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不断渗透,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发展现状,将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四个方面,建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求解指标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信息素养的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实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定量评价,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教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7-0052-07
  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深刻变化。信息素养作为人整体素养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当今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不断渗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意见,要求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1]。高校教师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其信息素养水平,探求提升信息素养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评价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发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优秀的信息素养能够引导高校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增强教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实现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升级[2]。因此,在借鉴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为准确评估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一词,他认为信息素养是能够利用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3]。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年也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即人们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搜索、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4],这一概念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高校教师既是普通的社会人,又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人才的科研工作者,其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关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不同学者的理解存在差异。周建忠等认为信息素养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可分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其主要特征是获取、评估及利用信息[5]。桑国元等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面对大量信息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敏锐性、信息加工、信息分享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6]。陈明星等认为信息素养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辨别与吸收等方面[7]。杨琰等将信息素养视为人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适应能力,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4个维度构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结构模型[8]。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针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通过对不同学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界定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共识[8]:(1)体现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2)是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与拓展;(3)是一个逐渐形成、不断发展更新的动态过程;(4)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综合多个学者的观点,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分为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伦理。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是发展方向,如图1所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就当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意识薄弱,对信息的需求不高;(2)信息知识匮乏,缺乏系统的信息素养培训;(3)信息能力不足,缺乏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等[9]。
  二、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方法与模型
  对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总体上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早期研究阶段,由于信息素养的概念并不明确,人们大多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素养的内涵逐渐清晰,并且为了解决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实际需要,人们开始使用定量方法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可以反映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建立教师信息素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定量评价。整个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一)高校教師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建立
  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是建立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准确评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前提,评价指标的选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选取的指标要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2)系统性。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涉及很多方面,要选择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指标,指标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保证信息素养评价的系统性。(3)可比性。选择的指标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其计量口径、范围、方法等要保持一致。(4)可操作性。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且要求概念明确,指标的数据易于获取,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前文所述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标准[2],并结合国内专业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级指标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4部分组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然后结合信息素养对高校教师的具体要求,对这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逐层分解,每个维度各细分出4个子指标,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是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认知和态度,这要求教师能够主动意识到信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包括以下4个方面:(1)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指教师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感知力,能够捕捉到周围的信息,在已有信息中发现重要信息,并具备及时更新信息的意识;(2)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指教师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明确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了解所需信息的主要特征;(3)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指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促进教育教学、推动科技发展的价值和作用,知道信息技术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4)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欲望,指教师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以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意愿程度。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信息源、信息处理策略的掌握情况,包括以下4个方面:(1)自身文化素养,指教师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要求教師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严谨的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2)信息基本知识,指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知识、相关概念及常用术语,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3)信息获取及处理知识,指教师知道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如网络搜索引擎、图书馆、实地调研等,并掌握简单的信息处理方法;(4)信息安全知识,指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常识,能够保护好自身和他人的隐私信息,能够准确辨别信息的真伪性。