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囧》创造了12亿的票房神话,同样神话的是——或许徐峥、黄渤、王宝强以强大的群众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属于当下的喜剧方式。从80年代以陈佩斯、赵本山打下山头的“春晚幽默”,到90年代葛优、周星驰用小人物开辟的草根松弛派技艺,再到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幽默趣味的小沈阳、范伟式“二人转”嬉闹,现在,王宝强的傻根版进城青年、黄渤的都市吊丝横扫影坛,共塑城乡结合部最大的幽默。喜剧之王,改朝换代。
伟大的喜剧演员,揭开面具后,多半是一张流泪的脸。这眼泪,是幽默的源泉,更是喜剧的代价。“美是一种带有笑意的悲哀,它是照射在垃圾箱上的一道阳光,也是丢弃在阴沟里的一朵玫瑰。”我们带着卓别林的这句话,和这些伟大的笑星一起,阅读他们喜剧背后的忧伤。
赵本山:
一生最大的财富是痛苦的童年
对现在拥有“本山喜剧帝国”,拥有别墅、私人飞机和无尽荣耀的赵本山,这些都是往事。“有人问我现在有什么不如意的?我说没有。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活着,别出事’。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痛苦的童年,我现在没有任何痛苦和不满足。”
为什么赵本山的小品能让那么多人笑?为什么他能把北方的幽默带出东三省,带到长江以南,最终燎原到所有有华人的地方?那是因为他咬着牙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幼年丧母,是人生的第一场劫难,“那是五六岁时的事。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就坐在火盆边上,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受苦,就跟现在要饭的人差不多,我经常吃喂牲口的那种苞米秆,晚上烧炕的时候烧一烧就当饭吃了。”
也就是在“被放养”的童年,赵本山开始了学艺之路。他的二叔是个盲人,会拉二胡、唱三弦。“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灵敏,我学会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觉。”1986年赵本山到了铁岭剧团,和潘长江在沈阳演二人转《大观灯》,连演200多场。而让他更深入人心的《摔三弦》里的盲人,就是以盲二叔为原型,连那个标志性的帽子都一模一样。
虽然在东北红了,但真正发现赵本山的伯乐还是姜昆。姜昆说要把赵本山推荐给春晚,“但我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
后来,春晚真的来找赵本山了。但赵本山的节目每年都被刷下来。“有一年剧团让我带着10瓶茅台酒送礼,我不知道往哪儿送,就在梅地亚宾馆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10天我被通知回家。后来我和团长说,10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
连续被拒绝后,终于有了希望。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凭借小品《相亲》第一次亮相春晚,此后他便在春晚驻扎下来,也带着赵本山的幽默,在全国人民心中驻扎下来。
葛优:
胆小者的胜利
“名优”背后,葛大爷骨子里的“忧”却伴随着他的一生。因为经历过苦日子——下过乡养过猪,N次考表演系N次失败,10年龙套默默无闻,这些化成沉甸甸的生活体验,才有了银幕上举重若轻的“顽主”杨重、冷面热心的编辑李东宝,也才有了一系列让人笑,但笑过之后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的“葛氏小人物”。
葛大爷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谦和做人,谨慎接戏。葛优的妈妈回忆,葛优从小很乖,又瘦小又腼腆,以至于有一天妈妈接葛优时得知儿子也会打人了,竟然感到欣慰——儿子终于会反抗了。直到现在,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哪怕葛优是到场最大的腕儿,他也从不打头,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中学毕业后,葛优去北京昌平郊区插队,因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他和赵继明师傅两个人养了五六十头猪。“可以说,养猪的那段经历后来改变了我的一生。直到现在,我还很想回到当年插队下乡养猪的地方去看看。”插队中有一次回家时,葛优对父母说:“我想学表演!” “连身为专业演员的爸爸,都没看出自己的儿子有当演员的潜质,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这是父亲葛存壮多年后的回忆。
葛优的报考之路异常艰辛,屡战屡败。考电影学院,第一关就刷下来了;考青年艺术剧院,老师让表演即兴小品,葛优表演“十里长街送总理”,当场哇哇大哭,回家后爸爸一听就知道没戏,失控了;考话剧院,父亲托了好友于兰辅导,也失败了。葛优准备收拾东西继续回农村喂猪,临行前夜听说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招生,决定最后一搏。此前的人生中,葛优最有“生活”的一件事就是喂猪,在考试时干脆演了小品《喂猪》——葛优提着一桶猪食,怕小猪吃不着,先把大猪轰开,让小猪先吃。这个小品因为生动朴实打动了考官,后来葛优说:“别看台上没有猪,可我的眼睛里有猪。”
在文工团,到葛优手里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比如演个扛根木头满场跑的铁道兵。后来妈妈在儿子的传记里写道:“葛优步入演艺圈后跑了10年龙套……
尽管后来拿了戛纳影帝,但是葛优一生不敢和父亲同台。在葛优跑龙套的80年代,父母都觉得儿子做演员没啥出路,劝他改行做摄影助手。可葛优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一直渗着。后来父亲葛存壮一狠心:“演员这行当,摔打摔打可能就学会了,随他去吧!”
