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有“自然缺失症”吗?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有一本畅销书译作《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他对“自然缺失症”做出阐释,描述了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与自然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断裂。
  也许我们还会从儿时的作文中读到夏令营的经历是多么得美好,然而我们却很难重新感受躺在广袤的星空下,伴着昆虫的低鸣和林间的微风,真正安然睡去的那一种灵魂的荡涤。我们离开自然太久,久到失去了与它亲近的本能。
  让飞翔的精灵带你走进自然
  雅克贝努在《鸟类的迁徙》中说:“候鸟的来临就像一个承诺。因它们每年回来的时间非常准确,而且每年都是同一群,等待它们的心情就像等待一群非常熟悉的老朋友,这是一种别样的期待。”
  何全志,媒体记者,同时也是候鸟导赏员,自然的记录者,他是过世的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的学生。赵肯堂教授生前曾撰写《苏州野生动物资源》一书。受导师影响,何全志爱上了观察候鸟,并拍摄和记录这些鸟群。
  何全志告诉记者,“苏州是鸟类从西伯利亚到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中转站,过境的鸟类比较多。这些候鸟会在苏州的湿地、公园、滩涂休息,并且补充食物。”其中一些候鸟就停留在此越冬,另一些停留一段时间后会继续向南或向北飞行。苏州水资源丰盛,对环境,对候鸟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据何全志介绍,如今他在苏州观测记录到鸟类已有350种左右。两年前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野鸟图片展览,他也提供了许多的参展作品,一幅幅精彩的图片记录了苏州鸟儿们的千姿百态。
  自然,在何全志看来,并不是简单的绿意盎然。他说,记得读书的时候,赵肯堂老师曾和他们说过,苏州的湿地,绿化很多,苏州这个城市本身就像一个大园林,色香味俱全。健康的城市,应该是有昆虫,有鸟类,有蛙类,甚至蛇类,有完整的生物链。
  近年来,苏州按照完整生物链建成的公园,越来越多。只是,很多地方还是鲜为人知。因为经常与自然打交道,与鸟类打交道,何全志对苏州几乎所有的公园都了然于心:园区有白鹭园、独墅湖生态公园、东沙湖生态园等;吴江有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湾体育公园; 昆山有巴城生态湿地公园;吴中有天鹅湖公园;相城有漕湖湿地公园……
  “这些公园都是经常有鸟儿经过的地方,如果你也对鸟类有兴趣,那就来这些公园看看吧。这些公园方便了都市人就近走进自然。走进自然,不一定要踏遍千山万水,不远万里,家门口就有自然,就在身边,你只需要带着一个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用心去观察,去体会。”何全志说。
  梦里有星光,夏夜有仙子
  对萤火虫环保志愿者郑羽晨来说,萤火虫是种与她羁绊很深的生物。
  在郑羽晨的童年印记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一幕: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她跟着爸爸妈妈去到三山岛的二伯家里玩耍。夜深时候,她和堂哥在寂静的湖岸边看到了生平最奇妙的一瞬:靠湖的一棵樹上萤火虫成群结队,忽闪着翅膀,发出悠悠的黄绿光,树木在它们的掩映下,瞬间变得迷离生动起来,好似一棵圣诞树。
  头顶的星空,和萤火虫群相互辉映,那景象别提有多美了。从此以后,每一年的夏天,郑羽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来三山岛寻找萤火虫。“萤火虫闪烁的频率,便是它们求偶的信号。只要照着这个频率打手电筒,不多时这些仙子一般的生物就会被引诱过来。拿着玻璃瓶子罩住,在瓶口扎个洞,萤火虫的微光是每个夏夜陪我入睡的神器。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是后来的岁月里,我对萤火虫一直深深喜爱的缘由。”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严重的光污染给萤火虫的交配繁衍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性。萤火虫的种群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原来密布着萤火虫的三山岛,现在几乎也看不到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会永远消失。” 所以郑羽晨加入了萤火虫环保志愿者的队伍,“我感觉我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只希望有人愿意像我一样,能做一点就做一点,能多支持就多支持。对生态保护这件事来说,我们就像萤火虫一样。”
  与很多的90后不同,郑羽晨喜欢老庄。“庄子思想中包含着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的伦理智慧,其中人和自然‘法道自然’的和谐观念,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尊重生命平等的价值观,这些思想都和现代生态文明理念有着极其衔接的现实性,现代文明对环境所做的‘恶’是可以被感受到的,这也是我立志投身生态保护的重要原因。”
  在业余的时间里,郑羽晨和志愿者团队会在苏州各个社区组织开展公益环保小课堂。“萤火虫是环境的指示生物,萤火虫多则标志着环境洁净,反之则表示环境已经遭受污染或者破坏。保护环境才能保护萤火虫,反过来说,保护萤火虫其实就是在保护环境。保护萤火虫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节约一度电,可以减少新的水电站、火电站的建立,由此便可以保护萤火虫栖息的河流。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可以保护一片萤火虫生活的森林。在森林里面捡垃圾也可以保护萤火虫的栖息地,保护萤火虫。”
  在郑羽晨看来,环保事业是终生的,在选择就业时,郑羽晨也努力往环保方面靠,如今她就职于苏州一家清洁能源的科技企业。她表示,萤火虫所带给自己的信念,她会坚守下去。
  水泥森林里亦有秘密花园
  常年游走在这水泥森林中,久而久之,会渐渐忘了最初从自然而来的本心。一座座钢筋混泥土的结构,反而成为了把自己禁锢的囚笼。家始终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虽说不是人人家都有花园别墅大草坪,但我们一样可以在这小小的港湾里安置一座自己的专属花园,回归自然。
  走进秦诗的家,你一定会被那花园一般的阳台所吸引。
  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想要种花的呢?
