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近代禅学大师山田灵林,把世界上的人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混沌未开,不受任何知识上的苦恼,能像猪一样和平生活的人,叫作“自然人”。
  第二类是头脑明晰,智能发达,却受尽知识的烦恼,以至于神经过敏,始终无法与他人相处,过着不愉快生活的人,叫作“知识人”。
  第三类是超越了知识的苦恼和情意的苦恼,能任运无碍过活的人,叫作“自由人”。
  为了说明这三种人的不同,他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某家五人居室的前廊上,一双拖鞋翻了过来。这个家的女佣虽然好几次出入主人的房间,办好了好几件差事,但她对翻过来的拖鞋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她正如在深山里混沌未开的少女,只把主人吩咐的事在能力范围内办好,所以她每天十分快乐,能吃就吃,能睡就睡,除了衣食住行,对人间的一切事务和知识都不留心,没有任何心事——这就是自然人的典型。
  这家的少奶奶拿信件要进屋时,看见了翻过来的拖鞋,但因男主人吩咐要处理一件紧急事务,来不及翻那双拖鞋。一会儿她端着红茶要进屋,又看见那双拖鞋,心想,一边拿饮料,一边翻拖鞋有碍卫生,还是没有摆正它。要离开房间时,她突然听到孩子的啼哭声而跑向婴儿室,这一次根本没有想到拖鞋的事。就这样,她一整天都挂虑那双拖鞋,以致在房间、在厨房、在婴儿室都不能平静,不能专心,因而苦恼万分。少奶奶是名门闺秀,读过大学,她想把学来的知识全部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反而带来日日夜夜的焦虑不安,最后她变成了神经质,甚至连猫换个位置晒太阳,也会使她不安和烦恼——这就是知识人的典型。
  这家的老太太,因有事来找她的儿子,她看到翻过来的拖鞋,马上随手翻正,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老太太是很沉着的人,她善于发现问题,而一发现问题,马上就轻易地处理好;如果是一件不能处理的事,她马上就把它忘掉,因此她的心境一直平静而稳定——这就是自由人的典型。
  山田灵林的譬喻很值得我们深入思索。拖鞋可以说是烦恼的一种象征,这家的女佣可以说是从来不知烦恼为何物地生活着,就如同世界上许多神经迟钝的人。不是他们非常快乐,而是他们既见不到烦恼,同时也不能知道精神的愉悦是什么;他们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觉悟、没有方向与追求,只是像动物一样地过日子。
  少奶奶虽然知识丰富,却为知识而受苦,被种种知识扯来扯去,忽左忽右,像在旋涡中一样,从而陷入一种紧张而焦躁的状态,生活充满无谓的苦恼。这说明要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知识是无能为力的,对以安身立命为目标的人,知识实在没有价值,有时反而带来烦恼。
  但是我们不应反对学知识,而要把知识收集整理,利用生活经验来驾驭它,到能无碍地生活的时候,心地自然像前面的老太太一样平和。不过若要靠外在经驗的累积,达到心性的自由,等她成为自由人时,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生命。
  禅宗追求的也是自由人的境界,只是所循的是内在的方法。那就是靠修为的精进达到心性的自由,从而得到真正的安心与究竟的立命。
  但是,禅的自由与老太太的自由还是有差别。老太太的自由是一种动作,是由和外相(如:拖鞋)的对待而来,禅师的自由却是绝对的,自我的,没有对象的。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介于自然人和知识人之间。想要像悟道者那样进入绝对和谐的世界是极难的,也就是说我们难以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但我们却可以提醒自己往自由的道路上走:少一点贪恋,就少一点物欲的缠缚,多一点淡泊的自由;少一点嗔心,就少一点怨恨的纠葛,多一点平静的自由;少一点愚痴,就少一点情爱与知解的牵扯,多一点清明的自由。限制、迷障了我们自由的,是贪、嗔、痴三種毒药,使我们超脱觉悟的则是戒、定、慧三种解毒的药方。
  完全自在无碍的心灵是每个人渴望的。其实现方法就是佛陀说的“放下!放下!”
