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究竟刮出了什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郑晓龙导演的《刮痧》,将问题引向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曾一度引起广泛关注。但剥开其表层会发现,影片本身实际上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物。
  【关键词】刮痧 阿Q 文化保守主义
  
  一直对表现东西文化差异题材的影片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又将郑晓龙导演的《刮痧》翻出来重温了一遍。当看到主人公许大同被捉的场面时,不知何故,我脑海里竟忽地闪现出一个文学经典形象——阿Q。这种联想貌似不合情理,深思之下,却又有不易觉察的可比之处。就让我们从许大同、阿Q的被捉说开去,对影片重新审视,看看《刮痧》究竟刮出了什么。
  记得导演郑晓龙曾在某一座谈会上称:有人指责影片中美国警方以浩浩荡荡的十几辆乃至数十辆警车追捕一个“绑架”了自己儿子的许大同.未免过于夸张。郑先生则认为一点也不夸张:实际情况是警车数量可能更多,因为在美国,虐待儿童是重罪,“绑架”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无独有偶,阿Q被捉时,当局动用了“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五个侦探”,并且“正对门架好机关枪”。当时有人批评鲁迅如此描写“太远于事理”。鲁迅则认为以中国官吏办事之“离奇”,捉阿Q时再给添上一混成旅和八尊过山炮,也不至于“言过其实”。因为政府对待徒手请愿的学生都架起机关枪,更何况对付阿Q这个小偷,而且他住的未庄又确实出了抢劫案。“机关枪不装在土谷祠外,还装到哪里去呢”?
  初看起来,郑晓龙为《刮痧》某些艺术表现所作的自辩,确与鲁迅对《阿Q正传》所作的自辩有相似之处。细想之下,其实不然《刮痧》中大队警察蜂拥而动,为的是保护弱者(孩子):土谷祠前架起机关枪,为的是镇压弱者(阿Q),从而保护强者(赵太爷们)的利益。辩来辩去,鲁迅辩出的是当时此地(中国)司法的悖离人性,郑晓龙辩出的是此时彼地(美国)司法的符合人性:抑强扶弱是人性的表现,恃强凌弱则是兽性的本能。
  然而,这却绝非郑晓龙及其《刮痧》之本意。正如郑晓龙本人所说:“《刮痧》通过演绎中西文化的冲突,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东方式伦理亲情,同时呼唤交流和沟通”。在高度肯定“东方式伦理亲情”的同时,影片也就构成了对“西方式法治社会”的批判——正如导演所声言的及影片所表现的,这两者是“冲突”着的。于是,影片以东方文化为本位,对于西方文化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批评:
  仅因美国人不懂得“刮痧”这一中医疗法,孩子的父母就被送上法庭.切断了祖孙三代之间的事实性联系,严重伤害了一个家庭的伦理亲情,这种儿童保护法与其有还不如无。
  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明知说出许大同曾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儿子对许不利,却仍按实际情况说出。全然不懂得什么叫友情。
  美国的一位女医生对许大同在妻子难产时作出“只要妻子,可以不要孩子”的表态惊诧莫名,甚至认为许丧失了人性;
  至于那位控方律师,无异于一个跳梁小丑。
  而许大同本人敢于沿墙面攀登九层楼来看望儿子,在影片中更是作为一位满怀了父爱的英雄来讴歌,但从美国法律来看,他却是一个违法者(此时禁止他探望儿子的律令并未解除)。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影片呼唤的是“交流和沟通”。如此不近人情的美国司法,终于臣服于东方式亲情伦理,它理解了“刮痧”这种独特的东方文化。许大同探望儿子的禁令终被解除,东方文化终于获得全胜。主创人员所期许的大同(影片主人公命名为“许大同”正有此种寓意),原来是要用东方文化征服、同化西方文化,而并非相互理解与认同。在东方亲情的合理性与西方法治的荒谬性的对比之下,编导者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昭然若揭。
  其实,《刮痧》的出现,乃是阿Q主义的产物。面对西方强大的物质文明,自知东方的弱势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于是便到本土文化中寻求精神慰藉。这正是鲁迅所批评过的“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之一种:“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见《热风·随感录三十八》)结果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西方法治社会虽仍有不够完善之处,但与我们那以沙里淘金的功夫或者能找出一二优点的人治社会相比,毕竟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进步。而西方文化以幼者、弱者为本位,东方文化以强者、长者为本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刮痧》也违背主创人员原意而于客观中得以展现(许大同打儿子纯系为自己的尊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郑晓龙将故事发生背景有意置于一个比较偏僻封闭的地区。当有人向他提出质疑时,他辩解说,只有这样的地区才最能体现美国的文化:他们以保守自豪。郑晓龙虽旅居美国多年,但对于美国文化的总体特点的观察不能不说有重大的失误:综观美国二百年历史,其文化的最大特点便是开放性与多元性。没有开放性与多元性,没有美利坚合众国,就没有美国文化。其实,郑晓龙选择一个封闭地区作为故事发生地,这与其选择一个小丑作为美国律师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样的,都是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中国精神文明更好”。这种先入为主的创作理念,反映到影片里面则变成了令人无法信服的情景展现,是郑晓龙本人臆想中的“美国”形象,而并非客观的实在。千百年来形成的文以载道的文艺创作传统,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载何“道”以及用何种方式将其“道”真实展示出来。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点上,《刮痧》确实做得很用心,然而却终难避虚伪之嫌。能够揭示东西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这固然是影片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它却没能尝试着更为客观、真实的去表现这一问题,所以《刮痧》就根本谈不上是对东西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和看待了。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为郑晓龙导演感到遗憾,影片本应该能做得更好,但却只能止步于导演本人固有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刮痧》为其他相似主题的影片创作提供了教训。
