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种母鸡育雏期和育成期管理要点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重控制
  1. 各阶段生长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0~4周龄),是骨架、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快速发育阶段,为控制好体重,应每周称重两次,确保每周增加体重100~120克,同时应控制好骨架发育,以便在分群前有较好的体重与骨架均匀度。
  第二阶段(5~15周龄),95%骨架已发育完成,是限饲最严的维持生长阶段,要求每周增重95~100克,鸡群在15周龄体重达到标准,胸肌发育呈“V”形。此阶段可通过分群饲喂、调整体重来提高整个鸡群的均匀度。
  第三阶段(16~19周龄),15周龄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周增重由原来的100克增加到110~145克,此时饲喂量应增加较多,才能达到标准体增重,促使鸡群在加光前有一个较好的体况发育:脂肪开始逐渐沉积,胸肌由“V”形逐渐发育呈窄“U”形。
  第四阶段(20~24周龄),20周龄后生殖系统快速发育,每周增重150~160克,是增重最快的阶段,主要是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增加的重量。此时检查耻骨应有脂肪沉积,胸肌在22周呈窄“U”形。通过评估鸡群体况来确定加光时间,需要注意的是,饲喂量的增加应适当减缓并关注周增重。此阶段平养鸡群开始混群或转群。
  2. 各阶段体重调整
  在生产中,鸡的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都会有一个偏差,一般每5周调整1次,且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5周龄以后的体重调整。若5周龄末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100克,应通过5周时间使实际体重回归标准,每周调整周增重20克,即每周比标准少或多增加20克,在10周龄时达到标准体重。二是10周龄以后的体重调整。若10周龄末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100克,与5周龄后的体重调整一样,每周调整20克,在15周龄时达到标准体重。三是15周龄后的体重调整。15周龄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如果这时体重超标100克则不能强行拉回标准体重,应使体重曲线与标准曲线平行,即保持周增重不变,在24周龄时保持超标100克,以保证生殖系统的发育。如果15周龄体重低于标准100克,应通过5周时间的调整,每周多增加周增重20克,在20周龄时体重达标,以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四是20周龄后的体重调整。20周龄后生殖系统快速发育,若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龄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若体重低100克,也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龄时体重比标准低,可以适当推迟加光时间,但不能促进鸡群体重达标,否则胸肌和卵泡发育过度,导致双黄蛋、腹膜炎增多和后期过肥。
  3. 体重控制目标
  在4周龄前免疫强度较大,应激较多,所以应使4周龄体重稍微超标,超标范围应在5%以内,12周龄体重应接近标准。鸡群在17~18周龄时免疫强度也较大,为了满足生殖系统的发育,在20~24周龄的体重应超标2%~3%。
  二、均匀度控制
  1. 均匀度难控制的原因
  对于现代肉种鸡来讲,均匀度的控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其生产性状如生长速度、料肉比、采食速度都在逐渐地改进,而体重没有很大的变化。为了获取最佳生产性能,对种鸡的限饲越来越严厉,鸡只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体差异。为了消除个体之间的差异,生产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加强育雏期的管理、快速分配饲料、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适宜的采食位置、减少各种应激等来尽可能地缩小鸡只之间的个体差异,另外还应通过分群来提高均匀度。
  2. 均匀度的重要性
  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群对光照刺激的反应最佳。体重较大的鸡只对光照刺激的反应较强,出现脱肛、死淘率高、产蛋高峰维持差、蛋重大等现象;而体重较小的鸡只对光照刺激反应差,出现晚开产、脱肛、产蛋高峰值低且维持差、蛋重小等现象。在生产中最常见的是蛋重差异较大,这也是均匀度较差的表现。
  3. 提高均匀度的措施
  鸡群均匀度较高会使开产时性成熟均匀度较高,而性成熟均匀度是由体况均匀度(胸肌发育、脂肪沉积等)、骨架均匀度和体重均匀度共同决定的。
