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概念与意义,统一申报进度,落实申报文本、规划汇总等具体事宜为目的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于2007年10月27~31日在古都西安隆重举行。
此次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主要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性质、跨国联合申报的理念和方法,探讨丝绸之路申遗的有关事宜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原则、技术等问题,目的是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专家指导和技术咨询。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启动在即
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西安市文物局共同承办的曲江论坛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日率先拉开了此次系列活动的帷幕。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是大唐帝国的王宫,总面积达4800亩。大明宫遗址保存比较完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遗址,目前大明宫遗址内的多处宫殿遗址台基的保护工程已经完工,其周边区域的环境改造工程、殿前御道的环境整治和修复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根据国家文物局“十一五古遗址保护规划”确定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西安市决定对大明宫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从而在保护好大明宫遗址的基础上,建成4.5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约19.6平方公里。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总结50年来大明宫考古工作的成果,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翔实的考古文献资料;对以往的历史文献进行汇总、归纳,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对大明宫遗址价值、内涵、保护、展示利用做进一步的阐释,为相关的招、投标打好基础。在研讨会上,众多的国际著名规划专家、遗产保护专家对遗址公园规划进行了论证,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理念。
国内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明宫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当被充分认识,并使其成为一个典范,在尽可能大的空间范围和地域范围来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示这一千年遗址的整体风貌。在考古允许的条件下,边考古边保护边建设,建设以保护与利用为根本目的。同时,建设必须突出生动性,充分融合古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营造既符合遗址特质和艺术审美,又适合市民游憩、生活的生态环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必须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纳入其中,使文物“活化”,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将工程打造为千年古都文物保护的一座里程碑。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步伐进一步加快
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最重要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30日在西安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0多名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方法和原则,积极推动了我国和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丝绸之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具有悠久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05年,我国和中亚五国在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指导下,开始筹划将丝绸之路中亚段线性文化遗产联合申遗。2007年6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六个省区的48处文物点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河南5处,陕西12处,宁夏4处,青海4处,甘肃11处,新疆12处。
研讨会上,相关人士指出,下一步中国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将重点加紧健全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继续做好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利用沿线文化遗产,逐步提高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展示水平。目前,丝绸之路沿线的省市都在积极结合大遗址保护工程,开展丝绸之路沿线相关文化遗产保护。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申遗时间要求紧迫,从现在起到2009年8月正式提交申报文本,仅有两年时间,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根据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吉林高句丽王城与贵族墓地等申遗成功的经验,地方政府在申遗中的主要工作是改善、整治遗产的客观环境,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任务十分艰巨。
此次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主要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性质、跨国联合申报的理念和方法,探讨丝绸之路申遗的有关事宜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原则、技术等问题,目的是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专家指导和技术咨询。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启动在即
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西安市文物局共同承办的曲江论坛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日率先拉开了此次系列活动的帷幕。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是大唐帝国的王宫,总面积达4800亩。大明宫遗址保存比较完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遗址,目前大明宫遗址内的多处宫殿遗址台基的保护工程已经完工,其周边区域的环境改造工程、殿前御道的环境整治和修复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根据国家文物局“十一五古遗址保护规划”确定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西安市决定对大明宫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从而在保护好大明宫遗址的基础上,建成4.5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约19.6平方公里。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总结50年来大明宫考古工作的成果,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翔实的考古文献资料;对以往的历史文献进行汇总、归纳,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对大明宫遗址价值、内涵、保护、展示利用做进一步的阐释,为相关的招、投标打好基础。在研讨会上,众多的国际著名规划专家、遗产保护专家对遗址公园规划进行了论证,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理念。
国内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明宫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当被充分认识,并使其成为一个典范,在尽可能大的空间范围和地域范围来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示这一千年遗址的整体风貌。在考古允许的条件下,边考古边保护边建设,建设以保护与利用为根本目的。同时,建设必须突出生动性,充分融合古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营造既符合遗址特质和艺术审美,又适合市民游憩、生活的生态环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必须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纳入其中,使文物“活化”,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将工程打造为千年古都文物保护的一座里程碑。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步伐进一步加快
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最重要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30日在西安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0多名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方法和原则,积极推动了我国和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丝绸之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具有悠久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05年,我国和中亚五国在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指导下,开始筹划将丝绸之路中亚段线性文化遗产联合申遗。2007年6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六个省区的48处文物点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河南5处,陕西12处,宁夏4处,青海4处,甘肃11处,新疆12处。
研讨会上,相关人士指出,下一步中国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将重点加紧健全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继续做好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利用沿线文化遗产,逐步提高不同类型文化遗产的展示水平。目前,丝绸之路沿线的省市都在积极结合大遗址保护工程,开展丝绸之路沿线相关文化遗产保护。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申遗时间要求紧迫,从现在起到2009年8月正式提交申报文本,仅有两年时间,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根据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吉林高句丽王城与贵族墓地等申遗成功的经验,地方政府在申遗中的主要工作是改善、整治遗产的客观环境,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任务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