  《刮痧》的出现及其受到部分观众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新儒学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泛滥,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刮痧》最后刮出了自己的斤两:它只不过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泛起的一个泡沫。
其他文献
F1.8大光圈、STM馬达、多片ED及非球面镜片运用、全金属镜身、黄铜卡口、统一的70mm直径、340-350g重量,这一系列规格和参数让人对深圳唯卓仕的全画幅定焦三剑客充满期待。实际上,在我们的工程版抢先试用中,这三支镜头的表现相当出色,特别是对焦迅速,在2000元左右的价位上极具竞争力。超稳云台再升级  在官宣了与蔡司的合作之后,vivo为我们带来了首款合作产品——vivo X60系列手机。其
2009年11月18—20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龙源期刊网主办,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期刊研究所、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出版网协办的“2009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排行发布会暨3G时代的期刊盈利模式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国的一百多家期刊代表与会,会议从纵横两个方面研判2005—2009期刊网络传播的综合状况。推出网络品牌期刊群体,探讨近3000种与龙源期刊网合作期刊网络发行量的
[摘要]电影影像具有直观性和大众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观众的意识。在电影虚幻的银幕世界中,通过影片的吸引、感召、同化等,儿童能获得一种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以及替代性满足。因而,儿童电影应更注意文化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在儿童电影中应浸润对真、善、美的文化价值追求。  [关键词]儿童电影 文化价值 价值取向 软实力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虽然1981年才建成,但中国儿童电影生产从《顽童》开始
[摘要] 塞尚与石涛是东西方美术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的艺术生命精神存在着众多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 绘画 自然 艺术创作 创新精神    一、塞尚与石涛    保罗·塞尚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画面的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他在参加印象派画家展览会时,放弃了印象主义者追摹自然界表面色光反射的做法,提倡画家依照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重新看待
摘要 电影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的发展依赖于电影创作者给定的叙事线索。《撕裂的末日》以约翰·普莱斯顿的感情转变为线索,演出了一场约翰与公会组织关于渴望感情与禁锢情感的斗争,展现了一幅思想解放之路的艰辛画面。  关键词 感情 公会组织 《撕裂的末日》 禁锢    一、黑暗的呼唤    电影《撕裂的末日》中的故事发生在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之后,人类的力量差点毁灭这个世界。人们在辛苦重建
生于斯、长于斯,荒原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在这片古老而沧桑的土地上有着千百年来撼动心灵的信天游,那被尘土包围的老腰鼓是长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倔强骨血和对抗土地的印证,善良的人们世世代代享用黄土地带来的恩泽和庇佑。  在工业和数字文明发展的当下,这片厚土完成了千年以来农耕文明的使命,黄土地得以暂时休眠,昔日尘土飞扬的鄉村如今尘埃落地。山野显得如此悲凉,再没有沸腾着的劳作场面,也没有悲天悯人的信天游,草木生灵
[摘要]随着韩国影视剧的热播,“韩流”成为袭击中国乃至亚洲势不可挡的一股潮流。以表现爱情、家庭题材见长的韩剧,其浓厚的东方文化韵味,真挚细腻感人的剧情,含蓄唯美的风格深深吸引着中国观众。国产影视剧在韩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袭面前相形见绌、尴尬不堪。韩剧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国产影视剧的不足以及影视制作业存在的种种弊端。  [关键词]反思“韩流”现象 国产影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年份,央
摘要:《新宿事件》是由尔冬升导演花了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筹备而成的电影;影片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偷渡潮兴起为背景,讲述了铁头、阿杰等一群偷渡者由日本社会的最底层借助黑社会力量慢慢成为日本最大势力的华人组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偷渡者尽管取得了偷渡者梦寐以求的合法身份和生存空间,但却在金钱、权力、欲望中迷失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迷失了自己真正的身份。  关键词:《新宿事件》 偷渡者 身份迷失    《新宿
[摘要]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卢森堡/英国)是根据美国作家崔西·雪佛兰的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改编而来,其创作灵感来自17世纪荷兰画家杨·维米尔(Jan Vermeer)的同名油藏。影片节奏平和,有条不紊的阐释了维米尔的心理世界及其艺术追求,呈现出具有维米尔艺术情结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 葛瑞特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卢森堡/英国)以17世纪荷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视《汉武大帝》叙事特色,认为这部电视剧引起广泛关注和它的叙事背景与当下有着指向性的联系不无关系。同时,它在叙事策略上有意通过封闭的空间把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在讲述中将要被认同的主体。另外,本文认为创作者的本意并不完全是要以史喻今,也不是为了完成叙事狂欢,而是从电视剧艺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关键词]历史剧 叙事背景 叙事策略    近几年,宫廷题材、尤其是帝王题材的历史正剧成为