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RI征象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leeDak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RI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O,且术前进行肾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2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灶直径将RO分为直径≥3 cm组(16例,共16个病灶)和直径<3 cm组(10例,共11个病灶)。观察每个病灶的特征,包括部位、假包膜、脂质等11项指标。比较两组间肿瘤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7个RO病灶,12个位于左肾,15个位于右肾,25个(92.6%,25/27)表现为外生形态,10个(37.0%,10/27)出现外生锥形交界面,25个(92.6%,25/27)出现假包膜,4个(14.8%,4/27)出现脂质,2个(7.4%,2/27)出现囊变坏死,1个(3.7%,1/27)出现出血,13个(48.1%,13/27)出现纤维瘢痕,19个(70.4%,19/27)表现为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9个(33.3%,9/27)出现辐轮状强化,2个(7.4%,2/27)出现节段性强化反转。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外生性锥形交界面、纤维瘢痕、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辐轮状强化在直径≥3 cm组和<3 cm组RO病灶中比较优势比分别为0.054、9.898、8.400、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纤维瘢痕、辐轮状强化剔出模型,选入回归模型的变量为外生性锥形交界面、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在直径≥3 cm组和<3 cm组RO病灶中出现率有差别,优势比分别为0.033、15.381。

结论

MRI上RO主要表现是双肾均可发生,多外生形态,具有假包膜,较少出现脂质、囊变坏死及出血及节段性强化反转;较小的病灶(直径<3 cm)容易出现外生性锥形交界面,较大的病灶(直径≥3 cm)可以有纤维瘢痕、辐轮状强化、皮质期中度及明显强化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对病因未明的脑炎患者的临床评估与脑脊液二代测序(NGS)病原体筛查,诊断伪狂犬病毒(PRV)脑炎,描述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基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牵头的脑炎多中心临床登记研究,并根据北京脑炎协助组脑炎诊断标准入组病因未明的脑炎病例,进一步进行病因筛查,对疑似感染性脑炎而病因未明者行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共收集到4例疑似PRV脑炎病例,均为从事生猪与生猪肉产销的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减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益赛普及塞来昔布治疗87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2周足量益赛普及塞来昔布治疗。在第13~24周,足量组患者继续方案治疗,减量组患者益赛普剂量减半。通过AS疾病活动性评分(ASDAS)、Bath AS功能指数(BA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定量分析及视觉评分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评估价值。方法搜集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1例PAP患者随诊前后的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资料。应用后处理软件syngo InSpace Lung Parenchyma Analysis进行胸部HRCT定量分析,计算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由2名具有3年以上放射科工作经验的医师采用视觉
目的研究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对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48例脑实质型囊虫病,男30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34±11)岁。其中亚临床期8例,水样囊泡期13例,胶样囊泡期15例,肉芽肿结节期12例。所有患者均行DTI扫描,测量各时期病灶FA值和DCav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与非钙化斑块形成及分布的相关性及其流体力学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患者55例,在CCTA图像上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斑块分布象限、斑块中心距分叉参考平面的距离、斑块部位最小管腔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横截面积,并计算斑块负荷。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组间角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