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的应考技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_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鉴赏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从赋分来看占有一定的分量,不能不引起重视。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诗的赏析由客观试题改为主观试题,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说鉴赏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但从应考的角度说,如果能好好地注意以下几个技巧性的问题,也能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注意诗歌题目
  
  考生在鉴赏古诗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不准,对诗歌的意境和中心不能明确,由此可能造成理解错误,从而答非所问,自然就拿不到高分了。其实有不少诗歌,它们的题目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是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审读题目,常常就能抓住诗歌的关键。因为题目是诗歌的眼睛,读懂题目就能初步了解全诗的内容,这有助于披文入情。如唐代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题目中的“受降城”在唐代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可见这是一首边塞题材的诗歌。“夜上”“闻笛”告诉我们,这首诗抒写的是军士征人久居边疆的深深思乡情怀。又如唐代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从表面看,写一个新嫁娘在初次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实际上是诗人以此比喻,想问主考官对自己的评价。题目中的“近试”就是指临近进士考试之时,如果不注意诗题,考生就会从诗句表面的意义入手,会误以为写的是新婚妻子在问新郎自己打扮是否切合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那就离题万里了。
  
  二、注意作者和时代背景
  
  一般的考试出题选取的诗词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我们应该“知人论诗”。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而且不同的作者,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的经历不一样,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如王维的诗歌,大都是山水诗,对景物的选择和布置体现了画家的匠心,“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最大的艺术特色;陆游的诗歌则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激愤和爱国主义的光芒。不同的作者创作风格也是不同的,如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歌则沉郁顿挫;李清照的词风婉约缠绵,苏轼的词风则豪放旷达。
  另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适当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也就是常说的时代背景,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大,其边塞诗多有一种豪迈奔放,一往无前,希望建功立业的感情基调,代表人物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而到了宋代,由于国力衰微,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当政者却多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因此其边塞诗则更多地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陆游等。在这些边塞诗里面,尽管仍然洋溢着爱国激情,但和盛唐时期相比,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三、注意诗歌的序和注释
  
  许多古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创作年代,或交代创作缘由,或交代创作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还有的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如宋代姜夔的《扬州慢》词前小序就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之语,既点明了词的主旨,又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更不可忽视的是诗歌的注释。在高考试卷缜密的试题设计中,绝不会给考生提供无用的信息,所以古诗鉴赏题目下的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个字,却是出题人给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此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此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此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四、注意规范的解题步骤
  
  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是注重抓点带面,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来鉴赏。如2002年全国卷中“折柳”的寓意,2003年全国春季卷中“雁”的意象。尽管高考卷上未说明字数,但从留的空行看,答案不会太复杂,一般在百字内。如果在复习中特别注意不同考点规范的解题步骤,就能在有限的字数内最清晰完整的呈现答案,让人一目了然。如对诗歌形象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又如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效果对表达诗歌思想的作用)。
  总之,鉴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它是综合阅读能力的体现,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但适当注意一些解题的技巧,对考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单位:湖北恩施高中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从历史中学习生活智慧,体会正义和智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3.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教学难点
英语是一门沟通交流的工具,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并学会流利地表达.小学生渴望别人注意自己,但又怕回答错误而引起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因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加之随着教学
期刊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鬼屋》的结构似乎框架松散,而结尾处的告白“心灵之光”将其有力地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意义显著的“心灵之光”是叙述者在一段精神旅程后顿悟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这对于我们的语言教学,是再适用不过的.语言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语言实践,而生活则是其实践的第一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
期刊
采访体现着记者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如何让采访更趋于专业化,是每个记者应该积极思考和钻研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明确角色定位、分析采访对象营造采访场、明确采
夜已深,终于找到一段时间,剥离纷繁复杂的种种事情,说出部分往事,仅为追忆恩师的音容笑貌,梳理如麻的心情。
期刊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  2、突出重点,理解“战士”打鹰给作者心灵带来的震颤;  3、品味语言,领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重点赏析“战士”打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战士”打鹰是非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主要内容包括:老鹰带小鹰在蓝天搏击的画面;偷猎者捕猎藏羚羊的画面;市场上公开销售野生动物的火爆画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是一部唤醒成人麻木心灵的小说,从孩子的丢失写起,随之展开两个家庭的故事,成人世界的生活面貌一一浮现,在我们内心留下深沉的
追忆往事,犹历历在目,泪眼婆娑中,似乎又见他坐在低矮的小竹凳上低头看文献的身影;似乎又见他一步两台阶,匆忙地在地遥学院忙碌的身影;似乎又见他在科学网上,为他那挚爱的桃花岛博客笔耕不辍的身影……呜呼!苍天为何要如此仓促地带走这样一位仁慈之长者,遥感之伟人!  恩师仙逝,几次想执笔写点东西以悼念,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处着手!  记得恩师临终遗言,大意为希望他的逝世,不要影响大家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在
期刊
《圣经》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人神关系的描述,而此关系的描述主要也是通过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即人神关系从对立、冲突到融合的转变。 As a source of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