因为葛优脾气好,团友都爱拿他开玩笑,一次演出结束后,团友把葛优的照片摆在桌子上,布置成了灵堂,然后所有团友轮流进屋鞠躬烧香……葛优就饶有兴致地坐在一旁看着,待团友们都鞠完躬后,他自己也肃穆地深深鞠了3个躬,还绕着桌子慢慢走了一圈。此时,周围的人已经笑作一团,可葛优做这些动作时却一脸严肃。直到很多年后,“葛优是冷面笑匠”这句话才被王朔说出口,而表面松弛的“葛氏”演法也才成为风格。
郭德纲:
百般苦楚,十载悲哀
世人只见今日的郭德纲出门豪车裘皮,奢侈品大LOGO晃眼,又有几人知,1995年第三次来京打拼的他,深夜结束演出,打不起车,徒步20公里,从南二环走到大兴黄村的出租屋。
“90年代初,我第三次进京谋求发展。囊空如洗求借无门,亲朋翻脸故友绝情。彼时,有三位同学凑了4000元给我。进京后,百般苦楚痛不堪言。十载悲哀,终得转机……”——2012年4月19日,郭德纲发微博回忆不堪过往。 1987年,14岁的郭德纲第一次登台,在天津游乐中心露天台上,而台下干什么的都有。郭德纲真正的第一个师傅是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师傅起床之前,郭德纲的任务便是收拾屋子、沏茶,等师傅教背段子,如此3年,直到15岁。
1996年,他拉上另两位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菁办起了“北京相声大会”,寒冬腊月,大家站在门外喊人进来,好不容易有个人进来了,“可能人家只是想进来暖和一下身体”。第一个节目是单口相声, 真正的“台上一人,台下一人” 。
在郭德纲卖艺9年之后,相声前辈侯耀文第一次看到了郭德纲的表演。看好郭德纲的侯耀文动了收为徒的念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极力反对。如果说剧场演出让郭德纲有了形式上的支持,侯耀文的收徒则给了他精神上的家。
那一年的10月,郭德纲参加了“濒临失传相声专场”,该专场被北京文艺广播电台专场联播后,郭德纲在专业相声观众中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很快他的天桥乐剧场演出第一次挂上了“客满”的牌子。意识到影视媒体的巨大推力后,郭德纲开始伸出触角,录制节目。但现在的主持一哥,当年一样很囧,最惨的时候,节目组为了考验郭德纲能不能当主持人,把他关在商场的玻璃展示柜里关了 48小时,他要在里面吃饭睡觉,被走过的人观看。
2005年11月5日,德云社在天津举办了第一次大剧场相声。12月,《三联生活周刊》以《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做了报道,开篇便称, “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相当多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次年1月,凤凰卫视报道并推出了春节《郭德纲专场》,郭德纲参加央视《艺术人生》节目,同台的是谢晋等人。自此, 帝都的舞台有了一个“传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一拍惊堂木“我叫郭德纲”。
周星驰:
快点死!不要话那么多
他曾和家人挤在九龙逼仄的木板房里,视“酱油拌饭”为人间美食;也跟着外婆在街头摆摊卖指甲剪,大一点就在茶楼跑堂;再大一点时硬拖着梁朝伟考无线,他也是梁身边“落选的那个呆子”。好不容易混到可以演戏,但角色多半是村民甲、路人乙、梅超风的靶子、一出来就被杀的死尸……
那些日子,就是《喜剧之王》的现成剧本。星爷自己也承认,“情节有虚构,感受却是真实,《喜剧之王》其实是一出悲剧”。有多悲?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真是儿童节目主持人周星驰的枕边书,是他日日跑完龙套后的心理慰藉。电影里尹天仇跟导演死皮赖脸,“因为我设计的角色性格是比较调皮然后带点矛盾的,所以我内心的潜在台词是我不想死。”导演大怒。这一幕也发生在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片场,他小心翼翼跟导演商量,“我出掌挡一下再死吧?”导演懒得理他,“快点死,不要话那么多!”