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在教师信息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指教师获取、组织、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包括以下4个方面:(1)信息检索获取,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查找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例如能够熟练通过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检索信息,并能使用合适的方法获取有效信息;(2)信息处理分析,指教师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能使用一些数据分析软件对信息的特征进行统计,根据实际需求重新加工、组织信息;(3)创造新的信息,指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已有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信息,提出新的概念、思想与方法,主要反映了教师的创造力;(4)信息交流与讨论,指教师能够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展开深入讨论。
  4.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掌握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是指教师具有正确的科学理念,在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遵守社会道德,不违反法律规定、不侵害他人的权益。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正确标注引用,指教师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在引用时标明信息来源,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2)尊重知识产权,指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素养,能够自觉保护知识产权,不使用盗版书籍、软件等;(3)抵制有害信息,指教师能够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获取信息,能准确识别有害信息,不接触、不传播有害信息;(4)了解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指教师知道应该遵守的信息道德,了解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政策及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使用、传播信息。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要对其赋予合理的权重。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学或社会科学理论建立评估模型,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定量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是一种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权重决策方法,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该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给出每个指标的权重。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图3所示的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10]:
  1.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4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采用1~9标度法,通过两两对比的方式得到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记为A=(aij)4×4。使用同样的方法,构造同一个一级指标下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一共得到四个矩阵,分别记为B1、B2、B3、B4,它们都是四阶矩阵。
  2.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根据AHP的原理,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由于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主观因素,因此需要检验其是否符合逻辑,为此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CR的概念,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重新调整矩阵中元素的数值,以获得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公式为:
  CR=CIRI(1)
  式中,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的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于不同阶数的判断矩阵,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如表1所示。
  3.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为得到所有二级指标对总体评价目标的权重,需要将各一级指标权重与相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进行乘法合成运算,求出的所有二级指标的权重和为1。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为:
  CR=∑4i=1wiCIi∑4i=1wiRIi(2)
  式中,wi为各一级指标的权重,CIi、RIi分别为4个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时,判断矩阵通过检验,可以认为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在评价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且大多数指标的含义较为模糊,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为基础,可以有效处理某些不易量化的因素,在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多属性、多准则评价问题上具有很大优势。因此,本文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11]:   1.确定评价因素集
  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邀请专家对该教师在各指标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从而实现信息素养的定量评价。
  (一)确定指标权重
  计算以上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5个矩阵的CR值都小于0.1,因此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特征向量即为各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最后,需要求出所有二级指标相对于总体评价目标的权重,计算方法是用判断矩阵A特征向量的第i个元素与Bi中每个元素相乘,得到16个二级指标的合成权重如表3所示,显然所有权重的和为1。
  使用公式(2)进行总体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CI=0.0378,RI=0.9,则CR=0.04195<0.1,因此可以接受矩阵的一致性,表3中的权重是合理的。
  (二)计算综合得分
  邀请10名专家对该教师在不同指标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以信息能力为例,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在对该教师信息能力的评价中,有4位专家认为其信息检索获取能力为优秀,有6位专家认为属于良好,则该指标相对于优秀和良好的隶属度分别是0.4和0.6,同理可得其他指标的隶属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对不同等级的隶属度如表5所示。
  即有44.62%的专家认为该教师的信息素养优秀,40.33%的专家认为良好,11.22%的专家认为中等,3.84%的专家认为合格。将上述矩阵与不同等级对应的分值相乘,求出该教师的信息素养综合得分为87.57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教师的信息素养为良好。
  如果涉及到多位教师的评价,只需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得到各教师的信息素养综合得分,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水平的排序。由此可见,只要通过专家评价的方法得到不同教师在所有指标上的表现情况,便可以使用本文中建立的模型计算出综合得分,从而实现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定量评价,为探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彦平,王殿霞,刘阔.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及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4):101-104+109.
  [2]于丰园.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大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3):108-112.
  [3]明桦,林众,罗蕾,等.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9-65.
  [4]张晓娟,张寒露,范玉珊,等.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国内外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2):95-101.
  [5]周建忠,申涤尘,徐玲.吉林省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教育研究,2009,30(5):103-105+110.
  [6]桑国元,董艳.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108-112.
  [7]陈明星,钱鹏.跨学科、多主体、多视角——数据素养研究特点综述[J].图书馆建設,2016(10):50-56.
  [8]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4):117-122.
  [9]王涛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7(9):146-149.
  [10]崔楠,姜保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评价模式设计[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7):46-53+77.