  放下什么呢?看到拖鞋翻了,把它摆正吧!摆正了的拖鞋,再也不要放在心上,如是而已。
  (七 百摘自九州出版社《凡事不如看淡》一书,辛 刚图)
其他文献
我在一个大礼堂教“机器人导论”这门课。那个能容纳400人的礼堂内零零散散地坐了90个学生,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我在前几周上课时要求他们下次听课尽量靠前坐,但他们无动于衷。这门课每周上3次,每次50分钟,我下课后常感到精疲力竭。  于是我带了一卷黄色的路障警戒带,上面印有“请勿靠近”的黑色大字。我在课前半小时来到礼堂,用警戒带封锁了后半个屋子。学生们进入礼堂后,全都自动坐到了靠前的位
期刊
◇如果小说家可以在完成作品后不去設想它的封面,那么,他虽然可以被看作一个智慧、完美且完全定型的人,但同时,他也失去了作家最根本的特质:天真。  我们都愿意看到,更多的读者买书是为了封面。我们都愿意看到,批评家鄙斥某些作品,更多的是因为它总是写给同一类读者。  封面上对于主人公的描画过于细致,这既侮辱了作者的想象力,也侮辱了读者的想象力。  假如设计师用红黑两色搭配,来设计《红与黑》的封套,或者用蓝
期刊
黄永武教授在《爱庐小品》中谈到八仙中的李铁拐,跛了一只脚,手扶铁拐杖,还背了一个装有灵药的葫芦。他不禁感到疑惑:“既然有仙人的灵术、灵药,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跛脚医好呢?”  虽然解释有很多种,但其實都是从“人间观点”来看的。李铁拐早已入了仙籍,怎么还会有人间的身体、人间的残疾呢?  李铁拐的跛脚是一个象征,象征无论在人间还是天界,都充满缺憾,不能圆满。李铁拐的跛脚也是一种示现,示现事物没有十全十美
期刊
巴黎是画家的摇篮、天堂。  巴黎又何尝不是画家精神的、肉体的公墓。  像战争中的将军一样,将军是成功的士兵。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的千百万战士,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中国有一位非常聪明的画家住在巴黎,名叫常玉。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艺术团来到巴黎,既访问了毕加索,也访问了常玉。常玉很老了,一个人住在一栋很高的楼房的頂楼,一年卖两三张小画,勉强地维持着生活。他不认为这叫作苦和艰难,自然也并非快乐
期刊
【編者按】詩,可诵可唱可读,抄诗也是许多人的爱好。从2017年第1期开始,我们推出这档新设的栏目“诗帖”,每期精选一至二首佳作由作家、文化名人、读者或编者手抄刊载,这栏目不是书法展览,但字须能看得过去。你知道的,最重要的是参与和互动。如果你有兴趣并乐意参与,我们将非常欢迎。将抄诗样照发到电子邮箱p72@duzhe.cn即可,详情参见读者微信。本期由《读者》签约作者张昌华先生抄写。
期刊
北京四环外五环内有幢建于2010年的写字楼。写字楼的第八层,两年前被一位南方的段姓老板买下,作为其房地产公司的总部。段老板喜欢收集陶瓷精品,放在玻璃罩内,装点于办公区内外。  大堂内的前台小姐姓詹,名芸,二十二三岁,山东蓬莱人,农家女儿,自幼失母,由父亲和奶奶带大。芸没考上大学,只有民办的高级职业学校文凭。她步其父后尘来到北京,这里干一年,那里干半载,所学大众服装设计专业便荒废了。  上班数日,小
期刊
最近见到三封赵景深的毛笔信,写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信上的字好看得不得了,既小且美。那时,赵景深正值中年,矮矮胖胖,戴副眼镜,让人很难和这三封信上的字产生联系。我主观臆断这不合情理,就像赵景深说他自己不认识茅盾时,觉得茅盾该是个高高大大的汉子,否则写不出《幻灭》《动摇》《追求》如此伟大的“三部曲”;然而见了茅盾,以为认错了人:茅盾怎么比自己还矮、还小、还近视?但一切就是那么真实。    赵景深有位
期刊
我骑马与你相会:梦  像生命之物在我四周聚集  而月亮在我右边  跟著我,燃烧  我骑马回来:一切都已改变  我恋爱的灵魂悲伤不已  而月亮在我左边  无望地跟着我  我们诗人放任自己  沉迷于這些无休止的印象  在沉默中,虚构着只是事件的预兆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丁 强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一书)
期刊
主人公是我在旧金山的邻居,广东人,英文名叫汤姆,40多岁,10多年前和妻子一起移居旧金山。他初来时极不适应,当了短期的清洁工,觉得没意思,要打道回府。妻子对他说:“你必须上大學,拿到文凭,我支持你。”几年下来,贤惠的妻子除了在银行担任全职雇员之外,还去停车场当收款员。他也争气,进加州大学,读到大学本科毕业,拿了机械工程学位。  第一关算过了,但找工作仍不易。他个性忠厚敦实,不善言辞,在家里都难得和
期刊
作为一名理学学士,我一直对自己的科学素养非常自信。直到上个月,我第一次只身走入商场化妆品区,试图为师妹选购一款生日禮物。  一进入商场化妆品区,我立刻掉进了脂粉味的迷宫。那里散发着本科4年间我从未闻过的好味道,而那些产品所谓的功效更是远超我的知识范围。随便一款护肤品,就能让表皮细胞“变得像新生儿一样”。几乎每一张面膜,都号称能改变分子的大小——否则那些有机大分子根本不可能穿过表皮被肌肤吸收,人又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