而当他终于从F咖成为星爷、成为“喜剧之王”时,是不是就人生圆满,真正把忧伤踩在了脚下?
据说,洪金宝与他在拍《功夫》时现场决裂,日后还抛下一句狠话,“不可以只当自己是人,其他的都是狗”。据说,“唐僧”罗家英说他“心理变态,简直走火入魔”。据说,王晶辟专栏追忆当年合作时,“他三改电影分红比例,让人忍无可忍,结交富豪,忙于炒楼,膨胀得自我又自私”。
一场轰轰烈烈“倒周”运动在2008年前后如此发生。后来媒体人李星文力顶,“旧人写到周星驰,总要说到他贪财或者吝啬之事。我就不明白了,这个贪婪的人为什么总能在片子里投入那么多智慧和汗水,而那些被占了便宜的人反倒总是出些破烂玩意儿?”电影里,尹天仇看的书上说过,“演戏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若将整盘人生都变成悲剧片场,该是多么有灵魂的一出大戏。
“《长江七号》不是我的‘那杯茶’。”与他识于微时、为了拍好TVB电视剧一起蹲过马路牙子观察路人的吴君如,说出了大多数星迷的心声。齐刷刷的“星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
星爷多年助手田启文一句“我们不能一辈子无厘头”让粉丝们黯然神伤。有人说,“《功夫》圆了星爷的功夫梦,《长江七号》要圆星爷的家庭梦,那我们的‘周星星之梦’,还有谁来圆呢?”2004年的《功夫》不单要讲故事,还肩负着打开内地市场的重任,票房井喷。之后围绕《长江七号》、《长江七号爱地球》,星爷想建立的是好莱坞动画片般的完整产业线,但这些消息,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商人周总的喜剧,却是笑星星爷的忧伤。
黄渤:
被逼连灌11瓶啤酒的日子
“来一首《青藏高原》!”台下,一群喝高了的人向黄渤喊道,全场迅速加入队伍,开始起哄。作为歌厅的表演嘉宾,黄渤不仅要唱歌、跳舞,还负责热场子,有一次,在夜总会客人的要求下,黄渤一口气喝了11瓶啤酒,然后接着上台表演,“我至今也忘不了他一边打嗝一边唱歌的情景”,哥们儿高虎回忆道。这是80年代的青岛,黄渤最早出道跑场子的地方。
有一年在东北,黄渤攒了一个“香港三星闹春演唱会”,几个人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港台音在舞台上假装港台歌手。表演结束,舍不得打的,坐公交车,被人认出,“你不就是演唱会的港台歌星吗?”黄渤赶紧用港台腔道,“感受一下你们当地的生活啦。”
既然唱歌了,就想出张专辑。他南下去了广州,和满文军、满江、周迅以及她当时的男朋友窦鹏一起唱歌厅,也试过向唱片公司寄小样,但都石沉大海。最后一站,他来到北京,通过窦鹏在王府井饭店地下二层表演,跟沙宝亮、周迅、朴树、零点乐队混在一起。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火起来了,自己依然徘徊在演艺圈外。
2000年,正在西安演出的他突然接到高虎的电话,让他去演电影《上车,走吧》,于他而言,这不过是另一种营生。出乎意料的是,这部仅拍了11天的短片大获成功,走上红毯,黄渤身边坐着巩俐和周星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唱了10余年的歌,“啥也不是”,拍了11天的戏,倍儿荣光。“这可能是一条正道”,于是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连考3年,2002年最终进入配音系。
伟大的喜剧演员,揭开面具后,多半是一张流泪的脸。这眼泪,是幽默的源泉,更是喜剧的代价。“美是一种带有笑意的悲哀,它是照射在垃圾箱上的一道阳光,也是丢弃在阴沟里的一朵玫瑰。”我们带着卓别林的这句话,和这些伟大的笑星一起,阅读他们喜剧背后的忧伤。
赵本山:
一生最大的财富是痛苦的童年
对现在拥有“本山喜剧帝国”,拥有别墅、私人飞机和无尽荣耀的赵本山,这些都是往事。“有人问我现在有什么不如意的?我说没有。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活着,别出事’。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痛苦的童年,我现在没有任何痛苦和不满足。”
为什么赵本山的小品能让那么多人笑?为什么他能把北方的幽默带出东三省,带到长江以南,最终燎原到所有有华人的地方?那是因为他咬着牙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幼年丧母,是人生的第一场劫难,“那是五六岁时的事。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就坐在火盆边上,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受苦,就跟现在要饭的人差不多,我经常吃喂牲口的那种苞米秆,晚上烧炕的时候烧一烧就当饭吃了。”