  [11]戎晓霞,万骁乐,孟庆春.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116-120.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penet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tothefieldofeducation,howtoevaluatetheinformationliteracyofuniversityteachersscientificallyandreasonablyisofgreatsignificance.Thispaperexpoundstheconnotationandthedevelopmentstatusofuniversityteachersinformationliteracy,dividesinformationliteracyintoinformationsense,informationknowledge,informationabilityandinformationethics,andestablishes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universityteachersinformationliteracy.AHPisusedtoconstructthejudgmentmatrixandcalculatetheindexweight.The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isusedtoestablishtheevaluationmodelofinformationliteracy.Throughcaseanalysis,itisprovedthatthismethodcaneffectivelyrealizethequantitativeevaluationofteachersinformationliteracy,helptounderstandthecurrentsituationofuniversityteachersinformationliteracy,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informatiz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literacy;universityteachers;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
其他文献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海军的杰出人物。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中,严复以其爱国热忱、政治识见和杰出的学术造诣及社会活动,深入阐发科学民主思想,不仅对近代新文化建设贡献良多,而且为中国海军的“兴复”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摘要:教育学是高师师范专业的标志性课程,拓展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功能,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意义重大。教育学课程育人价值的独特内涵表现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确立育人标杆;基于育人立场,坚守课程教学的生命价值;厘清教育学课程的性质,彰显课程独特意义。教育学课程育人价值可从以下方面深度挖掘:明确指导思想,坚守政治立场承担育人使命;丰富教学内容,深入价值维度回归育人初心;研究教学方法,明确价值导向彰显育人效应
案例教学是教师提供案例,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彼此对话,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相较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从“既定性”到“多样成为性”转变,教学内容从“静态固定”到“动态生成”转变,教学过程从“程序性”到“体验性”转变,教学方法从“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对话”转变.提出加强案例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重构教师的角色价值、注重课后的反思与研究等优化案例教学的路径,以实现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培养已在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不足.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等政策引导下,新时代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师范生入学阶段专业意愿、培养初期职业认知、培养过程职业成熟度和培养后期从教意愿的测试,可以摸索出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测试的实施方法及其作用,并为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培养质量提出有效建议.
摘要:新西兰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经历了初创时期、缓慢发展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至今已相对完善。其外部质量体系主要由政府领导、社会机构监管构成,而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师范生的入学与实习及严格的教师注册标准三大方面构建。对新西兰职前教师教育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中呈现出的多元主体的管理体制及严格的学生“输入”与“输出”的宝贵经验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提供相关思考
摘要:研究2000-2018近二十年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取向,有助于挖掘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文化根脉,厘清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的现代性学术立场和学科逻辑。本文分析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图景,从课程与教学的标准化变革阶段、循证诊断的教学对策实践阶段、教育技术支持的多学科素养发展阶段,深度阐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不同阶段研究的学术取向,最后通过LDA主题分析挖掘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是“创新与发展”,科技对创新与发展的核心作用毋庸置疑.“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非常好地阐释了创新在解决全球健康问题,尤其是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关键作用.其中,最好的例子是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研发出多款高质量的新冠肺炎疫苗,这是史无前例的.但疫苗本身不足以战胜疫情.只有每个人都能获得并接种疫苗,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应.
期刊
摘 要 探讨研究新形势下企业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预防为主的方法、对策和思路,准确掌握企业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 促进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和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特点与规律、预防措施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拓展多种教育形式,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期刊
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创新的可专利性问题,目前理论界颇有分歧。而该问题的解决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专利法律制度的创新及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从“劳动概念、人格权扩张理论、激励理论”的法哲学原理入手,就该问题纳入专利法保护的正当性进行证成,再从法政策的角度分析进行专利保护的现实需要,结合具体专利法客体审查条款,论证人工智能生成创新符合专利法客体范畴,阐述人工智能发明对专利“三性”审查的冲击,从而提出“拓宽现有技术的范围,提升创造性标准,加强实用性审查,发挥人工智能社会组织作用”的应对建议。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了其生态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维度奠定了话语可能。通过对人、自然、土地、劳动等关键范畴的理论辨析,马克思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人与自然的双重破坏性,指明了科学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对人与自然解放的双向意义,阐发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生态解放意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指明了生态资本主义的固有局限性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