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长期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情感意志得不到积极的陶冶锻炼,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培养。而现代教育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
笔者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就是对这一探索的概括与总结。
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措施。“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富于探索和实践,寻找出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活动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不少新知识。因此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要使学生在课上主动参与,充满活力,教师可运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情境激趣策略
波利亚说:“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在某种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后,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验证,最后让学生推理证明的方法,设计探究过程。当然,让学生在课堂上先猜想再验证,不是乱想。如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引出“除法”,我先让学生猜: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让学生猜想好之后 ,再让学生操作(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接着教师提问猜对的学生,你是怎样猜出来的,从而引出“除法”这个运算方法。
(二)发现问题策略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精心设计实践题,使学生在“用”中“问”。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中已编人了利息及成数,为使应用题教学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后可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应交利息税是多少的活动。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策略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以动作感受到表象概括,推出概念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中,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学会“尝试探究”法。我发给每个组一张照片,提出:如果给相片做个框,该用多长的纸条?同学们积极地用各种方法测量,而我只是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尝试中,组织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学生积极踊跃,同时还把自己的发现、思考说了出来。学生在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经历获取知识的思考过程中,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成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不但真正理解概念获取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
(四)时刻质疑策略
鼓励学生主动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激发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求异思维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思维水平,培养起来有一定难度。以下试述几种方法。
第一,标新立异。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们那样发现新知的信心,对任何问题,从正面想通了还要从反面再想想,提出新看法,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第二,一题多解。是指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举一反三。充分认识课本与例题只是范例,在达成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剖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形成一些图式、程式,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学、自编其他的问题,在举一反三中提出新问题。
三、培养具有创新型品质的学生
研究者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创造性的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勇于创新。一个人的学习是重复性的还是创造性的,往往与它的智力与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它是反映智力与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是怎样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给他们创新的勇气的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教材质疑,敢于向专家质疑。学生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表现,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爱想爱问,将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得到培养。
(二)积极鼓励、奖励有与大家不同观点的学生
鼓励并奖励主动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这样不仅使这名学生感受到了成就感,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其他学生的质疑意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生成,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笔者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就是对这一探索的概括与总结。
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措施。“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富于探索和实践,寻找出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活动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不少新知识。因此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要使学生在课上主动参与,充满活力,教师可运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情境激趣策略
波利亚说:“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在某种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后,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让学生验证,最后让学生推理证明的方法,设计探究过程。当然,让学生在课堂上先猜想再验证,不是乱想。如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引出“除法”,我先让学生猜: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让学生猜想好之后 ,再让学生操作(用小棒摆一摆)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接着教师提问猜对的学生,你是怎样猜出来的,从而引出“除法”这个运算方法。
(二)发现问题策略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精心设计实践题,使学生在“用”中“问”。例如,“百分数的应用”中已编人了利息及成数,为使应用题教学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后可设计一道实践题,即“利息税的计算”。要求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帮助爸妈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应交利息税是多少的活动。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策略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以动作感受到表象概括,推出概念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中,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选择性的让学生学会“尝试探究”法。我发给每个组一张照片,提出:如果给相片做个框,该用多长的纸条?同学们积极地用各种方法测量,而我只是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尝试中,组织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学生积极踊跃,同时还把自己的发现、思考说了出来。学生在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经历获取知识的思考过程中,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成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不但真正理解概念获取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学习。
(四)时刻质疑策略
鼓励学生主动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激发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求异思维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思维水平,培养起来有一定难度。以下试述几种方法。
第一,标新立异。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们那样发现新知的信心,对任何问题,从正面想通了还要从反面再想想,提出新看法,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第二,一题多解。是指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这类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举一反三。充分认识课本与例题只是范例,在达成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剖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形成一些图式、程式,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学、自编其他的问题,在举一反三中提出新问题。
三、培养具有创新型品质的学生
研究者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连续的而不是全有全无的品质。创造性的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勇于创新。一个人的学习是重复性的还是创造性的,往往与它的智力与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它是反映智力与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是怎样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给他们创新的勇气的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教材质疑,敢于向专家质疑。学生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表现,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爱想爱问,将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得到培养。
(二)积极鼓励、奖励有与大家不同观点的学生
鼓励并奖励主动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这样不仅使这名学生感受到了成就感,同时也会大大激发其他学生的质疑意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生成,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