  秦诗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告诉记者,参加工作后,自己和很多人一样,奔波在单位和家之间,而当时家里阳台唯一的功能就是晾晾衣服,晒晒被子。然而,在看过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后,她认为,生活不应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要在可行的范围内寻找诗和远方。   秦诗记得某一年的暑假,她和丈夫出国旅游,从欧洲的某个小镇路过,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满是鲜花。“那是一个清晨,我们看见一对老人坐在花草掩映的院子里吃着早餐,看着报纸。一刹那,好像一只蝴蝶坠落在一颗年轻的心上,它翅膀抖动,像在给心脏挠痒痒,这样的生活便是令我心之向往的诗和远方。”
  回国后,秦诗去看望住在柳巷的爷爷,爷爷年纪很大,腿脚不便,但她看到爷爷正在他自己那不大的院子里,快乐地折腾着他的植物宝贝,满眼全是迎接花开的喜悦,那种和自然亲近的幸福深深地感染着她。
  忽然之间,秦诗便再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对于自然的喜好原本与生俱来,只要一个恰当的时机轻触开关,便一发不可收拾。
  说干就干,第二天秦诗便清理了一切杂物和闲置不用的物品,把阳台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增加起夜来香、白晶菊、薄荷、月季、三色堇、绣球花等植物,有些是花店里买的,有些是爷爷送的,有些是从朋友那移植过来的。
  “现在就连家里买菜剩下的一颗洋葱 ,我都不会扔掉 ,把它废物利用,经过水培发芽后就移栽在了营养土里,没想到现在反而开出了常绿的葱花。也让原来死气沉沉的阳台一角,缀满绿意,起死回生般有了生命的气息。”
  平时上班,秦诗也没太多的时间打理,但到了周末她就化身成辛勤的园丁。她养的植物,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长得很茂盛,一派生机。秦诗还特别喜欢爬蔓的植物,枝枝叶叶,互相拉扯、牵绊,有无限延伸的可能,让人心底无端生出温暖和感动。
  自从阳台变成了花园,秦诗在阳台上待的时间就多了起来,这里成了她休憩的小花园。周末午后,阳光明媚,光投在花影上,斑斑驳驳,内心倏然变得柔软宁静。夕阳西下,城市忙忙碌碌,余暉照映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阳台更是欣赏这风景绝佳的地方,仿佛置身事外,又好像影映其中,夜幕降临,远处是写字楼里还未熄灭的星光斑斓,这个空中小花园便是这片水泥森林里的一片世外桃源。
  遇到节假日,阳台里就更丰富、更热闹了一些。三色的碧冬茄 、粉色的月季、白色的白晶菊,似乎将所有的阳光都集聚拢到这小小的空间里,幸福和喜悦盈满心怀。
  秦诗也在自己的心里建造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四季常青,百花争艳,人生永远都是春天。她说:“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许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希望,我希望我对自然的态度,也可以影响我班上的孩子们,这些在城市丛林中出生并长大的孩子们,也可以去留意每一朵花、每一只鸟,将自然与自身融为一体,感受绿色的幸福。”
其他文献
避开平江路的熙来攘往,从平江路转个弯进传芳巷,独栋小楼带着隐于市的静谧感,苏式的小庭院绿意葱茏,伴园是做高端私房菜的绝佳地方。  伴园的老房子来自祖传,隔壁的小学是老板高越的祖父创办的。这里最早是个艺术品会所,天南海北的艺术收藏家经常来雅集,有一方小院,享园林般的乐趣,有独栋的小楼,可眺望古城的天际线,几个雅好相同的朋友偶尔小聚,别有意趣。  收藏家过来雅集,收藏的宝贝可以带来拍卖,一开始一众收藏
期刊
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吴中的夜生活总是那么风雅,那么风流。  白天的吴中,山水秀美,风光旖旎;夜晚的吴中,流光溢彩,夜色迷离。有关夜生活,吴中有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在吴中,历史悠久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手艺与科技,已与吴中的夜生活紧密相融,营造出一场流动的夜间文化盛宴。融入文化味兒的吴中夜经济,烟火气袅袅升起。  这里有乡村夜间文旅消费黄金湖岸线,依托环太湖生态文旅带,太湖新天地、舟山核雕村、万豪万丽酒
期刊
味觉喜好跟每个人的饮食经历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在吃这件事情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客观的,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私房菜菜品,欢迎各位吃客交流指正。   澹台湖大酒店-炒蟹鲃  推荐指数:5星  卖点:时鲜,深秋独有的美味,错过一季,再等一年  蟹鲃,蟹为蟹肉,巴指鲃鱼。这两样珍贵的食材融合在一起,必然会激发出最鲜美的味道。这道菜的做法也很精细:先用蛋清炒出芙蓉片,再加上秃黄油翻炒。另外,厨师事先将小
