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卷历史第39题的特点不足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三权分立,制约,扯皮,答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5-0016—04
  
  2010年的高考出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试题。本文以浙江文综试卷第39题为例,浅谈浙江高考历史的命题特点以及不足,以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原题如下:
  39 (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稍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回答: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要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10分)
  答案:(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这个道题的特点有:
  1 综合了高中课程的相关内容
  此题以“制度创新”肯定了美国宪法,将散见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不同章节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和评价。材料一是必修1《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材料二出自浙江考生均需选修的《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三是必修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答案要求看,三权分立理论思想来源依据必修3《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则应联系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美国国父华盛顿》。这道试题不是简单的“拉郎配”,答案及其赋分要求将必修与选修学习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因此,这道试题给我们传达了一个明确信息: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内容可以糅合在一起命题。
  跨学科综合也是此题的亮点。第(3)问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必修1《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充分地肯定了美国三权分立的进步性,对其局限性则没有过多的评述。但是,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明确论及美国三权分立的弊端:“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在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国会参众议院之间,内耗非常严重,常引发混乱、拖延和推卸责任。如果总统和国会的关系陷入僵局,这种僵局将持续四年。……即使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学生对此如果有深刻的印象,第(3)问的评价则会演变成对政治课程内容的简单记忆。从综合历史与政治两学科相关的知识来说,学生能够做到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也未尝不是好事,应该肯定。该题在试卷中的位置,为接下来的文综(政治)试题做好了铺垫,从整卷效果来看显示了命题者的匠心独特。
  2 材料丰富、设问巧妙
  三则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生手中的教材和历史学家的著作,选材多元。陈述性的文字,使学生无阅读障碍,能够马上进入历史思维,思考回答问题,这就突出考查了历史学科的能力。选自选修教材的材料二,陈述的是一个事实,但不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略。如此,对部分考生来说,材料二就变成了“新情境”。考生要结合这一事实考虑三权分立的体制是不是有问题。这提醒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用足教材是文科班教学的取胜之道。祝旭东老师说得好:“首先要用足教材中的材料,理解其中的含义,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教师的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自己想透了,明白了,就能充分挖掘材料价值,引领学生思考。……如此,再使用教材以外的材料才更有把握,适度的加深也更胸有成竹,拓宽的范围才不会游离太远。……要使高考复习对路,首先还是用足教材。”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全国卷全部使用“新材料”“新情景”不同,浙江省的命题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寻求新材料,这样难易适度,避免怨声载道,也使教学水平能够及时跟上。这是浙江省自主命题的特点之一。
  这道试题的设问很巧妙。在第(2)问中: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这里用“限制”,而没有用“制衡”。“制衡”指三权之间的关系;“限制”既包含相互的限制,也包含自身的限制。相互限制是指三权之间,自身限制则是指权利自身的限制,如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等。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弄清楚设问的词意,结合问题的指向解读材料,领悟材料中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构思与组织答案。
  3 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教材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境,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多层级考查。如第(1)问考查识记能力,第(2)问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解读、提取和对基础知识的调动、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对三权之间关系整体把握、分析得出答案。在以上能力考查基础之上,第(1)(2)问还有效考查了学生概括性思维、表达能力——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概括是在叙述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题意的要求,准确地勾勒轮廓,反映出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像中国画的白描,看似简单,但没有一定的功力画不出来。在第(1)问回忆的基础上,考生应该对三权分立的进步性形成清晰的记忆,第(2)问要 求结合实践再说“三权”是如何被限制的,显然,重复第(1)问的答案是最不明智的。这就引导(或说逼迫)考生深入再思考,如果把理论思想和实践中的问题混在一块,不知区别,那么解答肯定在重复。第(3)问则在第(2)问基础上水到渠成,换言之,如第(2)问所答非所问,第(3)问的回答肯定不得要领。
  第(3)问要求“评价”,依据的是材料及前两问的结论,如材料三,新政是被肯定的,但法院却认为新政违宪,这说明什么呢?这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扯皮”现象的结论,恰到好处,顺理成章。这样的试题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评价是多元的、多角度的,依据事实思考、回答需要理性。
  试题有明显的特点,但存在以下不足,似可商榷。