也就是在“被放养”的童年,赵本山开始了学艺之路。他的二叔是个盲人,会拉二胡、唱三弦。“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灵敏,我学会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觉。”1986年赵本山到了铁岭剧团,和潘长江在沈阳演二人转《大观灯》,连演200多场。而让他更深入人心的《摔三弦》里的盲人,就是以盲二叔为原型,连那个标志性的帽子都一模一样。
虽然在东北红了,但真正发现赵本山的伯乐还是姜昆。姜昆说要把赵本山推荐给春晚,“但我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
后来,春晚真的来找赵本山了。但赵本山的节目每年都被刷下来。“有一年剧团让我带着10瓶茅台酒送礼,我不知道往哪儿送,就在梅地亚宾馆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10天我被通知回家。后来我和团长说,10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
连续被拒绝后,终于有了希望。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凭借小品《相亲》第一次亮相春晚,此后他便在春晚驻扎下来,也带着赵本山的幽默,在全国人民心中驻扎下来。
葛优:
胆小者的胜利
“名优”背后,葛大爷骨子里的“忧”却伴随着他的一生。因为经历过苦日子——下过乡养过猪,N次考表演系N次失败,10年龙套默默无闻,这些化成沉甸甸的生活体验,才有了银幕上举重若轻的“顽主”杨重、冷面热心的编辑李东宝,也才有了一系列让人笑,但笑过之后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的“葛氏小人物”。
葛大爷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谦和做人,谨慎接戏。葛优的妈妈回忆,葛优从小很乖,又瘦小又腼腆,以至于有一天妈妈接葛优时得知儿子也会打人了,竟然感到欣慰——儿子终于会反抗了。直到现在,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哪怕葛优是到场最大的腕儿,他也从不打头,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中学毕业后,葛优去北京昌平郊区插队,因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他和赵继明师傅两个人养了五六十头猪。“可以说,养猪的那段经历后来改变了我的一生。直到现在,我还很想回到当年插队下乡养猪的地方去看看。”插队中有一次回家时,葛优对父母说:“我想学表演!” “连身为专业演员的爸爸,都没看出自己的儿子有当演员的潜质,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这是父亲葛存壮多年后的回忆。
葛优的报考之路异常艰辛,屡战屡败。考电影学院,第一关就刷下来了;考青年艺术剧院,老师让表演即兴小品,葛优表演“十里长街送总理”,当场哇哇大哭,回家后爸爸一听就知道没戏,失控了;考话剧院,父亲托了好友于兰辅导,也失败了。葛优准备收拾东西继续回农村喂猪,临行前夜听说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招生,决定最后一搏。此前的人生中,葛优最有“生活”的一件事就是喂猪,在考试时干脆演了小品《喂猪》——葛优提着一桶猪食,怕小猪吃不着,先把大猪轰开,让小猪先吃。这个小品因为生动朴实打动了考官,后来葛优说:“别看台上没有猪,可我的眼睛里有猪。”
在文工团,到葛优手里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比如演个扛根木头满场跑的铁道兵。后来妈妈在儿子的传记里写道:“葛优步入演艺圈后跑了10年龙套……
尽管后来拿了戛纳影帝,但是葛优一生不敢和父亲同台。在葛优跑龙套的80年代,父母都觉得儿子做演员没啥出路,劝他改行做摄影助手。可葛优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一直渗着。后来父亲葛存壮一狠心:“演员这行当,摔打摔打可能就学会了,随他去吧!”