  ①关注骨架均匀度。要提高骨架均匀度应从早期开始重视,分群越早越好,因为鸡只12周龄前95%以上的骨架已发育完成,最好在10周龄就能有一个较好的骨架均匀度。10周龄之前鸡只每周最好能增加1厘米的胫骨长度,这之后胫骨增长逐渐减慢。
  ②掌握分群时机。尽量在7~10日龄进行分群,此时不要求全群称重,因为鸡群为自由采食,称重时有饲料,体重不好确定,把大、小鸡分开就行。第一次全群称重分群一般在4~5周龄,即进行2/5或1/6限饲时进行。如果均匀度降低应在8~9周龄进行第二次全群称重分群,如果均匀度下降较多,有必要在14~15周龄再进行分群,此时性器官开始发育,不建议将大鸡的体重拉回标准。
  ③选好分群方法。至少采用3栏方式分群,分群比例是:小鸡占12%~15%、中鸡占75%~80%、大鸡占8%~10%。如果能够把特小鸡再分开,即分成4个群对提高均匀度更有利。分群时各种鸡只的体重是:特小鸡体重低于平均体重20%,小鸡体重低于平均体重10%~20%,中鸡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大鸡体重高于平均体重10%。此外,可以根据鸡舍的设计与布局来确定分栏数量,如鸡舍有5个栏则可以将鸡群分成5个群。实践证明:3栏方式分群后均匀度能迅速提上来,但经过3~4周如果限饲强度不够或饲喂空间不足等均匀度会降下来;而4栏分群后均匀度不但能提上来,经过4~5周均匀度还能保持很好,这就说明分栏方式不同能够影响均匀度的保持。
  4. 影响均匀度的管理因素
  育雏期的管理影响早期均匀度,饲料分配不匀、采食位置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各种应激因素较多等都会影响均匀度的保持。
  三、饲喂管理重点
  育雏期和育成期的管理目标是获得正确的体重增长曲线及目标体重,获得理想的体况均匀度,即避免胸肌过度发育和确保适当的脂肪沉积。   1. 做好雏鸡的开食
  为刺激雏鸡采食,应在育雏区域铺纸并撒上饲料,同时使用开食盘,前三天尽可能多次饲喂,同时育雏区域应有较强且均匀的光照强度,育雏料最好采用颗粒破碎料或细颗粒料,第一周让鸡群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证明,如果入舍前鸡舍内有一半面积铺纸撒满饲料并加开食盘,另一半只有开食盘没有铺纸,鸡只入舍后绝大部分在有纸的地方吃料,所以鸡舍90%以上面积最好铺纸并撒满饲料。
  鸡群吃料的同时要喝上水,尽快达到均匀一致的嗉囊饱满度,才能保证早期良好的均匀度。一般入舍时鸡群均匀度是80%,变异系数为8%,7日龄体重变异系数是0为最优秀,变异系数是1%为好,即1周后均匀度最少为75%才能达标。
  2. 给鸡群提供舒适的采食环境
  育成期饲喂管理是按照体重与均匀度目标进行饲喂,促使鸡群生长发育良好,即有适当的胸肌发育和脂肪沉积。
  采食环境包括合理的密度、适宜的料位等,有利于减少饲喂应激。饲喂应考虑到每只鸡,不能只考虑平均体重。喂料速度一定要快,但采食时间不能太短,一般在40~45分钟,如果低于30分钟,鸡只之间争抢加剧,会加大个体之间的差异,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只有做到饲料分配准确快速、采食时间适宜、采食位置合理、减少各种应激等,才能确保鸡群采食均匀,从而达到提高整个鸡群体重、骨架、体况均匀度的目的。
  ①采用适当的饲喂方式。适当的饲喂方式可以减少鸡群的采食应激,如果采用每日饲喂方式对鸡群产生的应激较小且对生长发育最好。目前国内只使用盘式喂料或槽式喂料系统,但国外开始采用地面饲喂方式:把饲料均匀地撒到垫料里,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每个栏都有独立的喂料设备,饲料分配准确、速度快,但要求饲料颗粒大小基本一致,否则饲料撒到垫料中鸡只不易找到。
  ②限制饲喂程序。0~4周龄是鸡群各个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再加上免疫应激较大所以需要每日饲喂;6~14周龄是维持生长阶段,应采用强度较大的4/3或5/2限饲;15~19周龄周增重加大,性器官开始发育,应减缓限饲强度用5/2或6/1限饲;20~24周龄生殖系统快速发育,一些免疫应激不可避免,为了尽量减少鸡群应激,只能从喂料上采用每日限饲,来满足鸡只的生理发育。由此可见,应根据母鸡不同时期的发育特点采用不同的限饲强度。需要注意的是, 5周龄为过渡期,这样可以避免由每日限饲直接到4/3或5/2限饲引起的采食不完全。
  ③饲喂管理的基本要求。生产中往往花比较大的精力在鸡群体重和均匀度的管理、饲料质量及营养、疾病控制等上面,而忽视了鸡只对环境和设备的基本需求,表现为采食位置与饲养密度的控制不当。以前饲养常规系白羽肉鸡要求的饲养密度是4.8只/米2,而现在的密度都比这大,且饲养的是宽胸型白羽肉鸡,所以更要重视饲养密度。鸡群管理的基础是给母鸡提供舒适的采食环境,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减少饲喂造成的应激。
  ④提供足够的采食位置。采食位置包括每只鸡的具体采食空间是多少,料线或料盘的间距是否足够这两方面内容。鸡只处于比较舒适的采食状态才能采食到相同的料量、相互之间竞争少,进而生长发育更好。采用槽式饲喂系统,每只鸡需要的采食位置是15厘米,而不是13.5厘米,避免生产中出现许多鸡在料线上走来走去吃不到料的现象;有的为了增加采食位置添加一条料线,而料线之间的间距不足,这些都会造成采食位置不够。盘式喂料系统料盘间距有70、80、90、100厘米等,如果不考虑料盘间距,一味地加大饲养密度,对采食位置会影响很大,在生产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鸡只吃不到饲料的现象,这样对鸡群的均匀度影响很大。
