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开展,馆藏资源的服务与管理成为新问题。本文从图书馆的馆藏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化 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建设成为可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多方面信息。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首要解决的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之间相应的建设,使读者、知识和服务之间形成高效率的联系。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全新概念。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为图书馆提供高效的服务,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图书馆的载体信息,包括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以及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读者通过网络,可以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1.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基本特征。信息存储的主要形式从印刷型文献变成了数字化信号,这种存储组织形式节约了存储空间。数字化信号成为信息载体,数字化图书馆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信息传递网络化
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将读者计算机与全球图书馆联为一体。科技信息资源检索在网上进行,各种信息网络定向输送,不受地域的限制,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
三、当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员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互动"的关系。在网络的环境之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与低、质量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数字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我们都知道,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从信息内容看,一是传统非数字化的馆藏,如纸质的、胶片等的印刷型文献;二是数字化的馆藏,包括引进了中外数据库、高校自建数据库等的馆藏。而且,随着纸质的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 以前手动管理的模式已不能再满足读者、学生的要求,并且也跟不上数字时代对图书馆藏资料科学有效地管理的要求。
四、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1)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够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效对接。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区别仅仅表现在发展阶段上。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 的大规模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传递、资源共享等固有模式为数字图书馆产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就不会有现在的数字图书馆。要适应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地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来实施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以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只有这样,高校的图书馆才能脱胎换骨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必须把握这一主体的方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极大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文献使用率,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查找资料。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以数字化作为前导的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化的生存技术正引领自人类史上最为广泛并且深刻的技术革命,通信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发展是各种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所发生的基本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实现的重要推力。社会各界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不断的增加, 尤其是高校师生对于信息的追求速度,对于信息量的追求效率,已不再满足传统图书馆的普通信息的检索, 而是希望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查询和检索所需的大量资料。网络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前提条件。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网络建设。没有网络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就是空中楼阁,就像是高速的火车没有轨道。网络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保障。目前高校的网络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图书馆内部的自动化集成建设与管理。第二,图书馆局域网加入校园网, 通过Web 服务器和采用成熟的专业信息管理软件如ILAS、INNOPAC、汇文等,为师生提供馆藏资源的信息,包括借阅信息、读者信息、新书报道、数据库检索等各种的信息服务,实现校内的资源共享,完善读者数据库的规范操作及管理。
(3)数字化图书的建设,能根本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努力形成服务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图书馆活动当中的重要资源,这点可以从人对知识的驾驭程度和所带来的创新看, 图书馆加强对于数字化的管理以及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传统图书馆的职能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力所能及的文化和信息的服务,高校的图书馆亦然。时代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数字化图书馆适应需要,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都与以往发生变化。它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职能,而且转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由原先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办馆,使被动的服务转换为主动的服务。而且,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主体性,强调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等,都达到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高度。这也要求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中,要提高对人的关注,注意释放人的能力以及能够实现与读者互动。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努力打造“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办馆理念。
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对策
1.数字化图书馆的措施
(1)创新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手段。当前,不少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服务难以适应师生阅读与产学研的要求。为此,作为图书馆而言,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功能,使之适应广大读者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应树立一个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的图书馆所具备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强化图书馆内部员工所该具有的凝聚力以及团队的精神, 形成一种融洽的同时也是宽松的图书馆内的工作环境,创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的氛围。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拘一格地挑选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计算机技术复合型人才, 使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活动产生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也就是说,在数字化的管理框架之下,能够优化组织结构,使一切资源与服务、人员与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在降低管理成长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 形成图书馆新的管理模式。当然,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图书馆的效益最大化。 (2)强化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与信息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以往设施都比较陈旧,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都体现出不同的观感,不同单位的图书馆需要适应新环境,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中,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最终达到管理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配比能够合理。因此,需要避免中小型的图书馆因为设备的利用低下所造成的大量的资源浪费。在服务方面, 必须做到读者只需要通过公共网络平台, 就能不受地域限制,随时得到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这在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个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同单位的数字图书馆还要重视依照用户需求以及信息的反馈来调整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使服务真正的融入到读者用户,同时能方便单位外来人员读者的阅览,实现单位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有效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
(3)必须重视数字图书馆服务标准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其实是对于高校的传统图书馆所进行的一个全方位改造过程,改造是通过现有的网络技术,调整原有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最后重组原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优化原先图书馆的服务,建立一个更开放的集成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成长轨迹,转化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优化高校传统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体系。但是,目前不少单位以及高校的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发展困境, 由于熟悉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不少人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和转化。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标准的建设,可以帮助传统的图书馆人员走出技术与心理的困境,帮助图书馆员工学习运用虚拟形式,组织编制馆藏的文献。
2.数字化图书馆模式的构想
(1)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数字资源建设的途径主要有:①将原有图书资料数字化,将现有的图书和期刊等纸制文献转化为数字化图形或文字;②基本形式是数字化的图形或文字的网络数字化信息资源,通过读者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浏览登陆访问。
(2)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网络设备建设和通信条件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两个方面,包括信息的传输服务和数字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两方面。图书馆的服务器与互联网高速连接,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给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3)单位数字图书馆网络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是将图书馆资源完全共享,通信协议及数据标准采用统一的标准,实行分布式管理,个体图书馆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可以共享,各单位的数字资源形成共享系统,为广大读者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
3.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层次结构
数字化图书馆涉及服务、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利用分层原理的层次结构,根据使用层面、应用范围和信息表达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层次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各层实现相对独立的一种功能,分步实施对外提供接口和服务,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了。
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坚持数字化建设的方向,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理念,不断地转变管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才能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析,杨明.浅谈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J].大众科技,2011(4):51- 53
