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甘肃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科学数据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显著,各种数据平台也应运而生,它是对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的地震数据服务中心和国内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专业数据共享分中心等平台的调研和分析,发现我国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目前存在几个问题,如专业分中心各承建单位对科学数据共享和管理重视程度差别较大、地震科学数据分散在科研人员手中、地震科学数据标准不够规范、质量不高等,并对我国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改进建议:设立统一、便捷的网站链接;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检索
其他文献
我国喀斯特广泛发育,集中于东南、西南,是宝贵的旅游地质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喀斯特是岩溶地貌的总称,其岩层较其它岩层而言,性脆、强度低、稳定性差、含水量高,对工程构筑物稳定性危害极大,为了对工程设施保护,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其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和形成的条件等问题,对工程防治和降低灾害损失作指导。
“十三五”时期,甘肃科技创新工作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完成创新型甘肃建设。但是科技创新的一些堵点痛点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补齐。文章通过总结“十三五”甘肃科技创新成绩与特点,分析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支撑力、科技投入驱动力“三力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兔肝VX2肿瘤是一种快速生长的肿瘤模型,可以在多种器官如肝、肺、直肠等快速生长,常用于肿瘤研究。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技术对四只兔子的兔肝VX2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活体和离体的反射光谱检测,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别实现了二分类(正常肝组织和肝VX2肿瘤组织)和四分类(未出血活体正常肝组织、未出血活体VX2肿瘤组织、出血离体正常肝组织和出血离体肝VX2肿瘤组织)。根据其光谱反射曲线的特征,选择了400~1800 nm区间的数据为特征变量。为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分别采用5折交叉验证和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由于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精确度高、非侵入式测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燃烧流场诊断、工业过程控制、人体呼吸探测等领域。直接吸收技术和波长调制技术是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两种不同的测量手段,其中直接吸收技术测量系统结构简单、信号处理相对容易、成本较低、避免提前标定,在测量气体为常量组分时广泛使用。直接吸收技术测量气体浓度时,首先需要从光谱吸收信号中得到一条表示未吸收的基线信号,这一过程被称为基线拟合。基线拟合不准确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较大误差,这也是直接吸收技术难以达
基于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契机,分析当前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经济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新思路,提出新时期课程教学思路,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开阔国际视野,以期为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促使各大物流、快递企业都加快了进军农村乡镇物流市场的步伐。本文通过差异对比的方法,论述了农村乡镇物流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内外农村物流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着力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随着航天活动的日益增加,空间碎片的数量急剧增多,对未知空间碎片进行编目和识别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火箭箭体、人造卫星及其裂解碎片等在空间中处于外表裸露状态,其表面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会产生较大变化。目前,针对空间目标表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对其在深空中的状态变化进行准确判断。利用空间目标光电望远镜及光谱测试终端组合,可以实时地对空间目标的光谱特性开展研究,进一步探究材料特性变化对目标特性识别的影响。通过利用长春人卫站1.2 m空间目标光电望远镜及相关光谱测试终端,同时结合图像预处理软件获取空间
激光除漆作为激光清洗技术的分支,有望替代传统打磨及化学除漆工艺,实现飞机蒙皮表面漆层的可控清除,但除漆过程及质量的可控性依赖于有效的原位、在线监测技术。针对飞机铝合金蒙皮表面多漆层结构,采用LIBS技术对不同漆层、不同厚度时漆层特征元素进行光谱与成分分析,在信号解译基础上建立漆层去除层数、去除厚度与LIBS光谱变化的内在关联,实现除漆过程质量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结果表明,分层除漆过程中面漆、底漆完全清除后,漆层特征元素(Fe,Ti)的光谱峰消失。LIBS监测到面漆的特征元素Fe在501.4941和521
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是一种非平衡等离子体,能够产生大量的电子、离子、激发态粒子和活性基团,在燃烧过程中这些粒子的参与能够大大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等离子体射流的动力学效应影响粒子输运过程,使得等离子体射流具有一定程度的辅助燃烧效果。本实验通过发射光谱测量,分别识别出了在非预混和预混的甲烷燃烧过程参与燃烧的中间物种(OH,CH和C2),测量了这些自由基的发射光谱强度随着外部控制变量(放电电压、混合当量比)变化的规律。对于非预混情况,实验发现随着产生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电压的增大,火焰总体
闪电回击通道核心中的大电流及其强电磁辐射是引发多种雷电灾害的主要根源。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闪电防护工作显得越为重要。为了完善闪电防护系统,需要从描述闪电回击通道核心的特征参数入手深入研究闪电通道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微观物理机制。截至目前,光谱观测是获取闪电通道核心特征参数的最佳手段。2015年夏天在青海高原地区的野外试验中,利用由高速摄像机作为记录系统组装的无狭缝光栅摄谱仪,结合快天线地面电场测量仪,记录到一次包括四个回击的云地闪电放电过程的光谱以及与之同步的快电场变化信息。依据光谱,结合等离子体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