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幼儿初次入园,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普遍会出现哭闹不安、焦躁难过的情绪,这对幼儿今后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本文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与缓解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分离焦虑;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08-02
分离焦虑是幼儿身上一种常见的与亲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躁不安、难过伤心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个体差异而反映出来的是一系列不良的情感表现和动作反应。幼儿第一次离开熟悉的亲人和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中,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周围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而产生种种哭闹、自闭、焦虑现象,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笔者通过观察幼儿,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和缓解对策,力图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幼儿园的大家庭。
一、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安全感的缺失
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前的这段时间,都无时无刻不在亲人的关注和呵护下成长生活,他们没有长时间离开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家里会得到家人们密切的关注,有任何的需求,甚至不用开口就能得到满足。而现在,他们进入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亲人们把他们送进班级就离开了,他们需要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环境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这让幼儿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没有可以依赖和可以相信的人。很多幼儿一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心理落差很大,那么就会出现来园后紧张、哭闹、吃不好、睡不着等不良情绪反应。
(二)幼儿自信心的缺失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中都是几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有一点闪光的地方,家长都能迅速捕捉到,从而进行表扬夸赞,幼儿在家里都被捧在手心里,是爸爸妈妈最聪明、最可爱的宝贝。而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几位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几十个孩子,同时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师肯定做不到面面俱到。有的幼儿一时之间不适应自我受关注的程度明显降低,导致自信心的缺失。
(三)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
我们普遍认为的分离焦虑是表现在幼儿身上的分离焦虑,殊不知个别家长身上也存在着分离焦虑。他们在送幼儿人园时表现出来的动作、言语、表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有的家长会抱着孩子不肯松手,有的甚至会趴在窗户旁偷偷流泪。这些家长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难以适应并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二、分离焦虑缓解的策略
对于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焦虑”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这对每个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果幼儿分离焦虑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以及关注得不够及时,那么这对幼儿今后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比较严重的心理焦虑会降低幼儿的智力。作为学前教育者,应及时发现并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这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一起努力,共同寻找方法,帮助幼儿缓解并克服“分离焦虑”。
(一)幼兒园缓解分离焦虑的对策
1.蹲下身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唯一可以依恋的对象,那么像母子关系一样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减少幼儿分离焦虑的发生。尤其是在小班幼儿刚人园的时候,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设温馨宽松的氛围,充分关注每一个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抚,蹲下身子做幼儿的玩伴、朋友,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尽快融入集体中。
2.给予肯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每位幼儿在家都受到亲人们密切的关注,他们在幼儿园也同样期待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去观察每一个幼儿,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能随时做出回应和肯定,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和妈妈一样,在无时无刻地关注我,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和家长做好人园的心理准备。在开学前,教师要提前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只有让家长放心把幼儿交到我们手里,才能更好地缓解分离焦虑。同时,我们可以提前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园参观,熟悉幼儿园环境,体验幼儿园活动,认识自己的教师和伙伴,为幼儿正式人学奠定基础,减少家长的担忧,减轻幼儿的陌生感和焦虑情绪。
(二)家庭缓解分离焦虑的对策
1.逐步放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开学前一阶段,应提前在家做好相应准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放手,减少溺爱和包办,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只有提升了幼儿的自身能力水平,他们才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从而在幼儿园找到自信,减少焦虑情绪。
2.走出家门,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家长要常带幼儿外出,结识同龄的伙伴,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水平。家长在指导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及时引导和帮助,使幼儿的交往方式和语言水平朝好的方向发展。另外,要鼓励引导幼儿勇敢地多接触新事物,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更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
参考文献:
[1]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责编 吴娟)
【关键词】幼儿;分离焦虑;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08-02
分离焦虑是幼儿身上一种常见的与亲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躁不安、难过伤心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个体差异而反映出来的是一系列不良的情感表现和动作反应。幼儿第一次离开熟悉的亲人和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中,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周围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而产生种种哭闹、自闭、焦虑现象,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笔者通过观察幼儿,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和缓解对策,力图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幼儿园的大家庭。
一、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安全感的缺失
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前的这段时间,都无时无刻不在亲人的关注和呵护下成长生活,他们没有长时间离开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他们在家里会得到家人们密切的关注,有任何的需求,甚至不用开口就能得到满足。而现在,他们进入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亲人们把他们送进班级就离开了,他们需要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环境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这让幼儿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没有可以依赖和可以相信的人。很多幼儿一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心理落差很大,那么就会出现来园后紧张、哭闹、吃不好、睡不着等不良情绪反应。
(二)幼儿自信心的缺失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中都是几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有一点闪光的地方,家长都能迅速捕捉到,从而进行表扬夸赞,幼儿在家里都被捧在手心里,是爸爸妈妈最聪明、最可爱的宝贝。而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几位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几十个孩子,同时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师肯定做不到面面俱到。有的幼儿一时之间不适应自我受关注的程度明显降低,导致自信心的缺失。
(三)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
我们普遍认为的分离焦虑是表现在幼儿身上的分离焦虑,殊不知个别家长身上也存在着分离焦虑。他们在送幼儿人园时表现出来的动作、言语、表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有的家长会抱着孩子不肯松手,有的甚至会趴在窗户旁偷偷流泪。这些家长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难以适应并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二、分离焦虑缓解的策略
对于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焦虑”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这对每个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果幼儿分离焦虑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以及关注得不够及时,那么这对幼儿今后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比较严重的心理焦虑会降低幼儿的智力。作为学前教育者,应及时发现并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这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一起努力,共同寻找方法,帮助幼儿缓解并克服“分离焦虑”。
(一)幼兒园缓解分离焦虑的对策
1.蹲下身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唯一可以依恋的对象,那么像母子关系一样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减少幼儿分离焦虑的发生。尤其是在小班幼儿刚人园的时候,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设温馨宽松的氛围,充分关注每一个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抚,蹲下身子做幼儿的玩伴、朋友,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尽快融入集体中。
2.给予肯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每位幼儿在家都受到亲人们密切的关注,他们在幼儿园也同样期待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去观察每一个幼儿,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能随时做出回应和肯定,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和妈妈一样,在无时无刻地关注我,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和家长做好人园的心理准备。在开学前,教师要提前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只有让家长放心把幼儿交到我们手里,才能更好地缓解分离焦虑。同时,我们可以提前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来园参观,熟悉幼儿园环境,体验幼儿园活动,认识自己的教师和伙伴,为幼儿正式人学奠定基础,减少家长的担忧,减轻幼儿的陌生感和焦虑情绪。
(二)家庭缓解分离焦虑的对策
1.逐步放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开学前一阶段,应提前在家做好相应准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放手,减少溺爱和包办,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只有提升了幼儿的自身能力水平,他们才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从而在幼儿园找到自信,减少焦虑情绪。
2.走出家门,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家长要常带幼儿外出,结识同龄的伙伴,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水平。家长在指导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及时引导和帮助,使幼儿的交往方式和语言水平朝好的方向发展。另外,要鼓励引导幼儿勇敢地多接触新事物,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更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
参考文献:
[1]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