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一欠一”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建于1912年的德国克林根堡酒莊曾在世界享有盛誉。遗憾的是,在市政府经营下,酒庄百年来一直无法盈利。2010年,来自德国西部的年轻小伙子本·巴特斯买下了克林根堡酒庄。神奇的是,酒庄一到他手里就起死回生了。
  原来,本·巴特斯一接手酒庄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提出了“卖一欠一”的营销活动。
  “卖一欠一”,顾名思义,就是酒庄卖给客户两瓶酒后,先给对方一瓶,另一瓶欠着。本·巴特斯刚开始想出这个主意的时候,酒庄很多员工都觉得不可行,他们问:“客户怎么会愿意付两瓶酒钱却只先得到一瓶?那么另一瓶呢,要欠到什么时候?”
  本·巴特斯说:“欠客户的另一瓶酒正是活动的关键所在。很多人拿到一瓶好酒后都乐意与朋友分享。而我们的活动,正是围绕‘朋友’和‘分享’这两个关键词展开。”
  本·巴特斯是这样打算的:客户在酒庄网站参与“卖一欠一”活动,订完两瓶酒后会被要求在平台上留下另一个朋友的地址。之后,酒庄会把一瓶酒发给客户,而把另一瓶酒快递给客户的朋友。
  在半信半疑中,酒庄员工遵照本·巴特斯的意思开展了“卖一欠一”营销活动。没想到,大批老客户都参与进来,一时间,酒庄网站异常火爆。客户还纷纷在网站留言称赞这个活动。“我的朋友收到酒后打来电话给我,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了”。“‘连喝一瓶酒都没忘记我这个老朋友,谢谢你。’这是我朋友收到酒后对我说的一句话。”
  当客户的友谊得到了加强,酒庄就有了意外收获。虽然他们增加了一些运费成本,却无形中增加了将近一倍的客户。没错,绝大多数收到酒的客户朋友也会爱上这个酒庄。
  摘自《中外管理》
其他文献
我老大不小,身边的同龄人都开始二胎了,我妈还是说:“不要着急结婚,别人都关心你嫁没嫁,只有爱你的人才关心你过得好不好。”  我爸很喜欢小孩,到了该当外公的年纪,还是逗逗小区里的娃解闷。他们把焦虑自己消化,把我保护得很好。  ——狸奴  爹说:“你以后要找个有房有车的老公。”  我笑了,开着玩笑问:“那房子要不要写上我的名字?”  “人家花钱买的凭什么写你的名字?”  “那你说说为什么要我找有房有车
期刊
我9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我跟母亲生活。那时太小,没什么不良感受。上初中后,姥姥开始跟我唠叨,大意是我父亲是个不错的人,就是太穷。他在某大学校办工厂当工人,高中学历,要啥没啥,唯一的优点就是长的好看。当时有部大热的电影叫《庐山恋》,父亲跟那里的男主演郭凯敏很像。“你妈当时正在念大学,跟你爸认识了,迷得不得了,一毕业就结婚了。我们都不同意,你妈死拧死拧的,非得结。结了才发现不合适,勉强维持了10年就散了
期刊
大舅始终丰富着我的记忆,而且在我的记忆中大舅又始终与酒联系在一起。  那天,泽口镇的天空蔚蓝无限,也使横渡汉水河的场景显得更加壮观。  大舅是第一個下水的,他牵动着河岸边的所有目光。当时的我因为有这样的大舅而感到满脸生辉,便在人缝里穿来穿去,说:“你知不知道,那个游在最前头的人,就是我大舅。”满场飞过一阵后,就在最热闹的地方等候大舅从对岸游回来。  大舅一身河水站在我面前时,仰天发出一声很响的喷嚏
期刊
在我喜欢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  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家爵士乐酒吧。所有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觉:他每一本书里面都会对音乐做一些自己的解读,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推荐给大家。他是对音乐研究挺深的一个人。  酒吧有时候没人,怎么办呢?偷偷写小说。到了29岁,村上写了篇小说叫作《且听风吟》。  你们想,一个20多岁的人写了一本青春畅销小说,是不是件很厉害的事儿?其实并不是。因为20
期刊
我要郑重地对少年说:时间是等人的,不要担心。时间等你,也等我,等全世界的生灵。时间等在你之前,等在你之后;等在显意识,等在无意识;等在有限,等在無限。学校里的老式挂钟,钟摆就是你的脚步;家里的电子表,即使你在沉睡,液晶数字也显示你梦里的呼吸。一如古老的沙漏,每一颗细沙都是当时活泼的生命。时间不能离开你,你就是它,它就是你。你“被”时间长大,时间被你证明。没有了你,何来“你的”时间?你不久将发育,喉
期刊
网上风靡一张课程表,精确到分,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我将这张表放到部门QQ群里,一个年轻的女同事马上回应说,这怎么能做到呢?睡眠时间都不够,人又不是机器。其他人没有回复,我想他们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我这样回复:正因为少数人受得了,他们成了牛人;大多数人受不了,沦落为普通人。我想,年轻的女孩,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她们睡到自然醒,周末逛街、购物,像花钱那样花时间,大气阔绰。在她们眼里,干吗要变得那
期刊
我们现在很少用书信沟通联系了,但时间退回去十几年,那时鸿雁传书是异地交流的最普遍方式。母亲曾给我写过一封信,我一直保存着,因为它在我心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  母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经常说自己是睁眼瞎,因此她一定要让我念大学,跳出农门。在母亲的坚持下,1999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那时我家还比较贫寒,父母时常被学费和生活费弄得焦头烂额,更没有钱给我买手机,家里也装不起电话,
期刊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要回家做晚餐,母亲用半月形的小刀把芋梗采下,我蹲在一旁看着,想起芋梗油焖豆瓣酱的美味。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山上。我站起来,望向雷声的来处,发现天空那头的乌云好似听到了召集令,同时向山头的顶端飞驰去集合,密密层层地叠成一堆。雷声继续响着,仿佛战鼓频催,一阵急过一阵,忽然,将军喊了一声:“冲呀!”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
期刊
近年不断有外出开会的机会,主办方的会务组一般都会提前安排好房间,大多是标准间,一房双铺。寻着房号找过去,就有缘结识了好几位同居几天的“露水女友”。天南地北,秉性各异,有些渐渐在记忆的数据库里消失,有的仍时时想起,鲜活如初。  东北的一个女作家,头发如瀑,长及腰部,在文坛上颇有名气。下午初见面互道了好,晚餐后便蜷在各自的床上聊天,相互推荐随身携带的书籍,我被她带来的书吸引了,就让她先去洗澡,我后洗。
期刊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初次与人见面,会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  这,都是为什么呢?上述现象,看似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情、“小”细节。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许多“大”道理。没错,这些就是“心理效应”。  蝴蝶效应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里一只蝴蝶翅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