期刊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浪潮荡涤整个社会,把百年老店传统招牌冲洗无遗,全得换上 “东方红”“ 向阳花” “跃进”等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名称。但到了1972年,许多企事业单位逐渐消除文革影响,又恢复原来的名称,这一起一落忙坏了写招牌和做招牌的有关人士。父亲费新我早在解放前就为“苏州明报”“万国袜厂”等机关、商店、学校写了好多招牌,如今大批更换,自然大有其用武之地,义不容辞地当上了时新的“市容化妆师”
期刊
七月上旬,本刊推出了特别策划《营造传奇》,其中《为把留园留下来》一文中提到香山匠师王汉平先生抢救留园之举,本刊读者给予了由衷的钦佩,并对文中提到王先生拆下家中的明瓦修复古园的细节倍感温暖。同时也有很多年轻的读者感到好奇,纷纷询问什么是明瓦。本刊记者为此专程寻访明瓦与苏州的历史记忆与传承线索。  旧时江南民居,古朴典雅,灵动秀美。除了有脊角高翘的屋顶,蜿蜒曲折的长廊,极富雅意的花窗,还有一种令人难忘
期刊
夜幕降临,向西的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一块正在全速运行的超级计算机电路板,流光溢彩、灯火璀璨。30年的一路负重、拼搏、激荡,即便早已料到今天必然有瞩目成就,但如果亲眼见过当年的场景、条件,仍是不免要出神、心动、潸然的。一路向西,心潮涌动,更誓为再战下一个30年而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苏州高新区的来龙去脉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是苏州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1982年5月
期刊
近日,“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名单公布,全省10位教师获评,来自苏州昆山的于洁老师榜上有名。于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路径,并出版了《草尖上的露珠》《对教育失败说不》《教育如此美好》等7本书,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评价:“于洁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在教育和生活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寻找这平衡之道,是苏州教育工作者探索德育之道的缩影。近些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把培
期刊
一座城市的精神需要空间和文化去承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接并融合,最终成为这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0年,我们不得已改变了往常的生活模式,文艺也不例外。  但精神空间有自己的维度,吴中的文艺时光在“云端”继续绽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等亮点频出,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面向,充盈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空间。  精神实体秀出新高度  关键词:公共文
期刊
家中浴室瓷砖地面易打滑、淋浴时无法长时间站立、如厕后一下子站不起来、烧到只剩半壶水时才想起来正烧水……居家养老,常常要面对各种问题。  我国近年提出适老化,在建设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居家环境装修等进行适应中老年人的改造,以满足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在生活及出行方面的需求,保障安全。其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宅便成了适老化改造的重点,这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有直接影响。  目前,姑苏区金阊街
期刊
网站点击数超8500万次,网站累计注册45.8万人,微信累计关注44.5万人,苏州未成年人有个专属的网络成长社区,“成长苏州”云平台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牵头打造,三年来,此平台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出发,来探讨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苏州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系统培育,创造了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