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推进 层层剥笋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为了说清楚这个观点,作者采用“层层剥笋”的纵向式结构行文。这种结构特别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唯有严密的推理,才有助于读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形成认识。
   《最苦与最乐》先是提出并论述了人生最苦的事情就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接着又追问“什么事最快乐”,阐释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通过对“责任能否推卸”这一问题的思考,得出“人人必须尽责任”的鲜明观点。
   梁启超作为一代大家,在论证过程中,并没有掉书袋、摆架子,而是从生活的琐事入手,娓娓道来,由浅入深,丝丝入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处为民众考虑,体现出了作者启蒙大众的苦心孤诣。
  【技法讲解】
   议论文中,纵向式结构需要非常缜密的逻辑思维。
   如《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共六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盡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
   那么,这三部分之间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本文的论点就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作者将论证的重点放在“快乐”的反面“痛苦”上,先从人们最熟悉的“贫”“失意”“老”“死”等人生苦痛说起,通过否定大家的普遍认识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第一个分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这样就不会有强加于人的感觉,反而有水到渠成之妙。接下来,作者列举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这些事实论据事事常见,句句入心,读者无不默许。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这是第二个分论点。因为是前一个分论点的反面,我们有了前面的认识,自然而然就容易接受这个观点了。所以这里只做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加以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为了解开这个结,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理由是:“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注意到,几乎每段开头都是一个设问句,后面的跟进回答把三个分论点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接近文章的中心论点。连续的追问,如层层剥笋般,引领我们从混沌走向清晰,传递给我们思维推进的快感。
其他文献
静物就是静止不动的静态物体,如盆景、峰峦、雕塑、画作、工艺品、建筑物等。只要心有所动,都可以任由你选择,把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来。  【左读名著经典】   我们走进屋子,我的眼睛立刻落到这幅画上。很久很久我一直看着它。   画的是一堆水果:芒果、香蕉、橘子,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第一眼望去,这幅画一点儿也没有什么怪异的地方……这幅画的着色非常怪异,叫人感到心神
期刊
【课内选段】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2.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
期刊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脾气很差的女孩,几乎隔几天就和妈妈大吵一顿。身边的人都说我是个“大气球”,一点就炸。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傍晚,因为不整理书桌,我和妈妈大吵了一架。怒气冲冲的我头也不回地跑出家门,赌气似的在街上乱走。大街上很热闹,闷闷不乐的我看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恍惚中,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倒在路旁的臭水沟里。我用脏兮兮的手胡乱抹了一下脸上的污水,抖了抖衣服上的水,不知所措地繼续往
期刊
生命是一场旅程,途中,我们会有美好的遇见和许多的忘不了。忘不了的事,忘不了的人,忘不了的美景,還有忘不了的那首歌。   记得第一次听到那首歌,是在上初中的第一天。放学后,我背着书包走出教室,广播里响起了悦耳的歌声:“看昨天的我们走远了,在命运广场中央等待,那模糊的肩膀……”那温暖的歌声和撞到心尖的旋律一下子包裹了我,我一下子湿了眼眶。这首歌就是《明天你好》。   每天放学,这首歌都陪伴着我,迷茫,
期刊
【课文导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选自《天上的街市》)  【技法讲解】  想象指一种特
期刊
【文题亮相】   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词,比如《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等。这些古诗词里的优美景色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这些古诗词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请从本学期学过的诗歌中任选一首,扩写成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期刊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梁启超,一生拥有过很多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有一个朋友很特别,就是周善培,周善培作为朋友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总是及时指出梁启超的缺点,从来不说夸奖奉承之类的套话,从而成为梁启超名副其实的诤友。   梁启超与周善培的相识,是在1889年秋,但两个人真正成为朋友,则是在1899年的日本东京。因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东渡日本避难,周善培到日本考察、学习,与梁启超再度重逢,二人相谈甚欢并结
期刊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阳光透过绿叶的间隙在粉墙上留下了斑斑光影,轻风拂过,绿叶的影子轻轻摇曳,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但在这些美丽的风景的背后却离不开他们的努力。②  宽大的橘色衣服套在他们身上,上面印着的荧光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们手里总握着最有利的“武器”大扫帚,它是一切灰尘、落叶和各色垃圾的敌人。他们总能在我们惬意逛街前,清除这些障碍物,留给我们一个舒适干净的世界。③  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是第
期刊
一朵洁白的小花长在婺江江堤的石缝里,身体大半截泡在水里。“啊!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要是妈妈还活着,那该多好啊!”小花不由得想起了妈妈花儿和它的朋友的故事。   那时,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没有同伴,没有朋友,花儿感到深深的寂寞,尤其是黑暗的夜晚,它多想跟月亮和星星说说话啊,可总是有厚厚的云雾阻隔着。   直到一个下午,一个声音打破了沉寂:“你……你好!”   “你好!”它假装淡定道。   “
期刊
【文题亮相】   礼物指人与人之间互赠的物品,也指美好而无价的无形礼物。它是你数学考第一名时,收到的奖励;是你伤心时,朋友递过来的一张温馨的纸条;是你对不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后收获的进步;更是你换一种心态去登山,不仅收获了轻松,而且从树叶、石头那里了解到生命的奥秘。   礼物,让我们重拾旧时的回忆,使远在他乡的游子感受到家的温馨。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特别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