因为葛优脾气好,团友都爱拿他开玩笑,一次演出结束后,团友把葛优的照片摆在桌子上,布置成了灵堂,然后所有团友轮流进屋鞠躬烧香……葛优就饶有兴致地坐在一旁看着,待团友们都鞠完躬后,他自己也肃穆地深深鞠了3个躬,还绕着桌子慢慢走了一圈。此时,周围的人已经笑作一团,可葛优做这些动作时却一脸严肃。直到很多年后,“葛优是冷面笑匠”这句话才被王朔说出口,而表面松弛的“葛氏”演法也才成为风格。
郭德纲:
百般苦楚,十载悲哀
世人只见今日的郭德纲出门豪车裘皮,奢侈品大LOGO晃眼,又有几人知,1995年第三次来京打拼的他,深夜结束演出,打不起车,徒步20公里,从南二环走到大兴黄村的出租屋。
“90年代初,我第三次进京谋求发展。囊空如洗求借无门,亲朋翻脸故友绝情。彼时,有三位同学凑了4000元给我。进京后,百般苦楚痛不堪言。十载悲哀,终得转机……”——2012年4月19日,郭德纲发微博回忆不堪过往。 1987年,14岁的郭德纲第一次登台,在天津游乐中心露天台上,而台下干什么的都有。郭德纲真正的第一个师傅是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师傅起床之前,郭德纲的任务便是收拾屋子、沏茶,等师傅教背段子,如此3年,直到15岁。
1996年,他拉上另两位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菁办起了“北京相声大会”,寒冬腊月,大家站在门外喊人进来,好不容易有个人进来了,“可能人家只是想进来暖和一下身体”。第一个节目是单口相声, 真正的“台上一人,台下一人” 。
在郭德纲卖艺9年之后,相声前辈侯耀文第一次看到了郭德纲的表演。看好郭德纲的侯耀文动了收为徒的念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极力反对。如果说剧场演出让郭德纲有了形式上的支持,侯耀文的收徒则给了他精神上的家。
那一年的10月,郭德纲参加了“濒临失传相声专场”,该专场被北京文艺广播电台专场联播后,郭德纲在专业相声观众中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很快他的天桥乐剧场演出第一次挂上了“客满”的牌子。意识到影视媒体的巨大推力后,郭德纲开始伸出触角,录制节目。但现在的主持一哥,当年一样很囧,最惨的时候,节目组为了考验郭德纲能不能当主持人,把他关在商场的玻璃展示柜里关了 48小时,他要在里面吃饭睡觉,被走过的人观看。
2005年11月5日,德云社在天津举办了第一次大剧场相声。12月,《三联生活周刊》以《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做了报道,开篇便称, “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相当多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次年1月,凤凰卫视报道并推出了春节《郭德纲专场》,郭德纲参加央视《艺术人生》节目,同台的是谢晋等人。自此, 帝都的舞台有了一个“传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一拍惊堂木“我叫郭德纲”。
周星驰:
快点死!不要话那么多
他曾和家人挤在九龙逼仄的木板房里,视“酱油拌饭”为人间美食;也跟着外婆在街头摆摊卖指甲剪,大一点就在茶楼跑堂;再大一点时硬拖着梁朝伟考无线,他也是梁身边“落选的那个呆子”。好不容易混到可以演戏,但角色多半是村民甲、路人乙、梅超风的靶子、一出来就被杀的死尸……
那些日子,就是《喜剧之王》的现成剧本。星爷自己也承认,“情节有虚构,感受却是真实,《喜剧之王》其实是一出悲剧”。有多悲?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真是儿童节目主持人周星驰的枕边书,是他日日跑完龙套后的心理慰藉。电影里尹天仇跟导演死皮赖脸,“因为我设计的角色性格是比较调皮然后带点矛盾的,所以我内心的潜在台词是我不想死。”导演大怒。这一幕也发生在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片场,他小心翼翼跟导演商量,“我出掌挡一下再死吧?”导演懒得理他,“快点死,不要话那么多!”
