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根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目前变成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授业工作,却忽视了授业、解惑的根本是品德的培养,本文从在朗读中渗透品德教育、在深入介绍中渗透品德教育、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品德教育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教育 品德教育 渗透
  
  对小学生的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不仅要牢固的掌握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非常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重视的课题。在这里我将自己的做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在朗读中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教学中,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伟人的成长,触动自己的思想,对第一部分内容中周恩来与伯父对话部分的指导,来再现伯父当时悲伤与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及少年恩来疑惑不解与刨根究底的神态;同时,第二部分通过理解“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漤缕”这些词语,使租界里洋人、巡警以及受欺凌百姓的形象跃在纸上,学生已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中使学生有所领悟,对周总理当时的情感加以体会。由此触发他们好好读书,为祖国作贡献。
  又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巨人让和不让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花园的反映。学生通过多遍的朗诵,才能真正体会花园里有孩子玩耍时的温暖和无孩子玩耍时的凄寒。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由此更好的与其他同学相处。
  
  二、在深入介绍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分析课文时通过深入介绍,可让学生们对文章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确立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素养,就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课本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课文,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首先可先向学生们介绍旧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给学生讲述现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深入介绍中国当今的现状,当今中国虽已高速发展,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发展,需要同学们学好以后为祖国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使学生在品德教育的感受逐步提高。
  又如《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介绍了20世纪的成就学生对这类课文很感兴趣,内容却很抽象。如果教师深入介绍当今21世纪的成就,可以让学生们眼前一亮,教师再给予“将来社会的成就就靠你们了”类似的激励,学生可能从心里就会有了好好学习的决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三、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品德教育
  
  每篇文章都赋有情感,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关注当时当地的情境,创设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可进一步升华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心灵深处的触动或震撼,以及情感所受的熏陶,必将对完善其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邱少云顽强的毅力,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烧伤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相比之下,烈火烧身又是怎样的感受?一个战士竟然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又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讲述中,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在病人小钱的周围有医生和护士的关心和照顾,小钱通过他们的努力最后获救了。由此可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们有更深的体会,例如:如果你最心爱的东西突然不见了,你是什么心情,但这件东西通过学生们的热心帮助寻找最后找到了,你又是什么心情。由此更能让学生们体会帮助和被帮助的快乐。
  其实,在语文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二者之间,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我们当前教师的作文教学及学生的作文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作文教学的程式化、简单化,与阅读教学相脱节,命题指导评讲教法陈旧等等。  学生中十有八九对作文敬而远之,提起就犯难,而老师对上述种种现象也很茫然。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潜能呢?  文章
期刊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科学的理论能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又推动了理论的创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而这个创新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丰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
期刊
初一语文教学一定要实在,具体操作起来就是慢些、稳些、实些。  说到底初一教学是语文知识的认知与积累教学,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是其主要任务,从文学角度学语文仅仅了解或者是仅仅窥其门径,细究或深层次鉴赏尚有困难或者说知识储备不够,这就决定了初一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识字教学、识词及运用教学、认知语言表达、认知语言风格、了解文体知识、能交代清事件,在此基础上理解内涵做点文学鉴赏。  第一种
期刊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从基础教育抓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已被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传统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以培养学生迅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为目标的,往往忽视了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目标加以强调,这已不适应目前经济
期刊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认为,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学生本身存在但尚未被挖掘的巨大潜能,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创造出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智力产品,无论这个产品多么微小,哪怕是一篇论文,或是小小的一道题,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学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自觉地实践这一思想,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实现四个转向。    一、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最重要的发展潜力和追求目标,我们整个
期刊
鲁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古体诗是对其内心深处厚重的情感与思想的抒写。透过这些古体诗,我们可以看到在鲁迅先生那张冰冷的脸下涌动着的热血。这些古体诗以其朴素凝重的语言和直面现实的写作风格,不失为现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一、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03年,在日本求学的鲁迅毅然剪掉了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在剪掉辫子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