厘米,横51厘米,设色纸本镜片。款识:众芳摇落独鲜(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仲晨先生雅正,淩叔
期刊
钱善扬(1765-1807),字顺父,号几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由于嘉兴之南湖又名鸳鸯湖,所以与同郡另外三位篆刻家(文后山、曹山彦、孙桂山)合称“鸳湖四山”。钱善扬篆刻取法秦汉苍茫古朴,又多有别出心裁者,工稳中寓自由之趣味,英年早逝,流传作品极少,曾为同郡大金石收藏家清仪阁主人张叔未刻印。  边款中提到的“蒙老”就是西泠四家之一的奚冈(1746-1803),字铁生,号蒙泉外史。西泠四家是乾嘉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