[2]许鑫.苏新宁.姚瑶.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平台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5)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化 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建设成为可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多方面信息。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首要解决的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之间相应的建设,使读者、知识和服务之间形成高效率的联系。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全新概念。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为图书馆提供高效的服务,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图书馆的载体信息,包括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以及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读者通过网络,可以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1.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基本特征。信息存储的主要形式从印刷型文献变成了数字化信号,这种存储组织形式节约了存储空间。数字化信号成为信息载体,数字化图书馆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信息传递网络化
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将读者计算机与全球图书馆联为一体。科技信息资源检索在网上进行,各种信息网络定向输送,不受地域的限制,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
三、当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员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互动"的关系。在网络的环境之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与低、质量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数字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我们都知道,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从信息内容看,一是传统非数字化的馆藏,如纸质的、胶片等的印刷型文献;二是数字化的馆藏,包括引进了中外数据库、高校自建数据库等的馆藏。而且,随着纸质的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 以前手动管理的模式已不能再满足读者、学生的要求,并且也跟不上数字时代对图书馆藏资料科学有效地管理的要求。
四、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1)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够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效对接。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区别仅仅表现在发展阶段上。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 的大规模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传递、资源共享等固有模式为数字图书馆产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就不会有现在的数字图书馆。要适应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地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来实施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以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只有这样,高校的图书馆才能脱胎换骨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必须把握这一主体的方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极大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文献使用率,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查找资料。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 以数字化作为前导的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化的生存技术正引领自人类史上最为广泛并且深刻的技术革命,通信技术和网路技术的发展是各种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所发生的基本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实现的重要推力。社会各界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不断的增加, 尤其是高校师生对于信息的追求速度,对于信息量的追求效率,已不再满足传统图书馆的普通信息的检索, 而是希望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查询和检索所需的大量资料。网络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前提条件。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网络建设。没有网络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就是空中楼阁,就像是高速的火车没有轨道。网络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保障。目前高校的网络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图书馆内部的自动化集成建设与管理。第二,图书馆局域网加入校园网, 通过Web 服务器和采用成熟的专业信息管理软件如ILAS、INNOPAC、汇文等,为师生提供馆藏资源的信息,包括借阅信息、读者信息、新书报道、数据库检索等各种的信息服务,实现校内的资源共享,完善读者数据库的规范操作及管理。
(3)数字化图书的建设,能根本转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努力形成服务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图书馆活动当中的重要资源,这点可以从人对知识的驾驭程度和所带来的创新看, 图书馆加强对于数字化的管理以及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传统图书馆的职能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力所能及的文化和信息的服务,高校的图书馆亦然。时代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数字化图书馆适应需要,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都与以往发生变化。它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职能,而且转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由原先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办馆,使被动的服务转换为主动的服务。而且,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主体性,强调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等,都达到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高度。这也要求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中,要提高对人的关注,注意释放人的能力以及能够实现与读者互动。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努力打造“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办馆理念。
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对策
1.数字化图书馆的措施
(1)创新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手段。当前,不少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服务难以适应师生阅读与产学研的要求。为此,作为图书馆而言,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服务功能,使之适应广大读者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应树立一个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的图书馆所具备的核心价值理念, 以强化图书馆内部员工所该具有的凝聚力以及团队的精神, 形成一种融洽的同时也是宽松的图书馆内的工作环境,创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的氛围。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拘一格地挑选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计算机技术复合型人才, 使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活动产生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也就是说,在数字化的管理框架之下,能够优化组织结构,使一切资源与服务、人员与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在降低管理成长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 形成图书馆新的管理模式。当然,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图书馆的效益最大化。 (2)强化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与信息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以往设施都比较陈旧,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都体现出不同的观感,不同单位的图书馆需要适应新环境,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中,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最终达到管理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配比能够合理。因此,需要避免中小型的图书馆因为设备的利用低下所造成的大量的资源浪费。在服务方面, 必须做到读者只需要通过公共网络平台, 就能不受地域限制,随时得到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这在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个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同单位的数字图书馆还要重视依照用户需求以及信息的反馈来调整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使服务真正的融入到读者用户,同时能方便单位外来人员读者的阅览,实现单位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有效实现资源的社会共享。
(3)必须重视数字图书馆服务标准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其实是对于高校的传统图书馆所进行的一个全方位改造过程,改造是通过现有的网络技术,调整原有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最后重组原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优化原先图书馆的服务,建立一个更开放的集成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成长轨迹,转化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优化高校传统图书馆自身的服务体系。但是,目前不少单位以及高校的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发展困境, 由于熟悉的环境正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不少人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和转化。通过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标准的建设,可以帮助传统的图书馆人员走出技术与心理的困境,帮助图书馆员工学习运用虚拟形式,组织编制馆藏的文献。
2.数字化图书馆模式的构想
(1)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数字资源建设的途径主要有:①将原有图书资料数字化,将现有的图书和期刊等纸制文献转化为数字化图形或文字;②基本形式是数字化的图形或文字的网络数字化信息资源,通过读者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浏览登陆访问。
(2)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网络设备建设和通信条件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两个方面,包括信息的传输服务和数字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两方面。图书馆的服务器与互联网高速连接,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给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3)单位数字图书馆网络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是将图书馆资源完全共享,通信协议及数据标准采用统一的标准,实行分布式管理,个体图书馆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可以共享,各单位的数字资源形成共享系统,为广大读者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
3.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层次结构
数字化图书馆涉及服务、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利用分层原理的层次结构,根据使用层面、应用范围和信息表达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层次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各层实现相对独立的一种功能,分步实施对外提供接口和服务,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了。
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坚持数字化建设的方向,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理念,不断地转变管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才能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析,杨明.浅谈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J].大众科技,2011(4):51- 53
[2]许鑫.苏新宁.姚瑶.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平台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5)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