  1 答案的抽象性容易模糊学生能力的差别
  第(2)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但答案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同含义,人教版比人民版的叙述更接近答案,而且这是教师比较熟知的内容,一般复习的总结都比较到位。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将记忆都堆放在答案里,根据材料的过程没有得到明确表现。另外,答案中的“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如何得出来?回答越是全面、越接近标准答案,依靠记忆回答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此也“埋没了”那些注重思维推理的考生。上述政治学科的内容也起着提示作用。尤其是第(3)问的答案,几乎与政治教科书的评价相同。假如命题者是有意识地注意与政治课程相联系,那么,回避政治学科明确的结论是保证试题信度和效度的前提。这应该引以为戒。
  2 试题应该在“论从史出”上下工夫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结合史实的评价体现了论从史出。在了解、理解史实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结论。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此题第(2)(3)问的答案都没有要求结合史实。而且参议院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就是“扯皮”吗?须知,我们的教科书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很低,中国政府不也是没在和约上签字吗?学生又不知道美国参议院拒绝的理由。罗斯福新政具体那些措施最高法院不予批准?后来为什么批准?最高法院对新政措施的抵制都是错误的吗?是否也有利于新政的完善?这样似乎有钻牛角尖之嫌,但细想想不是这样吗?参议院和最高法院行使否定权的效果也要以事实为依据。假如对美国有利、对完善新政的法令有益,那就不叫“扯皮”了——得出这个答案需要有足够的史实支撑。
  尽管如此,该题对教学还是有以下启示。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设计,有取有舍、有增有删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超越课本,构建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构主义学习的应用,例如将必修1中第三单元的“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与第七单元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在教学顺序上进行调换。这样整合后,优点非常明显:对比中外政治制度,将中国置于世界之中,体现全球史观,使学生的历史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深刻。同时也使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更好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
  新课程实施以来,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成为争论的焦点。“事实上,能否摆正‘教材’的位置,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绩效能不能提升的关键。‘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相反,‘吃透’教材恰恰是‘用教材教’的前提。”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仔细阅读,“吃透”教材,然后用足教材,教科书除了正文外,还提供了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形象、直观,既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用足教材后再寻找课外资源,这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教材没有用足就引用其他资料,既是浪费教学资源,也有可能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混乱。费力却不讨好。此题的答案就在书本上,显然,命题十分注重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看来十分必要。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温总理的谈话对于改革考试制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高考试题,对教师来说更多地是为了促进教学,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相信浙江的高考命题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与教学相辅相成地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上好作文课,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个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曾有幸参加了“中国名师”新课标作文教学研讨会,听了陈延军、支玉恒、窦桂梅
最近很开心,因为自己的房子终于装修好了,无论从前期规划到后期选材,我们将“环保”贯穿了整个流程,所以马上就入住了新居。新生活总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不仅仅是因为房子本
模型飞机中最常见的动力输出装置就是螺旋桨。橡筋束、电动机或燃油发动机输出的都是转动能量,想要把它有效地变成模型的拉力,就必须有相应性能优良的螺旋桨与之配合。螺旋桨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才,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新课改追寻智慧型教学,催生智慧型教师。近两年,我校以实施服务型管理为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
俗语称:“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某天,工地上突然传出“小王出事了”的惊叫声,随之整个现场炸开了窝,员工们从四面八方向井子架地点奔去。只见小王压在井子架吊蓝下面,一点动
成从武、赵文权、盛发强、孙陶然、李学凌、王兴、吴海、刘松琳、丁列明、曹晓春。看着这十位“2012年度创业家”奖获得者的名字,我在想,这些创业家早就是身价不菲的富翁了,他们还孜孜不倦地奋斗,在2012年折腾出那么大动静的动力是什么?  我想起数月前与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的一次交流。当时他刚从长达一年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研究怎么利用腾讯资源做O2O的状态走出来。他狠狠地抽着烟,狠狠地说要做成O2O太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
当前,如何扎实地推进小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文本解读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读之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的相亲相爱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
《中国输血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输血协会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输血医学专业全国性学术刊物,是我国临床医学类重要的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