而当他终于从F咖成为星爷、成为“喜剧之王”时,是不是就人生圆满,真正把忧伤踩在了脚下?
据说,洪金宝与他在拍《功夫》时现场决裂,日后还抛下一句狠话,“不可以只当自己是人,其他的都是狗”。据说,“唐僧”罗家英说他“心理变态,简直走火入魔”。据说,王晶辟专栏追忆当年合作时,“他三改电影分红比例,让人忍无可忍,结交富豪,忙于炒楼,膨胀得自我又自私”。
一场轰轰烈烈“倒周”运动在2008年前后如此发生。后来媒体人李星文力顶,“旧人写到周星驰,总要说到他贪财或者吝啬之事。我就不明白了,这个贪婪的人为什么总能在片子里投入那么多智慧和汗水,而那些被占了便宜的人反倒总是出些破烂玩意儿?”电影里,尹天仇看的书上说过,“演戏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若将整盘人生都变成悲剧片场,该是多么有灵魂的一出大戏。
“《长江七号》不是我的‘那杯茶’。”与他识于微时、为了拍好TVB电视剧一起蹲过马路牙子观察路人的吴君如,说出了大多数星迷的心声。齐刷刷的“星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
星爷多年助手田启文一句“我们不能一辈子无厘头”让粉丝们黯然神伤。有人说,“《功夫》圆了星爷的功夫梦,《长江七号》要圆星爷的家庭梦,那我们的‘周星星之梦’,还有谁来圆呢?”2004年的《功夫》不单要讲故事,还肩负着打开内地市场的重任,票房井喷。之后围绕《长江七号》、《长江七号爱地球》,星爷想建立的是好莱坞动画片般的完整产业线,但这些消息,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商人周总的喜剧,却是笑星星爷的忧伤。
黄渤:
被逼连灌11瓶啤酒的日子
“来一首《青藏高原》!”台下,一群喝高了的人向黄渤喊道,全场迅速加入队伍,开始起哄。作为歌厅的表演嘉宾,黄渤不仅要唱歌、跳舞,还负责热场子,有一次,在夜总会客人的要求下,黄渤一口气喝了11瓶啤酒,然后接着上台表演,“我至今也忘不了他一边打嗝一边唱歌的情景”,哥们儿高虎回忆道。这是80年代的青岛,黄渤最早出道跑场子的地方。
有一年在东北,黄渤攒了一个“香港三星闹春演唱会”,几个人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港台音在舞台上假装港台歌手。表演结束,舍不得打的,坐公交车,被人认出,“你不就是演唱会的港台歌星吗?”黄渤赶紧用港台腔道,“感受一下你们当地的生活啦。”
既然唱歌了,就想出张专辑。他南下去了广州,和满文军、满江、周迅以及她当时的男朋友窦鹏一起唱歌厅,也试过向唱片公司寄小样,但都石沉大海。最后一站,他来到北京,通过窦鹏在王府井饭店地下二层表演,跟沙宝亮、周迅、朴树、零点乐队混在一起。眼睁睁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火起来了,自己依然徘徊在演艺圈外。
2000年,正在西安演出的他突然接到高虎的电话,让他去演电影《上车,走吧》,于他而言,这不过是另一种营生。出乎意料的是,这部仅拍了11天的短片大获成功,走上红毯,黄渤身边坐着巩俐和周星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唱了10余年的歌,“啥也不是”,拍了11天的戏,倍儿荣光。“这可能是一条正道”,于是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连考3年,2002年最终进入配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