  安伟捷公司根据鸡的生理需求对采食位置提出如下建议:在0~5周、6~10周、11周至淘汰,如采用槽式饲喂系统,采食位置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如采用盘式饲喂系统,因为料盘间距有大有小每盘饲喂鸡数无法确定,每只鸡的采食位置分别为5厘米、8厘米、10厘米。此外,无论采用什么喂料系统,料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米,确保鸡只方便且均匀地采食。而许多设备厂家为了增加饲养密度给出的采食位置小很多,或者有的养殖户为了多养鸡而采用较大的饲养密度,这样都会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
  3. 控制好15~24周龄的饲喂量
  15周龄时每天料量在65克左右,16~20周龄周增重加快,生殖系统开始发育,所以加料幅度加快,每周分别加料5克、6克、7克、8克、8克,到20周龄时料量可达98~100克/天;21~24周龄加料幅度要减小,如果加料过快,会影响24周龄后或开产后的体重增加,所以每周加料分别为5克、5克、4克、3克,到24周龄时料量可达115~120克/天。控制好 24周龄基础料量,可以防止开产后到产蛋高峰之前超重。加料多少还应根据饲料营养进行调整。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216号开元大厦8楼 邮编:050091)
其他文献
41. 误用频率比较高的种、养品种名称。来稿表述种、养品种名称明显错误的不是很多,主要是不规范(即使用别名或俗称),详见表5和表6:  表5 常用种植品种名称正确与错误(或不规范)对照表  注:在种植品种名称的表述上,本刊统一使用通用名称。  表5 养殖品种名称正确与错误(或不规范)对照表  注:在养殖品种名称的表述上,本刊统一使用通用名称。
理解和尊重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理解的关键在于老师,需要老师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以换位法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味学生的感受,以“孩子心”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高师钢琴集体课是通过钢琴艺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学生的情商素质在钢琴学习中有着重大作用。体现在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情趣、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学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和表现方式。”因此,从总体上划分,数学思想方法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两个层次。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
学生的知识要靠自己的实践探究而生成,教师应给学生学习的条件,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要求之一。因为少年儿童具有本能生成知识的可能性,它的发展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生成
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不断发展,模具、数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模具、数控师资的严重缺乏和技术水平的层次不齐。逐步成为各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最头痛的难题。中国模具工
《数学课堂标准》强调:“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数学教师都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从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要求学生描述概念的定义时,他们往往能够给予流利而圆满的回答,但却经常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
毕业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被称为“弱势群体”。在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压力下,许多毕业生因为急于得到一份工作而忽视了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甚至对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